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課程

讓愛心理成為您探索自己、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點選您感興趣的課程,如有相關疑問歡迎加入Line與我們聯繫!

不能沒有他!是太愛他還是太依賴他

真正的愛是追求幸福的同時也希望對方幸福,像愛自己一樣愛著對方,但多數人都是拼命愛著對來來確保自己被愛。過度依賴會使你在親密關係中花非常多的時間想著對方,你一邊工作一邊滿腦子想的都是另一半怎麼回訊息這麼慢,巴不得把對方綁在身邊,而逐漸失去自己的底氣。

在「儲存愛的底氣」的工作坊中,吳姵瑩心理師將從「真愛」與「依賴」切入,帶你思考你的行為模式與心智狀態,深度剖析你的情感依賴與愛情上癮模式,一步步打破成癮模式,跳脫不切實際的愛情幻想,斬斷愛情的負向循環,學習在關係中更獨立,長回自我價值,讓你找回在愛裡的安全感。

線上互動

Part1:破除愛情7大迷思,逃離爛桃花命運

「只要我夠好就會找到完美伴侶」、「關係有問題那一定走不下去了」你是否曾對以上描述深信不已呢?抱有錯誤的期待就會有不如預期的結果,因此要先斬除愛情裡的迷思,將錯誤的觀念拋棄,才能迎向美好的親密關係。

Part2:4大觀點看懂上癮的行為模式

解構成癮行為,透過實際經驗的分享,判斷關係細節中隱藏的愛情上癮現象。

Part3:3步驟SOP擺脫愛的負向循環

透過有效的自癒三步驟,一步步掌握自我,不再深陷焦慮與不安的關係中,發展愛的正向回饋,擺脫負向循環。

凡報名參加,皆可用1299加購「【患得患失的愛】找回愛情安全感, 改寫愛情劇本的21堂課(原價2099)」

※加購之愛心理線上學校課程,將於課程執行結束之後二到三個工作天為您開通。

不論人生難題為何,掌握安全感終極法

不安全感是我們在生活中各種情境、困境、選擇、挑戰之下,一連串的態度與決定後的總和結果,而保持著不安全感的態度,生活往往會累積更多的不安全感,一次次的經驗也加深印記,使你對人生的態度依舊惶惶不安。

這次我們將不安全感作為一種影響人生態度的主因,由吳姵瑩諮商心理師設計帶領,在課程中將交給你一把把心智鑰匙,帶領你思考人生的各種難題與解套心法,更會帶你找到心中那把鑰匙,幫助你擁抱生命的自主權,成為生活的主人,不再受困於宿命中,或被他人的眼光決定自己的人生,讓你在往後的生活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現場互動 / 線上旁聽

Part 1.練出安全感的人生態度

1.如何練出自我安全感

2.如何練出金錢安全感

3.如何練出情感安全感

Part 2.面對人生困境時,你要擁有的態度

1.茫然無措的應對法則

2.焦慮恐懼的應對法則

3.生老病死的應對法則

Part 3.安全感的終極之道

1.邁向心智自由:享受開闊自在的身心狀態

2.取得內在鑰匙:掌握自己擁抱人生自主權

3.重建安頓系統:內化穩如泰山的安適態度

凡報名參加,皆可用1299加購「增進自信心理訓練班,共24堂音頻課(原價2199)

※加購之愛心理線上學校課程,將於課程執行結束之後二到三個工作天為您開通。

近期課程網頁圖

諮商室外的人際講堂 (二)

相信破鏡難圓而小心翼翼、或因過去的負向經驗讓你裹足不前嗎⋯⋯。

這堂課程映嬅心理師會帶領你,從建立一段新的人際關係開始,看見自己在關係中的擔心,逐步找出屬於你的自信表達方式。一段舒坦的關係總是會遇上一些波折、疙瘩與矛盾,這堂課也會學習到,當這樣帶有衝突的情境發生之後,能如何穩住自己並勇敢的面對,有效的修補裂痕能讓關係發展的更貼近彼此。 

系列課程介紹

希望讓學員自在並專注在當下的人際體驗,因此僅開放現場參與,課程沒有提供回放。

● 8/15(二)如何認識新朋友

(1)學習人際互動要訣,輕鬆創造共同話題
(2)掌握人際距離,練就關係延續力

● 8/22(二)如何自信表達

(1)清除焦慮小劇場,穩定當下的自己
(2)學習靈活的應對,培養自信交談力

● 8/29(二)如何畫出界限

(1)釐清自己的關係困擾,瞭解界限不清的影響
(2)溫和又堅定的設立界線,打造清爽的人際關係

● 9/05 (二)如何修補裂痕

(1)看見衝突的正向意義,學習不同角色的處理方法
(2)培養關係修復力,哀悼已逝去的關係

 

