Category Archives: relationship

  • 0

關係結束就是失敗?破除三大愛情迷思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一、「只要我夠好,就會找到完美伴侶。」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被排擠先別著急,用這四個步驟做好心理建設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排擠」是通俗用語,是在社交關係上被拒絕、被嘲諷、故意無視(冷暴力的一種),讓個人與群體之間產生隔閡及孤立感。對個人而言也許沒有實際傷害,然人類是社會動物,在互動上被拒絕、當空氣,長久下來就會有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健康問題。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給容易嫉妒的你:把與對方競爭的力氣,移回自己身上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人際互動中,有很多因素都會引發對方對你的討厭,其中一種因素叫做「嫉妒」。

Read More

Read More

  • 1

想停止不斷爭吵的關係前,先正視自己的需求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與越親近的人相處時,我們總會不自覺地展現出更真實的一面。當然包含脆弱的、憂傷的、煩躁的、自私的那些面向,有趣的是,有些面貌的自己,甚至是我們跟自己獨處時都不見得敢於正視的。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面對攻擊者,只要告訴自己:「我好不好不是他說了算」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跟某些人相處讓你很痛苦,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語言、回應,經常讓你感覺到自己很糟糕、很沒用,很沒有價值。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停向另一半索取愛,就容易在關係中裡患得患失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很多在愛裡患得患失的人即使知道自己在關係中很痛苦,也還是很難離開對方,因為他們會擔心自己還有沒有辦法這麼愛一個人。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在愛裡非常沒有安全感?其實跟你在家庭中的角色有關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我在愛情裡這麼沒有安全感?」,的確這與原生家庭對待你的方式很有關,舉例來說,如果現在聽到「愛情裡的追跟逃的角色」,你直覺認為那分別是什麼性別呢?

Read More

  • 0

伴侶價值觀差異大!真的無法相處一輩子嗎?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我們的價值觀真的差好多!」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再也無法這麼愛一個人?這種感覺可能來自於兩種需求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明明跟對方沒有在一起很久,為什麼還遲遲走不出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過往的創傷經驗,成為你認識自己的方式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多數在討論不安全感,其實在談的都是我們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且這個負面情緒會導致我很多事情想做卻做不了,比如我很想找對方,但又怕對方不喜歡,所以我不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非常沒有安全感?小心,你其實是用母親的眼光經營關係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學生Ruby來找我談的時候,一直告訴我自己對另一半非常沒有安全感,即使另一半在職場上做到不跟女同事、女主管、女客戶有公事以外的聯絡,在與異性相處上非常小心,她依然非常沒有安全感。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人際困境:朋友很愛批評別人,我該疏遠他嗎?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現在試想,你進到一個職場,同事跟你說:「你不要跟小美在一起,她很喜歡在別人背後放冷箭,而且她常常藉由她的美色去誘惑其他人,你一定要很小心她。」在你不認識小美的情況下,當你聽到這些訊息,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要忽視創傷的影響力,它可能會像野鬼追趕著你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過往的創傷經驗很容易讓我們鄙視某一個時期的自己、某一個樣子的自己。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還要跟這個朋友來往嗎?先看對方有沒有這項能力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很多人在遇到人際問題時,其實都有覺察到自己人際狀況,甚至在意識到總是被予取予求之後,也會開始思考是否是對方的問題,但接著他們都會問同樣的一個問題:「那我還要跟這個朋友繼續往來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擔心被討厭的你,小時候可能有過受傷的經驗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若你曾經在無論是國小或是國中有被霸凌過,坦白說,你真的會很害怕跟不喜歡的人斷交,你也很容易去想像其他人在被你拒絕了或推開了之後,他們會對你放冷箭,或是在其他人面前對你酸言酸語。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很難拒絕別人?你不是濫好人,你只是害怕被討厭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有非常多人因為人際困擾來找我,包括非常害怕自已被討厭,或者是他們有著很不健康、很厭煩的關係,但卻不知道要如何斷開,尤其是不懂得拒絕別人、很容易在關係裡委曲求全。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有些悲傷來得比較晚,讓你沒發現自己其實受傷了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有些悲傷來得比較晚

