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情緒敏銳度?心理師帶你喚醒情感知覺

  • 0

如何提升情緒敏銳度?心理師帶你喚醒情感知覺

作者: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這是諮商、社工學生或助人者很常問的問題。畢竟若能提升對情緒的敏銳度,就能更敏察到彼此的狀態、提供更貼近的回應與協助。

想提升對於情緒的敏銳度,練習,絕對是不二法門。但重點是:「如何練習?」

練習的對象,絕對絕對是從自己開始,也就是— 從「覺察自己的情緒」開始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在諮商談話時,常常個案說出了一段讓我覺得很有感觸、很困難、很有成就的經驗,但他卻是用平板的語氣來述說,彷彿他只是這個事件的旁觀者(但即便我們只是看電影,都還是會掉眼淚啊),然後淡淡地回應:「喔,就這樣啊,沒什麼特別的情緒。」

就是這種「以為沒有特別的情緒」的慣性模式,把我們的情緒感受漸漸關掉了。

 

其實當時的你,並非沒有情緒

以為自己沒有特別的情緒,其實並非當時沒有情緒,而是有幾種可能:

  • 你的成長環境不太允許你表露情緒
  • 忽略這些情緒才不會讓自己太難堪
  • 這些情緒沒有受到他人的重視
  • 我們生活的重心只放在行為表現結果
  • 我們只關注自己有否符合社會的期待

因著上述的理由,我們漸漸學會封閉自己的感受,以符合社會的期待、期待能夠趕快完成任務,這樣子,我們才可能被周圍的人肯定、才能擁有較高的自我價值。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該如何從生活中「重新打開」通往真實情緒的大門呢?

 

1⃣下次當你聽到他人對你說的話、對你下的命令讓你覺得不舒服時,即使對方是你的主管上司、你無法不照著做,但在內心不要太快對自己說:「算了啦,聽話就好。」「不要去想就沒事了。」而是問問自己:「我不開心的原因是什麼?不被尊重?被誤解?還是什麼?」

 

2⃣拿掉「理所當然」的視框: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情、經歷同樣的經歷,有什麼情緒?

你可曾想過:當一個小小孩第一天要離開父母親身旁、獨自與一群陌生人搭車前往一個未知的國度、待上漫長的一整天,他的哭泣背後還傳達了什麼情緒?如果你想像自己縮小成這麼小的孩子、再度回到童年搭娃娃車的經驗,你會不會很害怕?會不會想家、想媽媽?

你可曾想過:過年雖然是開心的事情,但對於嫁到夫家的女性而言,她的心裡是否惦記著家裡年邁的父母?今年的年夜飯過得還好嗎?會不會想她?而這個女性一開始與這麼多陌生的「親人」吃飯,她會不會緊張?會不會害怕?

如果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以為「過年就是開心啊」,那我們就無法貼近這個新嫁娘的情緒,也無法理解她為什麼整個年夜飯的笑容背後似乎有那麼一些落寞、悲傷。

 

3⃣從看待某人、與某人互動時的情緒,覺察自己的刻板印象:

想知道自己對一個對像有沒有刻板印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對於他的一切,你都充滿情緒。同樣的舉動,換個人來做你會用正向解讀,但由他來做,即使結果是好的,你也會覺得他是不懷好意、他只是好運氣、他是學人精、只是想要拍馬屁……等等。

他的一切,你不想等到他解釋、也不給對方機會解釋,你已經做了全面性的解讀和批判,而你也對自己的評價從來深信不疑。

其實你認真想想:如果你們不是因為某些合作、互動、關係,你見到這個人會有這麼大的情緒嗎?所以,真正讓你有情緒的,不是這個人本身,而是因著你們的關係、或者,你看待對方的「視框」

 

你對這個人的情緒,從何而來?

是否他不符合你的某些價值觀:違背了你認為的「好孩子」的價值。

對方總是勇敢說出你不敢說的話,你討厭這樣的他,但其實,你更討厭的是那個不敢說出口的自己,內在的那一份懦弱。

對方總是落落大方讚美自己的好,你討厭的不是那個自大的他,而是總是感到自卑的自己。

可是要感受這些情緒都會令人不舒服,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成長過程中重複地覆誦、催眠自己:「沒事的,不要想太多,不要想就沒事了。」「哪有什麼情緒?想太多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就像這樣,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留意那些浮上心頭的感受,有些會停留很久、有些只是瞬間就消失。好好地停下來、先不要責怪自己,然後聽聽看:

我剛剛感受到的是什麼情緒

這些情緒在告訴我什麼

你會發現:其實生活當中的每一刻,幾乎都有些許情緒不斷地在浮現、更替、消失,而我們過往其實只是用壓抑或否認的方式來漠視它們。

 

 

延伸閱讀:動不動就生氣?練習拿回情緒主控權

展誥老師好書推薦:《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