27(新)

諮商室外的人際講堂 (三)

當我們陷入關係中的戲劇三角時,會不斷地被勾動情緒而難以掙脫,看似在奮力表達,卻容易陷入避免直接溝通的情境而不自知。然而,所有的『受害』與『迫害』卻大多是自己想像出來的,若任由自己在戲劇三角中不斷轉換,最後會在關係大家都狼狽不堪、遍體麟傷。

當關係角力即將發生時,拒絕為自己及他人套上任一個角色,知道該如何跳脫卡普曼戲劇三角,開展新的對話平台,讓你在人際關係的互動裡可以更加游刃有餘。

系列課程介紹

希望讓學員自在並專注在當下的人際體驗,因此僅開放現場參與,課程沒有提供回放。

● 9/04(一)如何在溝通上暢行無阻

(1) 解析人際中五類自我狀態
(2) 掌握溝通型態與定律,活用在情境中

● 9/11(一)如何看懂關係角力

(1) 看懂人際中的關係角力-卡普曼戲劇三角
(2) 覺察與辨識自身人際三角模式

● 9/18(一)如何跳脫關係角力

(1) 鬆動負向解讀,重新定位關係中的彼此
(2) 學習跳脫戲劇三角,彈性與他人互動

● 9/25(一)如何在關係當中游刃有餘

(1) 統整人際關係需求,坦然面對與滿足自身需求
(2) 重拾關係自主性,彈性選擇想要的互動關係

 

24(新)

諮商室外的人際講堂 (四)

愛與隸屬(love and belonging)是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論其中的一項,在人際互動中,有時候感覺自己好像總是不得要領的付出與討好,只為得到或交換到些許的歸屬感。這是否也反映出:我們時常透過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回頭定義自己的價值呢?

這堂課程將探討人際關係裡讓人最不舒服的幾種互動方式,包含「情緒勒索與人際討好」,探尋你在人際關係中的不安與空虛,透過療癒心中的孤寂,找回心之所向的歸屬之處!

系列課程介紹

希望讓學員自在並專注在當下的人際體驗,因此僅開放現場參與,課程沒有提供回放。

  1. 9/26(二)如何找回歸屬感
  2. 10/3(二)如何擺脫人際討好 (10/10 國慶日休假一次)
  3. 10/17(二)如何向情緒勒索Say No!
  4. 10/24(二)如何建立自我認同感
近期課程網頁圖 (1)

諮商室外的人際講堂 (一)

如果有透視鏡的話,高敏人心裡都有個熱熱鬧鬧的布袋戲棚,裡面的腳色輪番上陣,把各種可能的情節一演再演,這樣的內心小劇場真是讓人疲憊,好像因為內心太過澎湃,看出去的世界也變成了戲很多的模樣……。「過度閱讀空氣」就像是高敏人體貼他人、防衛自己的一把雙面刃。

這堂課將引領你探索「高敏感」特質對人際關係的正負面影響,培養出更彈性的想法、更平衡的價值觀。

系列課程介紹

希望讓學員自在並專注在當下的人際體驗,因此僅開放現場參與,課程沒有提供回放。

 ● 7/24(一)如何破除內心小劇場
(1)人際的優劣勢:看懂高敏感族特點,直面常見社交困境
(2)對內平靜自處:自我疼惜與保護,適時杜絕過度刺激源
(3)對外舒適共處:調整解讀及同理慣性,讓高敏成為助力

 ● 7/31(一)人際濾網-適度閱讀空氣的心法
(1) 好人緣的必備法寶?重新定義閱讀空氣的功能與意義
(2) 創造更自在的相處氛圍:讓互動之中瀰漫的暗流迎刃而解
(3) 改善人際過敏:辨識致敏因子,有效閱讀空氣不傷身

 ● 8/07(一)如何提升人際應對進退
(1)探索人際角色:認識自己在人際中的位置
(2)覺察互動模式:洞察自我的人際關係模式
(3)練習彈性應對:為自己畫出舒適的人際圈