總在某些聚會結束之後,

可能是過了幾天,也可能是隔了幾個月,

才發現內心有某些地方隱隱作痛,

才發現原來自己在那當下受傷了。

之所以隔這麼久才發現,是因為你從沒有想過當你友善與真誠待人時,

對方的言語或眼神,其實對你是很不友善的。

發現這個事實時,有時候我們反而會先對自己生氣,

氣自己不夠敏銳、氣自己沒有反擊,也氣自己沒有保護自己。

請別誤信是你的錯,才讓別人這樣糟蹋你。

沒有人的友善和真誠是該被糟蹋的。

你可以學習自我保護,盡量與能夠善待你的人相處,

至於那些會因為你的柔軟和真誠而欺負你的人,

或許,他們還沒有值得你溫柔以待。

陪伴你成長:【人際安全感】人際傷痛修復班

 

延伸閱讀:內心經常並存的兩種聲音: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面對拒絕與否定的聲音,你可以決定是否要被洗腦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最近在準備愛自己的課程,讓我深思何以這麼多人沒辦法愛好自己,屈就在不開心的工作環境,被忽略的情感關係,有時候是我們對自己的相信,影響了我們所待的環境。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為什麼我的另一半都不重視我?因為你少了最重要的能力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療癒內在小孩」的課程,有許多帶給彼此心靈激盪的對話,很開心學員們給我的回饋中,覺得自己的問題都有被理解跟回應,雖然我開玩笑說,我們要回來討論內在小孩了,再問問題就要從外太空聊到內子宮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身體心理學:會生病是因為病痛正在提醒我們愛自己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幾天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也跟長期心理諮商執業過程中的看見,有高度共鳴。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以愛之名的剝削:「我會這樣,還不是因為太愛你」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故事一:

「她說,我要看你的手機。」一個男生坐在我對面,模仿女友的語氣:「然後手就伸過來,要我把手機解鎖給她看。」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沒做好我就完了!你也有一把永遠無法饒恕自己的刀嗎?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我很喜歡用這句話來描述心理狀態,很多時候讓我們心生痛苦的,是我們內在那永遠指向自己的刀,永遠無法饒恕自己,總是見縫插針批判自己的過失與不足,這也是導致一個人持續焦慮不安的問題。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內心經常並存的兩種聲音: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更好。」

前者是真的,後者也是真的。人好像就是這樣。

這二種聲音經常並存在我們內心,但不代表我們是不一致的人。

只是,後者可能指出我們內在的自卑狀態。

看到別人比我們好(這個好通常都是主觀的感受,或許對方並沒有覺得好,也沒有與我們較勁),就引發我們內在那一股不如人的感受。

為了消滅這股困窘,人們各種荒謬的行為都做得出來。

記得高中時期,班上轉來一位成績很優秀的學生,不知道為什麼,我竟開始到處跟同學講他的不是(明明我根本就不了解他)。

直到某一天,一個在班上被尊稱為老大的同學看不下去了,嗆我:「你夠了沒啊?人家惹到你什麼?他是有要跟你比排名嗎?」

剎那間我才驚醒過來:「對啊!我是怎麼了?我怎麼成了那種私下道人長短的人?」

多年後再回顧這段往事,我覺得驅使自己做出這種行為的力量,就是內在那一股不如人的自卑。

這股自卑跟別人無關,而是自己內在的議題。

藉由比較或許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樂,但那也只是短暫的。

因為在比較的過程中,人會不停看見自己不好的、不足的那一面。

或許,是因為對自己的不接納,才想要藉由贏過別人來彰顯自己的價值。

所以,想要活得更放鬆一些,

更重要的是練習與自己的自卑相處、用健康的方式來提升自己,而不是成為另一個因為自卑而攻擊別人的人。

 

陪伴你成長:【永遠不夠好】如何擺脫補破洞的自卑人生的20堂課

 

延伸閱讀:或許別人真的傷害了你,但你依然可以關愛自己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拿你重要的,去換他想要的?關於情緒勒索的四個大哉問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一)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意識不到自己在遭受情緒勒索或是在勒索別人,做為第三方如果發現了這個情況,可以如何去介入或是緩解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幫不了總是在抱怨的另一半?或許你該思考這兩個面向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你的另一半常跟你抱怨事情,但你給出安慰後,好像一點用都沒有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容易討厭別人?你討厭的是以前坐過你內心重要位子的許多人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你對那個人的討厭是「遷怒」嗎?「遷怒」是因為你有無處安放的委屈!唯有辨識過去的傷,才能還原現在的關係,讓彼此真實相待。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另一半跟前任藕斷絲連,該怎麼辦?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因為上一篇討論為什麼特別在意伴侶的前任,不少人留言說了可能另一半跟前任糾纏不清,到底該怎麼辦,我想這又要有另一種形式的分析探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有時關係中的破壞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沒」說什麼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在「認知治療之父」亞倫.貝克的《只有愛永遠不夠》一書中有這樣的例子:

