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讓「不安的自己」安心的筆記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人生,有時候像一首後製過度的歌,塞進了太多聲響,幾乎聽不出旋律。」
焦慮,是我們體內內建的一種情緒反應。
這是一種保護的機制,提醒我們,有事情要留意了喔!
像是你看到紅綠燈一樣,紅燈閃爍,車子出現了,我們可以做點什麼來預備這個情境。
出乎意外地,「焦慮症」困擾著非常非常多民眾。精神科調查發現,十個人裡頭,就有一人為焦慮所苦。更別提因焦慮而發展出來的恐慌症、強迫症、恐懼症了。
本書作者麥特‧海格,本身是位憂鬱症患者。臨床上,憂鬱與焦慮常是難兄難弟、一起出現。繼前一本描述憂鬱症的書《活著的理由》之後,作者在《我們住在焦慮星球》想帶領讀者分享的,則是焦慮這個普遍的情緒,是如何影響著我們。而被影響的我們,又還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好過一點。
不知為何,閱讀本書的過程,一直讓我想到「晚上,聽著細雨聲,關掉電腦、電視、任何繁雜的音樂,坐在有火爐的小房間」這種畫面。
也許是作者筆調使然,行文間感覺作者有些疲憊,有些迷惘,卻又不盡然悲觀。時而詼諧的「列點」讓人會心一笑;時而一針見血的描述,呈現現代化生活中普遍卻相當諷刺的現象。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本適合焦慮症的人看的書,不過,我覺得倒是不見得。因為,我們「所有人」都住在這顆焦慮星球上。一個愈來愈讓人焦慮的社會。在書籍介紹的頁面看到的這段話,特別傳神:
「超載的星球,住滿了迷失的心靈
生活看似選擇無限,但擁有再多,心靈卻依然脆弱
一切都來不及、不夠多、不夠好。我們困在焦慮裡
世界失速,我們活著,該如何不跟著瘋狂?」
這本書不適合一口氣急著看完,反倒適合在我們有點緊張、壓力大的時候,搭配一杯茶、一杯好喝的飲料,花個三、五分鐘,輕鬆地閱讀其中一篇。除了《我們住在焦慮星球》,我覺得作者前一本著作《活著的理由》也蠻值得一讀的,也在此向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