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慮是騙人的:身為公眾人物會面臨的三道難題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知名Youtuber 阿滴一直是我很欣賞的知識型網紅,我向來讚嘆他的創造力與產力,看到他談對抗憂鬱症的新聞,很是難過,而其實我所知道的很多藝人、主播或KOL也常籠罩在憂鬱的困頓中,有時候他們辛苦的地方在於:
1.他們的生活裡需要「回應很多人」:
包括粉絲的期待、維繫粉絲的熱愛,當你經營到某個程度,如果你希望拓展你的使用者、受眾,有時候必須突破同溫層,或者更實際的,有時必須能悅納各種不同的聲音,才能真正讓群眾擴張。而走出自我的舒適圈,不再總是用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方式,往往需要極大的自我挑戰和自我調適。
2.被攻擊與不被喜歡的敵意:
成為一名公眾人物,勢必出自於你的發言、你做出的行為某種程度「有別於絕大多數人」,而這些突出的表現,容易聚集許多對「反權威」、「反智」、「仇富」等人的憤怒投射。處理與承受敵意的情緒容納度,大量挑戰自我強度,因為讓人受傷的話語,並不是旁人輕描淡寫的說上「不要理他」就能做到,敵意引發的自我批評與自我懷疑,有時可能摧毀他累積的一切,讓未來的希望感蕩然無存。
3.對自己極高的要求而經常過度使用自己:
當你開始站在某個高度上,大部分追求卓越者會精益求精,會渴望自我突破,或者,有時害怕自己從神壇上摔下來,而不一定能聽見內心渴望休息或暫停的聲音,也可能是一種渴望做自己最喜歡、最有成就與意義的內容,而非追尋著數字、人氣或金錢。過度使用自己,往往是一種不斷追尋外在價值,缺乏內在對話,與自我整合的過程,也是一種焦慮驅動的產物,而代價就容易以生病的形式來呈現。
在自媒體圈走跳好一陣子,的確也看過不少樓起樓塌的現實,你說不焦慮是騙人的,最終是如何好好跟焦慮共處,又能持續保持在穩定創造的過程裡,又能再創造裡不斷體驗到樂趣與成就,又可以欣賞自己的累積與成長,著實並非易事,而走到今天,我逐漸也不再恐懼與憂慮,而是樂見許多人帶著熱情在自媒體上發光發熱,因為生命與生涯其實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不跟誰比,甚至不一定要跟前一天的自己比,而是一次次跟自己的內心對焦,整合出最欣賞自己的姿態,這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人生使命。
陪伴你成長:【關係憂鬱】斷裂後的我們,自我還能完整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