 ● 8/14(一)如何在群體中好感度UP!
(1)定位人際風格:找尋人際中的自我定位與角色
(2)欣賞本真自我:探索個人特質與人際優勢力
(3)散發天然魅力:修煉內在自信提升社交底氣

系列課程介紹

建立安全感地基班

用正確觀念打造你的幸福情感

課程重點:建立親密關係的正確觀念、基本功夫、相處輪廓

修正惡性循環班

受過傷的你我,依舊可以好好相愛

課程重點:深度解析焦慮情感互動、如何拆除彼此情感地雷、痛苦該如何重修舊好

改寫愛情潛意識班

跳脫原生家庭,成為愛情富一代

課程重點:探索愛情毒性潛意識、修正你的愛情潛意識、創造豐盛與滋養的愛情

由吳姵瑩心理師帶領,融合心理學的行為、情緒與思維,在精神聖地的文化震盪下,體驗自己並促進與內在對話。

※冰封半年的拉達克,最適合初夏時期進入,愛心理僅只這期,不會再開辦山中佛國行程,如果還在觀望就趕快手刀報名~
※最晚繳納訂金日期為4/25下午五點為止,超過時段將不再接受報名喔!

2023年6月22日至7月1日 (十天九夜)
※回程班機預計於7/2抵達台灣。

課程特色

諮商室外的人際講堂

Power Up

你的人際力

人是群居動物,「在關係中尋找自我」是一生的課題。你認為「好的人際關係」如何定義?是人緣好、朋友多?
面對人際相處間的疑難雜症,我們經由實際訪談與大量的資料搜集,歸納出人際困境的四個面向,
藉由這一系列課程,帶你更認識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樣貌。

早在1996年,美國精神分析學者伊蓮艾融博士(Dr. Elaine Aron)提出了「高敏感族」一詞,描述了群體中有一部分的人,特別敏感於外在環境的刺激,每當面臨不舒適的情境時,便會產生焦躁、想要逃離、慌張與自責等感受。

本課程將引領你探索「高敏感」特質對人際關係的正負面影響,培養出更彈性的想法、更平衡的價值觀。掌握心理學裡關於人際互動的訣竅,相信你的人際舒適圈將會擴大許多,你也可以成為想的剛剛好、讓別人都想進到你的人際舒適圈裡的安穩存在。

透過四週短期聚焦的課程設計,針對人際困擾情境提供心理學的視角,和共學的夥伴們一起激盪。

課程日期:7/24 (一) 、7/31 (一)、8/7 (一)、8/14 (一)

人際情境裡的不愉快,有可能是因為害怕自己受傷、不相信真實的自己會被喜歡、沒有體驗過良好關係互動、相信破鏡難圓而小心翼翼、因過去的負向經驗讓你裹足不前⋯⋯。

這堂課程將帶領你從建立一段新的人際關係開始,看見自己在關係中的擔心,逐步找出屬於你的自信表達方式。一起探索在人際互動裡如何找到自己的界線,學習在關係中建立界線的方式。當帶有衝突的情境發生之後,能如何穩住自己並勇敢的面對,有效的修補裂痕能讓關係發展的更貼近彼此。

透過四週短期聚焦的課程設計,針對人際困擾情境提供心理學的視角,和共學的夥伴們一起激盪。

課程日期:8/15 (二) 、8/22 (二)、8/29 (二)、9/5 (二)

「不要把你的眼淚當成武器」,你有沒有在難過、委屈時聽到這句話?

在不自覺中,你們已落入了卡普曼戲劇三角中,形成受害者、迫害者與拯救者的三角形。當我們陷入關係中的戲劇三角時,會不斷地被勾動情緒而難以掙脫,看似在奮力表達,卻容易陷入避免直接溝通的情境而不自知。

這堂課將帶你辨識隱藏在人際互動表面之下,自己與對方如此表現的動力為何,讓你降低溝通過程裡的摩擦,開展新的對話平台,達成更有效的溝通。

透過四週短期聚焦的課程設計,針對人際困擾情境提供心理學的視角,和共學的夥伴們一起激盪。

課程日期:9/4 (一) 、9/11 (一)、9/18 (一)、9/25 (一)

愛與隸屬(love and belonging)是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論其中的一項,或許因為歸屬感對於人類在情感上的重要性,使得在人際互動中,有時候為了獲得歸屬感,感覺自己好像總是不得要領的付出與討好,只為得到或交換到些許的歸屬感。這是否也反映出:我們時常透過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回頭定義自己的價值呢?

