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會買十隻滑鼠?買東西,反映了你的人際關係

  • 0

什麼樣的人會買十隻滑鼠?買東西,反映了你的人際關係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我有種病,同樣的東西會買很多個,儘管有些東西是用不到的,例如三部筆記型電腦、10個滑鼠(畫面中只有4個,想知道原因請的看到最後)、六個耳機(其中三個是無線的)、五個行動電源、無法算數量的充電線⋯⋯

「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買這麼多滑鼠啊?是因為你家有五隻貓嗎?」朋友咔多說,我花好久才懂這是一個笑話。

「我也不知道耶,就是在買的時候覺得,每個都有它獨特的功能 — — 雖然買了之後才發現,每一個也都有獨特的缺點。」

對啊,可以摺疊的收納方便,但是感應有點不佳;感應好又收納方便的,摔到地上又很容易壞掉(那你就不要摔人家啊!);摔不壞的滑鼠又不是無線的而且很醜;漂亮的滑鼠又常常連接不到藍芽⋯⋯。

簡直沒完沒了阿(村上春樹語氣)!

選擇的補償性

當我試著去幫自己的「買滑鼠病」找理由的時候,Z一語驚醒夢宗竹:

「是不是在你人生的某一個面向,你幾乎不太能夠有所選擇,所以你透過這種非常荒謬的選擇,來緩解你對那個你很在意的事情的無能為力?」Z說,真是嚇死寶寶了,這種精神分析式的語言,竟然會從科學家的他的嘴裡說出來[1],看樣子這段時間他去諮商也學了不少伎倆。

然後我仔細想了一下,對耶,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一種極大化行為[2],但又不太像。因為如果是「選擇障礙」者(fear of better option,FOBO),應該會猶豫很久才決定要購買,然後買完之後才後悔,可是我並不是,我考慮購買的時間很短,而且後悔的時間也很短,比較像是衝動購買( Impulse shopping),不過我買完也沒後悔。

換言之,他說的可能有點道理。

我好像在逃避某一件事情,或者說,在我生命當中麼一個受困的面向,沒辦法做出選擇的時候,我的確試圖透過這種「替代性的選擇」,來緩解我受困於自己的那種焦慮。幸好,這個代價並不大,倘若是買10部轎車就慘了。

隱微的貪婪

其實我們的生命中經常有這些隱微的貪婪,那些看起來「要的很多」的行為,背後或許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理由。

    • 一個童年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母親,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會因為老闆沒有送她蔥和老闆大打出手,女兒在旁邊看了覺得很不好意思出來緩頰,媽媽竟然說:「該拿的東西就要拿!」
    • 一個情感長期被忽視的孩子,用很兇狠的語氣跟爺爺要更多的零用錢。因為他知道,錢可以換來同學對他很好
  • 一個生活失意的少年,日夜簡直像兩個人。白天幾乎都沒吃什麼東西,每天晚上卻會如行屍走肉一般,到麵包店買一個12吋的蛋糕,一個人拿著湯匙默默地、沒有感覺的吃完⋯⋯。

那些看起來在人生的某一個方面很貪心的人,心裡面或許都有一部分空洞的靈魂,因為那個空洞沒有力氣去填滿,只好用各種物質、金錢、食物來把它塞滿。只是這個飽足感,是暫時的。

買東西,反映了你的人際關係

「如果是我的話直接就買Apple的滑鼠就好了,當你買到最好的東西,你就不需要買那麼多次等物品。」Z接著說,果然是溫拿的思維啊!