肯和瑪喬麗都忙於自己的事業(男方是保險業務員,女方是公關公司的祕書),因此,他們決定要花更多時間相處。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特別在意伴侶前任的你,背後其實有著兩大心理困境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你明知道滑對方的IG會心情不好,但偏偏好奇心驅使,就想知道他最近過得怎麼樣?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總感覺被對方挑剔?其實是關係信任度開始破裂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是很多人喜歡留言問我的問題,當然「另一半」可以是其他對象,包括「孩子」「主管」等等其他我們身邊非常在乎的人,對於這樣的問題,我通常無法回應,因為難以相處的關係,通常有積累一段時間的「病灶」,只是妳不清楚你貢獻了什麼病灶,也可能不會處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或許別人真的傷害了你,但你依然可以關愛自己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遭遇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使得生命的腳步好像就在那一刻,按下了暫停鍵。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常看另一半不順眼?其實是你不懂得表達又沒被滿足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麼,請先想想,你平時對另一半有多嫌棄。

Read More

Read More

  • 1

在「剛好及格」的男人身邊蹉跎?因為你以為「壞」才是分手的唯一理由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世界上最難分手的不是爛男人,是不好不壞的男人。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會累的愛都不是真愛?是什麼讓你努力半天還原地踏步?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處理過許多段感情問題,大部分的情感焦慮不外乎,為什麼這麼努力還是覺得對方不愛我?為什麼對方總是不理解我?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吵架?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平衡的關係,會讓對方藉由這兩種方法制衡你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Jack在家掌管經濟大權,是個習慣發號施令的人,跟太太結婚超過十年,最近面臨婚姻瓶頸。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任何嫉妒,都是來自於「害怕自己不夠好」的印記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她是我朋友的朋友,透過介紹來找我諮詢的時候,處於一段令人痛苦的單戀期。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想法不等於事實!覺察自己的「想太多」,才能跳脫內心小劇場的循環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想法不等於事實。

同一件事情對不同人而言,往往會引發截然不同的情緒與感受。

這意味著,事件本身並不是影響情緒的唯一來源,個人解讀事情的觀點,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Read More

  • 0

習慣壓抑、迴避衝突?不吵架的破壞力比吵架更大!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J因為太容易跟另一半吵架,吵到後來另一半也沒在怕的,上個月外遇,這個月再次外遇,最後雙方撕破臉的分手,他一直覺得,如果他可以成為一個不吵架的人,是不是對方就不會外遇?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老大有責任、老二不受重視、老么最受寵…心理師:老大魔咒,會怎麼毀了孩子的人生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活著好累,人生為什麼這麼累呢?」阿娥滿臉疲憊,進晤談之後就攤在沙發上動也不動,彷彿身上被無數絲線綁得動彈不得,我想這反映了她的心境。阿娥說愈靠近過年,她就愈忙,壓力大到睡不著,「我滿腦子都是餐廳要訂哪裡?訂什麼時間?要給哪些人備禮物,禮物要買什麼品項,要去哪裡買?錢也很令人煩惱,不過比起前面那些事,花錢反而是次要的,我願意花錢請人來幫我做這些!」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婚姻幸福跟事業成功無法兼得?這三點讓我們被迫選擇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天一個朋友問我這樣的問題,發現很多人都有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困境,究竟婚姻幸福、事業高成就與賺大錢這些人生重要大事,難道都難以稱心如意嗎?不是很流行那句話:「小朋友才做選擇,成年人我全都要?」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做什麼都「沒差」?合群的你追尋的不是成就而是歸屬感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最近在做生涯諮詢時,遇到幾個很有趣的案例,這些案例呈現出來的,往往是對生涯迷惘,並且對人生甚至有一種興致缺缺的狀態,缺乏生活的方向感與意義感,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很容易恐慌的,甚至當你來到青壯年該是對是會有一番貢獻,該累積一番成就的時候,那些社會世俗的眼光必定會讓你壓得喘不過氣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讓情緒困住自己,你就能創造想要的人生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幾年前在某一次靜心觀想中,我看見自己進入一個美麗琥珀色的隧道,在隧道中有一個寶盒,寶盒裡有一把金色的鑰匙,而我看見自己拿起鑰匙。結束後,我與靜心的老師討論,老師沒有太多詮釋,而因為當時我也沒有太多感覺,因此這件事就這樣放著。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面對咄咄逼人的另一半,我該怎麼辦?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有些人會抱怨另一半不跟自己溝通,很多時候是因為對方不覺得是溝通,而是「質詢」或「逼問」,當對方不知道怎麼回答,就會被認為拒絕溝通,或心理有鬼,或默認,因此有些人就此選擇沈默。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只家裡要大掃除!心理師手把手教你「心靈除舊佈新法」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這一年,你遇見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人事物?令你開心、驚喜、想感謝的是什麼?讓你傷心、失望、想道歉的又是什麼?如果要為這一年命名,你會想叫它什麼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1

