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心理學:你也活在自己的悲劇裡面嗎?

  • 0

悲劇心理學:你也活在自己的悲劇裡面嗎?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今天洗貓沙盆的時候書掉下來,意外的看到了這本買了很久的、古老的、卻一直沒有時間翻開來的《悲劇心理學》。突然頓悟了,為什麼「仙劍奇俠傳一」對我來說影響這麼大。

如果靈兒最後沒有掛點的話,那麼可能大家都不會記得了。有時候電影或者是戲劇的美麗是建立在某種遺憾以及及犧牲上面的,這些都讓我們聯想到了一個人除了為了自己之外,還有更多的可能,這個「可能」連接到了崇高的、英雄式的經驗。

「悲到了底,就變成了一種美了。」 –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腦袋響起四哥四哥四哥⋯


面對自己的悲劇

看到208~209頁,我覺得在面臨自己的悲劇的時候也是一樣的。許多來訪的當事人都因為生命當中的某種苦難想要尋求一種改變,他們比別人還努力,嘗試過了各種方法,但卻仍然留在原點。

有時候我都在想,不論是在感情、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或者是面對自己的心理疾病,這種徒勞無功的努力,會不會本身也帶給當事人一種「悲劇性的快感」?比方說:

  • 透過每一次的努力,來證明自己不管多麼的努力都沒有太大的幫助。
  • 已經做了這麼多了,但還是沒有人喜歡我,那就真的是我不好了。
  • 我已經用盡全力去愛你了,但你還是覺得我不好,孤臣無力可回天,那麼可能就是我自己真的不值得被愛吧。

有些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只要這樣想就會有一種安穩的感覺。可能這也是某一種悲劇式的滿足。這本書我讀起來比較是偏向文學的路線,而上面我打的這段話的心理學意涵比較跟50年來的自我研究有關,下次分享(雖然作者認為是心理學,但是理論基礎是1927年的「論悲劇的快感」)。

可是,從這本書的觀點,有些時候悲劇不只是一個「你看吧我就是這樣」的認命路線,而是真的有一種動力跟努力想要改變一點什麼,這種動力本身就如209頁講的一樣,象徵著某種反抗,這個反抗也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力量(就像我督導常常跟我說的:你覺得你個案做得很差,不過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人為什麼持續這麼多次都仍來看你?要嘛就是你做得還不差,要嘛就是他們真的很渴望要有所改變!)

 

幫自己的矛盾鼓掌

基於此,當你內心面臨某種矛盾跟想要反抗的感覺的時候,首先要幫自己鼓掌,因為這代表,你並不是安於現狀,而是想要為自己做點什麼,只是目前找不到方法而已。某程度上,你戰勝了一部分內心的懶惰,卻不知道如何跨出下面這一步。例如,憂鬱症患者從「什麼也沒有動力做」到「我真的很討厭這樣的自己」光是這個「討厭」本身,就是一種動力。

因為你還「有力氣」討厭自己,甚至你還「有勇氣」討厭自己,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值得鼓掌、開香檳慶祝、在後面請天使樂團幫你吹小號(有沒有很有畫面,我在想可能因為昨天督導我的老師是後現代取向的原因,我比較容易看到光明的一面XD)。

或許你覺得很誇張、這樣根本沒什麼,難道連「討厭自己」都值得被慶祝嗎?一直討厭自己不是一種悲劇嗎?

當你覺得「哪有,我明明就很糟糕!」,只要想起某一些厚臉皮到講話反反覆覆、從來不覺得自己「這樣講有什麼錯」的政客,你就會覺得:「好吧,你說的也有點道理」了*,哈哈。

延伸閱讀:海苔熊談矛盾的愛:為何你想要靠近,卻又總是推開?

好書推薦:《悲劇心理學》

*上面是使用向下社會比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的技巧,讓自己覺得好過一點,如果你想知道真正增加自信的一些可行方法,可以參考另外一本書《現在這樣就很好》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和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老闆朱家安與泛科學前總編陸子鈞有著複雜的三角關係。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姊妹淘、30雜誌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