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症候群:被愛得不夠的人,為什麼更容易遇上不愛他的人?

  • 0

缺愛症候群:被愛得不夠的人,為什麼更容易遇上不愛他的人?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最近在閱讀《匱乏經濟學》這本書,原本在探討為什麼窮人會一直很窮,當中有許多思維的問題,為求溫飽有時看不見選擇的代價,更難以未雨綢繆。

書中有一個實驗很有意思,讓一群人進行飢餓實驗,每天只能進食1600大卡,長期處在飢餓狀態下的人,在實驗階段對很多事情都缺乏興趣,就連看電影也只有食物的畫面會讓他們有反應,實驗結束後即使長達半年,他們容易不停搜尋食物,甚至在進食六千大卡後還持續感到飢餓。

當人因為「匱乏」而進入「專注」,有時候會偏執得認為人生必須滿足匱乏才能得到解救,當童年時期沒有足夠愛的滋養,也會進入被愛匱乏狀態,只有在搜尋愛的過程會覺得「人生有意義」或有活著的感覺,因此只要有「被愛」的感覺,即使是愛到飛蛾撲火,粉身碎骨,也會一個勁地嘗試,但事實是,他們在獲得被愛的時候,根本看不見飛蛾撲火的代價跟後果。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在認識對象沒多久,就會急匆匆地想要同居,想要長時間黏在一起,剛認識不久就有鋪天蓋地的濃烈情感,已被大量愛的飢餓感給籠罩,希望有人立刻填補他的孤獨空洞,所以不論這個人的前科或歷史,只要能擁有暫時溫存都瞬間成為英雄。

在大陸這被稱為「稀缺」心態,在台灣稱為「匱乏」。當人在稀缺狀態時,例如一個人突然急需用錢,沒有錢可能根本活不過今天,但當他信用破產、人際破產,他只能去找地下錢莊放款,他不會想到跟人條件交換,透過勞作一天預支一日薪水,因此債台高築,永遠都在錢的稀缺狀態裡。

同樣的,一個缺愛的人,可能因為害怕擁有愛之後又失去愛,因此極端討好或控制,導致伴侶受不了離開他,讓他再次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或是很快進入也是缺愛者的懷抱,在愛裡相愛相殺,依舊沒有真正被愛給滋養與滿足過,持續且長期活在缺愛狀態裡。這也是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深陷在有毒的情感狀態,卻持續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像是被另一半打了,自責自己每把飯煮好吃這類情形,他通常不覺得另一半情緒出狀況,只覺得是自己不夠乖巧,因為在愛的稀缺裡,你會陷入認知泥淖中,不論別人怎麼勸都沒用,他要是「只要對方還在我就有愛的溫飽」,根本無法思考「我該如何獲得健康的愛」。

貧窮的階級翻轉很難,但缺愛的困難卻可以從學習中重新掌握人生,從自己內在開始穩定,覺察你在情感中的所作所為,大方的設定情感目標,有意識地前進,而不是在佛系與順著感覺走又再次走回原本的模式,如此你才能從愛的窮人階級,逐步進入豐盛的愛狀態。

陪伴你成長:【患得患失的愛】找回愛情安全感, 改寫愛情劇本的21堂課

延伸閱讀:【心理時事】天價床墊事件:當男人有這三點現象,最好早點放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Chloe Wu

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愛心理平台創辦人 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關係界限」、「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走出關係焦慮」、「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