年紀越來越大,我要怎麼找到「對」的人?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大部分遇到女性問我這個問題,絕大部分都是覺得自己大齡或即將大齡,而我通常會直接說:「去凍卵!」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面對職涯既憂鬱又焦慮,我該選擇職涯諮商還是心理諮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你需要找到有心理諮商訓練的職涯諮商師,會是最合適的選擇。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諮商對我很有幫助,我可以叫另一半也找同個心理師嗎?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如果是伴侶或家人關係,我們基於諮商倫理的考量,會為伴侶、家人安排不同為諮商師,因為同一家庭內發生的事情,當諮商師承載的資訊量多時,容易在觀點上受前一人影響,甚至會難以維持保密原則,因此極不建議找同一位諮商師。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轉職好難!走錯路了怎麼辦?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還記得在我的求學階段,有一位輔導老師曾在生涯規劃課程中,向我們分享關於他自己的職涯故事,他說自己也並非一開始就知道「我要什麼?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發覺自己喜歡說話、也善於表達,因此曾經夢想未來成為一名記者,也實際付諸行動參與課程及訓練,但真的接觸後卻發覺那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也因這段經歷,更確信他想從事的是可以上台說話、發揮好的影響力的工作,然而這段看似「走錯路」的經歷,並沒有白白浪費,因為實際的投入其中體驗過,才更清楚哪些部分不適合自己、也更釐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有越多情緒和關係的困擾?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幾年跟很多智商很高,邏輯思辨能力很好的案主一起工作,雖然有時候在諮商過程都有那麼點覺得像在鬥智跟辯論,而且每次諮商過程都有非常大量的資訊需要消化,但有時真正靜下來反思與聰明人的工作,心底還是會為他們感覺心疼。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令人得救的書《是狼型人就不要逼自己早睡早起》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收到天下的邀約時,一看見書名我就迫不急待要了電子書來看,真是有種得救感。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我沒有別的意思」當起手式?你只是在合理化攻擊別人的行為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在人際互動中,經常看到這種起手式:告訴對方「我沒有別的意思……」。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寬恕」不是說給就能給,更不該成為道德綁架的詞彙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當你的伴侶外遇了,大家都叫你要寬恕,不然走不下去?

當你的伴侶家暴了,大家都叫你要原諒,不然家會破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想讓彼此感情增溫?心理師建議可以跟伴侶玩三個小遊戲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1.新年新希望

為彼此設定三~五個新年目標提示題,分別秘密的寫在小紙條上讓對方抽籤(可討論要抽出幾張來執行),伴侶抽出題目後,視個人的喜好、意願填上新願望的內容。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各過各但是不離婚,日本「卒婚」讓婚姻不再是愛情的墳墓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我也想多和我太太互動呀!平常我們各自忙工作,假日我想要去郊外走走透透氣,她卻想在家放鬆看影集,我們不是沒有為這件事情溝通過,但是勉強為對方改變,積久了彼此都有怨氣,最後還不如各自做自己開心的事!」這是一個在婚姻中覺得孤獨的男性在晤談時提到的感嘆,後來免不了走上離婚一途。愛情讓兩個人想要在一起,因為在一起覺得很幸福,但進入婚姻之後,「在一起」同時還要感到「幸福」變得格外不容易。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有些諮商可能會通報,那我要怎麼信任心理師?

