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lab_emotion

  • 0

說好的時間是良藥呢?心理師與你談悲傷哀悼四任務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他離開後,我渾渾噩噩地度過一天又一天,我甚至對這樣的自己很陌生……」Lily邊哭邊說,這一年,她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了,雪上加霜的是,年邁的父親身體每況愈下,幾個月後也離開了,Lily直愣愣地看著我說:「大家不都說時間是良藥嗎?都一年多了,還要多久,時間才會治癒我?」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為什麼負面情緒一來,就感覺自己被淹沒?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常有人告訴我,當他覺得悲傷時,就會陷入很深的絕望中,一邊在面對失去時很痛苦難過,一邊卻又擔心自己會好不起來很害怕,一邊又覺得自己這樣哭哭啼啼的很沒用或充滿罪惡感。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憂鬱症與神的對話:我沒好起來,還是祢的孩子嗎?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第一次接觸到基督教,並且對神有很深的尊敬是在好幾年前我去了泰北一個戒毒村,裡面的弟兄受到神的感召後,康復了身心,並且脫離了原本需要毒品、偷竊等成癮與問題行為的需求。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如何提升情緒敏銳度?心理師帶你喚醒情感知覺

作者: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這是諮商、社工學生或助人者很常問的問題。畢竟若能提升對情緒的敏銳度,就能更敏察到彼此的狀態、提供更貼近的回應與協助。

想提升對於情緒的敏銳度,練習,絕對是不二法門。但重點是:「如何練習?」

練習的對象,絕對絕對是從自己開始,也就是— 從「覺察自己的情緒」開始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新的一年,讓我們努力成為別人生命中「對的人」

作者:留佩萱諮商心理師

年末的最後幾天,我看了一系列訪談凱文‧海因斯(Kevin Hines)的影片。凱文‧海因斯是位作家、導演、丈夫、父親,也是一位長期推廣自殺防治的演講者,因為他自己曾經嘗試自殺,卻奇蹟似的存活下來了。在2000年,當時只有十九歲的凱文從金門大橋上跳下去。位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是一座世界著名觀光景點,也是一個自殺盛名景點。每十天,就會有兩個人嘗試從這座橋跳下自殺,只有0.002%的機率存活,而凱文‧海因斯是第二十六位在這座橋自殺存活的人。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動不動就生氣?練習拿回情緒主控權

作者: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

「都是你惹我生氣的!」小安大聲的對小傑怒吼,做事總是認真細心的小安,時常被總是無所謂的小傑激怒,在別人眼中小安總是愛亂發脾氣,但小安內心很委屈,為什麼他做了這麼多,大家卻覺得他很糟糕,難道真的生氣的人就錯了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讓「不安的自己」安心的筆記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人生,有時候像一首後製過度的歌,塞進了太多聲響,幾乎聽不出旋律。」

焦慮,是我們體內內建的一種情緒反應。
這是一種保護的機制,提醒我們,有事情要留意了喔!
像是你看到紅綠燈一樣,紅燈閃爍,車子出現了,我們可以做點什麼來預備這個情境。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你不爽,為何不明說?胡展誥心理師談「被動攻擊」

作者: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假設你每次到某間速食店買炸雞時,都習慣挑選你喜歡的部位,而店員也從善如流地點餐。某次農曆春節,店家在門口貼了一張「因應春節人潮眾多,連假期間恕不挑選炸雞部位」的公告。但你完全沒注意到,只是抱著飢腸轆轆的肚子衝進店裡點餐,當然,又一如往常地挑選了你最想要的部位。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悲劇心理學:你也活在自己的悲劇裡面嗎?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今天洗貓沙盆的時候書掉下來,意外的看到了這本買了很久的、古老的、卻一直沒有時間翻開來的《悲劇心理學》。突然頓悟了,為什麼「仙劍奇俠傳一」對我來說影響這麼大。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情緒勒索痛苦,還是關係疏離恐怖?

Tags :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我們會受到情緒勒索,往往因為我們自我的組成中,有太多他人的聲音,也有太多對自己的否定、陰影而帶來自身的羞愧感和罪惡感,因為會感覺情緒被勒索,是因為無法忍受身上的罪惡感,而覺得自己被勒索了,對他人要求非執行不可的被迫感。所以當我們可以看懂自我,你發現: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如何面對資訊爆炸的焦慮感?有意識的抉擇讓人生不超載

Tags : 

作者:趙守箴 諮商心理師

提升適應力的四個元素:

1.放鬆與彈性
2.有意識的抉擇
3.連結與節奏
4.支持

「適應」是對新階段、新環境向外接觸,發展連結的過程,所以適應的條件,首先必須是自己的內在狀態好,才能有足夠的心力,把觸角向外延伸。一個放鬆有彈性的人,在新環境中就比較能保有轉圜的空間,而不會被舊有的習慣模式或僵化的框架侷限,而難以適應。

Read Mo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