不過,也因為Z的這一句話,我跟我的諮商師聊了這件事,沒想到他給我的是另一個層次的答案(好吧,換個角度想花這個錢還蠻值得的)。

「感覺你的人生當中都會留下一些次等的、或者是沒有那麼好的東西,而且你捨不得丟掉。」他說。我聽到的時候一陣涼意湧上背脊。
「對啊,就像我的人際關係一樣。」我說,其實跟我的很多生活習慣也很像,總是先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然後把很重要的東西擺在最後面。

我想起楊嘉玲心理師說[3],當你決定要讓生活中那些拖住你的人消失的時候,內心會有一些痛苦的感覺是正常的。可是如果你不斬斷那些人,他們就會像是你肩膀上面的背包,讓你走得好緩慢,它借走了你的人生卻沒有還(為什麼這句話自帶BGM哈哈)。

另外六隻滑鼠的下場

那該怎麼辦呢?她的說法是,可以先從清除人生當中比較不重要的那些東西開始作為練習,一次兩次之後,「捨去」這件事情可能會變得慢慢容易一些。所以我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而困難的決定 — — 丟掉了六隻滑鼠,然後照片上那一隻白色的滑鼠我也打算送給診所用。

「你看,上次回去之後我丟掉了六隻滑鼠喔。這是斷捨離練習的開始啊!」正當我興沖沖地隔一週去跟我的諮商師交作業的時候,以為會獲得蠻不錯的稱讚,沒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城門城門雞蛋糕。

「嗯。上次我們談到,你對待物品的方式,可能和你對待人際關係有一些相似之處。」他說,我以為他沒有聽到我剛剛說的那句話其實已經交過作業了,但他的沉默讓我又重新想了一下他說的話。

等等,這不就和我的人生一樣嗎?只要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那麼失去的時候也不會太難過;只要你可以擁有很多替代性的關係,那麼不論哪一個關係消失的時候你都不會太受到影響 — — 不要太過依賴,就不會受到傷害,典型的逃避依戀思維[4],結果繞了一圈我還是在如來佛祖的五指山裡面啊!

「看起來我還是很糟糕啊,沒什麼太多改變。」當我意識到上面這一段的時候,有點驚奇,但又有一點難過,看著自己的膝蓋,低著頭。

「可以說是沒有改變,也可以說是有改變,就看你怎麼想囉。你做了一件比較不一樣的事情,就是刪除掉那些『會拖累你的背包』,先從滑鼠開始,你當然可以解釋成,對你來說丟掉他們也沒差是你的防衛,但也可以解釋成,你終於開始願意放下和捨棄那些生命當中絆住你的東西。哪一個比較貼近你的感覺?」他說,然後時間就到了,變成我這週的回家功課*。

或者說,練習不要用腦袋,用心去感覺,是我一輩子的回家功課。

註解與延伸閱讀

*有一種說法是,逃避整理家裡、不喜歡打掃的人,其實某種程度上面是因為害怕去面對「髒污」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是很怕碰到長的東西,但實際上是因為害怕碰到骯髒的自己;同理,家中存放很多用不著的東西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念舊,可是卻讓生活品質降低(例如包包裡面放著很多用過的衛生紙),為什麼明明知道是垃圾不願意丟掉呢?那是因為內心有一部分的自己覺得自己像是個垃圾,所以會跟垃圾惺惺相惜(喂,不是這樣講的),因為不確定自己的價值,所以會把那些垃圾的的價值過分的膨脹。如果你覺得這個論點很難懂,或者是對它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一本書:現在這樣就很好: 不自卑、不自責,瞬間提升自我肯定感的15個方法

[1]防衛機轉,詳見這本書 《人生問題的有益答案》之中Anna Freud 單元,或踢貓的故事

[2]楊淑雯(2010)。極大化傾向對後悔之影響:以調控焦點作為調節變項。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3]楊嘉玲(2018)。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動手處理消耗你的人, 擺脫煩雜忙的互動,過你想要的理想人生。台灣,台北:采實文化。

[4]Levine, A.、Heller, R. S. F.(2018)。依附:辨識出自己的依附風格,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與他人建立更美好的關係(原書名:Attached: The New Science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How It Can Help You Find — and Keep — Love)(蔡欣芝譯)。台灣,台北:遠流出版。

延伸閱讀:【心理測驗】你是一個有選擇困難的人嗎?測你的自我責任感指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和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老闆朱家安與泛科學前總編陸子鈞有著複雜的三角關係。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姊妹淘、30雜誌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