Tags :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諮商是你、心理師兩人相互合作的契約關係。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諮商能迅速解決我的問題嗎?如果不行是不是就代表沒效?

Tags :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在談「諮商有沒有效」這主題時,我們需要先回頭問自己:對我來說,什麼叫做有效?這也可能就是你對諮商的期待。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能好好生氣的根本,可能來自「童年時情緒被壓制」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不能好好生氣的根本,可能來自「童年時情緒被壓制」,但為了心理健康,一定要責怪他人、罵出來,不妨試著練習一下。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找朋友聊天免錢,怎麼還那麼多人選擇諮商?

Tags :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諮商,對我來說就像是每週去上一次心靈的健身房。」這是幾年前的一位案主和我分享的心得回饋,這個比喻我相當喜歡,也很認同。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內心話連家人朋友都不知道,有辦法對陌生的心理師開口嗎?

Tags :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諮商,就是要找一個願意聽、聽得懂、又能適時引導、帶領與陪伴你走過低谷的專業工作者。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我有時狀況還行,有時狀況很糟,我該什麼時候選擇進入諮商呢?

Tags :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通常建議在你狀況還行的時候穩定進行諮商,原因在於狀況很糟時,通常心理師能做的會類似「危機諮商」,就是在過程中像是撐住在谷底中的你,不讓你摔傷,拉著深陷在泥淖中的你,整場諮商基本上都在處理情緒的震盪,因此不會有時間處理造成你狀況很糟的核心議題。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沒有最厲害,只有最適合!三面向評估心理師和你的適配度

Tags :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和大家談三個方法找到適合你的諮商師,還沒看過的夥伴歡迎先閱讀:【好想找諮商師談談…三個方法找到適合你的諮商師」】

這一篇文章想接續著談談,許多人進入諮商前的疑問。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關係裡的適合公式:適合=價值觀契合+喜歡的感覺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作〈沒有喜歡的適合,就只是湊合罷了〉,文中寫道:「如果一個人你不夠喜歡,那即使對方處處都讓你、配合你,也不能算適合,而是湊合。」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諮商指南】什麼情況下我需要心理諮商?

Tags :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1. 當你的困擾影響到你的生活

也就是當你有情緒問題、有症狀,已經影響你日常生活功能,包括你每天想起這件事就心煩氣躁,或想著想著幾小時就過去,結果你什麼事也沒做。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告別,從來不可能真正準備好:海苔熊專訪紀錄片《 神人之家》導演盧盈良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告別就是你每一次你都覺得說:「好,我好像已經準備好了!」但是沒有一次是你會真的準備好的。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人們渴望被理解,但不喜歡被分析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幾年前參加一場研習時,我觀察到大家在分組時,似乎刻意避開一位夥伴,直到後來我跟他同一組時,大概知道原因為何。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缺愛症候群:被愛得不夠的人,為什麼更容易遇上不愛他的人?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最近在閱讀《匱乏經濟學》這本書,原本在探討為什麼窮人會一直很窮,當中有許多思維的問題,為求溫飽有時看不見選擇的代價,更難以未雨綢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心理時事】天價床墊事件:當男人有這三點現象,最好早點放生!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次的床墊事件真是鋪天蓋地,雖然豪門婚姻裡太多奇特,是我們被貧窮限制的想像,但從這離婚後的風波倒是可以好好思考,究竟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要提高警覺。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你努力當孩子的好媽媽,卻對自己內在小孩很嚴苛?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扮演」孩子的理想媽媽,讓妳很累嗎?
為了彌補童年遺憾,所以努力當孩子的好媽媽,卻對自己內在小孩很嚴苛?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心理師讀《逆思維》:誰說吵架一定是壞事?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有在follow粉專的讀者,應該時常看到我們分享與「大腦思考」有關的貼文。一般狀況下,大腦真的太厲害了,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它的規劃、預測與安排,從家庭到工作,從帳單到晚餐,我們得已解決許多大小難題。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陪伴不等於拯救,成為陪伴者該練習的五大要訣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即便不是自己陷在難關裡,也難免碰到周遭很親近的家人、伴侶或朋友正逢「低潮期」,此時,我們能如何在陪伴過程中,好好接住對方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沒讀懂或不理解自己,只會讓你用破壞性的方式懲罰關係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天,L有點沮喪地跟我聊起,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另一半,但就享受跟其他異性相處的時光,另一半也處處關心自己,但就有時候覺得煩,想多一點獨處時間。