這堂課程將探討人際關係裡讓人最不舒服的幾種互動方式,包含「情緒勒索與人際討好」,期待透過這堂課程,能為你打造互相投契、平等互動的人際關係。

透過四週短期聚焦的課程設計,針對人際困擾情境提供心理學的視角,和共學的夥伴們一起激盪。

課程日期:9/26 (二) 、10/3 (二)、10/17 (二)、10/24 (二)

※看到想參與的課程,但發現已經結束了嗎?下列課程有開放線上回放課程報名,
歡迎加入LINE洽詢(@iiispace)。

2023

心想事成

系列工作坊

透過心理學知能來一場療癒性的心靈探索,以及專業的諮詢聚會,且搭配獨家芳療精油,讓您在課後也能安放曾經的憂慮、重拾往後的希望。

我們能否在等待良緣從天而降之前,化被動為主動?

透過釐清自己對親密關係的價值觀,並運用心理學與人際關係的互動技巧,實際掌握住個人在關係經營中的優勢及罩門,讓你在專業的系統性引導下,學習如何細心澆灌生命中的桃花樹。

  1. 釐清愛情的價值觀
  2. 掌握專屬個人的關係經營技巧、特色
  3. 鬆動關係中不安與焦慮帶來的束縛

課程日期:2023/3/4 (六) (已結束,歡迎敲碗新課程)

課後互動本課程透過專業的諮詢與追蹤聚會,讓學員成為彼此的支持力,共同創造開花結果的可能性。

你覺得你夠認真努力,但生活裡依舊被許多帳單追著跑。

讓心靈豐盛後的精實努力帶來財富的豐收,而金錢焦慮與傷痛恰恰扼殺你邁向財富的創造力與行動力,當你能清除內在阻礙,就能往你渴望的豐盛人生飛奔邁進

  1. 設定財富目標,移除金錢的破壞性信念
  2. 透過安全卡,修復金錢創傷與恐懼
  3. 為自己為人生賦能,啟動致富潛能

課程日期:2023/3/4 (六) (已結束,歡迎敲碗新課程)

課後互動本課程透過專業的諮詢與追蹤聚會,讓學員成為彼此的支持力,共同創造開花結果的可能性。

「如何喜歡自己?」也許你曾試過要喜歡自己,但內心仍會不由自主地跟他人比較。

課程將引領您釐清內在的自我價值與主流框架對個人魅力的影響,以及實際體驗如何透過內觀重新打開感官,帶您展開與身體部位的療癒性對話。

  1. 釐清外在條件對內在自我價值與安全感的影響

  2. 實際體驗身體意象的探索之旅,練習療癒性的身體對話

  3. 設定魅力目標,打造專屬自己的人生清單

課程日期:2023/3/5 (日) (已結束,歡迎敲碗新課程)

課後互動本課程透過專業的諮詢與追蹤聚會,讓學員成為彼此的支持力,共同創造開花結果的可能性。

日復一日,工作似乎消磨著你的熱情,漸漸的,對於事業的停滯,感到既慌張又無助。

心理師將帶你統整職涯迷惘、倦怠、想轉職、無成就感或意義感等各式各樣的困境,並從你的職涯發展歷史中,找出真正令你受困的因素,挖掘你內心深處的渴望與需求,幫助你具體化職業目標,擁抱卓越與精彩人生!

  1. 設定職涯目標,積極為自己定位

  2. 覺察恐懼需求,打造安全感基地

  3. 建構職業藍圖,釋放天賦與潛能

課程日期:2023/3/5 (日) (已結束,歡迎敲碗新課程)

課後互動本課程透過專業的諮詢與追蹤聚會,讓學員成為彼此的支持力,共同創造開花結果的可能性。

每個課題背後,都有著蛻變的線索,透過心理學的系統性探索,搭配實際情境演練題,帶你擺脫纏鬥多年的困擾。

由心理學觀點出發,看懂自卑、完美主義、自我中心、自責的行為模式,背後可能帶有的動機與功能,這些引發困擾的模式背後,可能牽引著你過往的經驗、構築成你對於自我以及人際互動的認知。

唯有深刻的檢視與理解自己,並在課程中透過實境演練,讓你發展出不同的應對模式,讓工作坊中與同學的互動練習有機會在日常生活裡實踐,相信這些你我在意的關鍵課題,就有獲得改寫劇本走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