Read More
Read More

  • 0

  • 0

分手後深怕再也遇不到更好的?你需要做這三個練習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她說,自己也不是不想走出來,只是再也遇不到更好的。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心碎讓你一蹶不振?這三種狀態超過一週就要留意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R在分手後痛苦了兩週的時間,每天無力地倒在床上彷彿世界末日,茶不思飯不想,總是逼迫自己咽下幾口飯,又滿臉淚水的躺回床上。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囤積東西不是收藏癖!也許你只是想填補心靈的空缺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

許多物品即使堆在角落用不到,卻怎麼也捨不得丟棄…

在外面看到還堪用、卻沒有人要的東西,忍不住想留住或撿回家裡…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孤單的人不會社交?心理師破除關於孤獨的五大迷思!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當你感覺到孤單時,你都怎麼陪伴自己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糾結是否刪除對方好友?心理師建議你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假如某些人在探問你的隱私、嘲諷你的工作、拿你跟別人做比較之前,全都沒有經過你的同意,那為何你在刪除好友關係時,還得先發文提醒:「明天我要整理好友清單了,不小心被我刪掉的還請見諒。」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每次社交都有滿滿的尷尬?四大能力化解你對人際的「災難化想像」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許多人會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出席社交場合,或是對於到人多且需要互動的場所,會心生抗拒;當中也有部分人對人際交際的阻抗,已擴及至日常生活與人相處的微小互動裡,例如,買東西時不想與店員對到眼、剪頭髮時暗自祈禱設計師別跟自己交談、家庭聚餐前絕不主動擔任打電話訂位的人⋯⋯等。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敢表達、害怕被嘲笑?災難化想像容易讓你陷入人際焦慮中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很擔心在人前出糗,會被嘲笑。」

「很怕說錯話,會被鄙視。」

「表達自己的意見,會被無視。」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加班有你,聚餐升遷卻輪不到你?兩大面向檢視職場資產!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唉,在這家公司真是越做越嘔!」Jam氣憤又無奈地接著說:「我總覺得同事們不是很喜歡我,前幾天他們去聚餐,我從IG看到照片才知道耶!老闆也只有加班才會想到我,加薪、升遷都沒我的份!還是我乾脆離職算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連他人的過錯都要自責?你該練習表達出你的生氣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有學生臨時來談,情緒似乎很滿。

因為醫療疏失造成他身體不可逆的損傷,功能是還好,只是影響美觀。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覺得別人比自己好?與「嫉妒」共處:從穩定內在自信開始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每當看到他人擁有我所沒有的,嫉妒感就會油然而生…」

「這種感覺很不好受,我也不想嫉妒別人,但想法卻怎麼壓也壓不下去。」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總是什麼都不說?三個對方不溝通的可能性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如果他願意溝通,我可以改啊!但是他都不說,我又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來諮詢的案主氣呼呼地跟我說。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知不覺被討厭?心理師教你人際核對的三個步驟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曾經在一個充滿網紅網美的聚會場合裡,有一個我不太認識的網紅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我不太確認事情的真實性,但從她分享的過程中,我心裡很誠實地冒出一個想法:「哇,她知道他這麼做非常容易被討厭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上一次問問自己「你還好嗎?」是什麼時候呢?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上一次問問自己「你還好嗎?」是什麼時候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完美糖衣下其實包裝著不夠好的自己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經常不滿意自己的作品或專案,反覆修改也不知道什麼程度才夠好?心裡究竟有什麼破洞努力這麼多、填補了這麼多,依然填不滿?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每天花大量時間滑手機?也許你已經掉進了「社群比較」的黑洞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不論是在捷運、公車等通勤場域,還是日常的大街、餐廳裡,隨處可見周遭的人群低頭滑手機。隨著手機裝載的功能、型態越趨多樣化,也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更讓人們離不開手機和網路的使用。其中,包含很大一部份的人際交流型式,也移轉到了更廣闊的網路世界,然而,頻繁使用社群媒體,許多人也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卻在關上手機後,沒有休息到的感覺,反而陷入無力感、空虛感,甚至焦躁感和沮喪感也油然而生。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想幫助朋友對方總不接受?「一把傘」的故事告訴你「不求成功的安慰」才有用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不完美的學習:「不完美」才能帶來最大的學習動機

你總是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得到最正確、最有效率、最完美的答案或知識嗎?過分追求完美的過程,傷害了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也扼殺他的樂觀、創意與動力。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活得很累卻活不出自己?三個方法打破「情緒內耗」的循環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有時,會沒來由的覺得活得很累,累到難以思考,也累到不想與人交際,可偏偏還是會自動化的勉強自己,去完成一件件的待辦事項,於是無力感逐漸囤積,看似忙碌,卻總覺得沒有意義。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學會接納自己,是遠離玻璃心的捷徑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我挺不喜歡拿成就或工作相互炫耀、比較的情境,理由很簡單,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各憑本事。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看什麼事都不順眼!你是三大抱怨人的哪種類型?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總是遇到令人心煩的事,也總有抱怨不完的人和事,有時,情緒確實好需要宣洩的出口,但在大肆的抱怨後,總是覺得心頭的煩躁感仍揮之不去,即使將周遭的人事物都抱怨過一輪了,還是無法打從心裡欣賞自己、融入人群。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你是謙虛?還是冒牌者症候群?三面向檢視自信狀態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你穿得真好看!」、「你真厲害,工作有效率,品質又好」、「恭喜你升職又加薪啊」,當被他人肯定、讚賞、升遷,或你達成某項成就時,你心中冒出的想法是什麼?你通常會怎麼反應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再自我挑剔!三個步驟教你練習「自我慈愛」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長大成人,其實是一段不斷學習如何「負責任」的歷程。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為對方付出不好嗎?「討好」和「給予」的三大解析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下著大雷雨的那天,Ann帶著熱騰騰的便當來到Joe公司樓下,Joe訊息未讀、電話未回,於是Ann靜靜坐在大廳,等了一個多小時。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別急著自責有情緒的自己,將它視為理解自己與他人的素材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你好像比較喜歡某個案主,因為跟他們工作起來比較順,或是跟某個案主工作起來特別不順,像我就會這樣請我的學生思考,與案主工作時的順與不順是什麼意思呢?可不可以說出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你是否常過度消耗、使用自己?四面向自我評估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何為過度使用你自己?對於助人工作者來說,最直接的便是「過度給出時間」,個案要求預約這個時間,或不斷希望超時諮商,你知道自己還沒完全清醒,或你需要休息,你卻覺得別人很需要你,如果不幫他,他會想不開、狀況變很糟糕等。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那些待在父母身邊照顧的孝子女,有時是最不受寵的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一個家庭的資源有限,通常父母心中總會有傾注資源栽培的孩子,也容易有就算被耽誤也沒關係的孩子,而很多陪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總是不理解的是,那些從小父母想辦法送他讀最好的學校,用最好的東西,出國唸書的手足,為什麼對父母最不上心?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給身為助人工作者的你:夠活出自我才能有動力去幫助他人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其實像我們身為助人者,會把助人當成重要的人生使命,甚至不計回報,盡可能地付出或給予,可是卻被他人視為理所當然。或是你覺得自己已經認真以待,卻還是被案主或案主的家人無情地猜測、猜疑,即便你一開始有滿腔的熱忱,在被洗臉的過程中感到心累。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相處起來心好累!六個跡象看你是否處在「毒性關係」中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類型百百種,端看對象與關係需求的層次有所不同,除了血濃於水的親屬關係、相濡以沫的親密關係、或是氣味相投的摯友結交,其實也存在著某些深深影響著生活方式或個人情緒的關係,舉凡校園中親師、同儕的相處、或是職場上與主管、組織的互動、與客戶的交際、甚至住家週遭左鄰右舍的八卦閒談等,都可能帶來心情的波動與身心壓力。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正視內心的「自我懷疑」,讓它成為自我提升的動力!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天跟我一個顧問朋友討論起「自我懷疑」的狀態,在我身上有時還是會感受到自我懷疑,而正是自我懷疑讓我每次想要接受某些挑戰時,會不由自主地擔心…

Read Mo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