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出口的愛,常容易變成「要不是為了你」

  • 0

說不出口的愛,常容易變成「要不是為了你」

作者:歐庭 諮商心理師

對許多父母來說,表達愛的方式就是努力給孩子最好的,願意為孩子付出所有,甚至改變原本的人生計畫,所做的一切只為了孩子能走上平安順遂的人生,只要孩子能夠平安快樂,再辛苦、再犧牲都值得。

這樣的愛令人動容,只是遺憾的是許多父母不擅於直接說「孩子,我愛你」,總是用「要不是為了你」來隱晦表達自己的愛,像是:

「要不是為了養你,我才不會這麼辛苦工作」

「要不是為了照顧你,我當初才不會辭職當個全職媽媽」

「要不是為了讓你有健全的家庭,我早就離婚了」

「要不是為了你,我才捨不得買這麼昂貴的東西」

從這些話能看到父母對孩子的付出,背後未說出口的是「我很愛你、你在我的心裡好重要」,希望孩子能夠讀懂、珍惜父母的愛,但事與願違,往往孩子接收到的通常不是愛意,而是埋怨、指控,孩子會認為都是自己的錯、自己讓父母不幸、辛苦,都是自己「害」了父母、「毀」了父母的人生、自己是個罪人、要是沒有自己,父母可以更幸福快樂……孩子也很可能解讀父母是在提醒要「還債」,以後要償還這些的付出與犧牲,而當個提線木偶、失去自我。

也許你會困惑,明明是想要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重視,怎麼反而帶來反效果了呢?

那是因為「要不是為了你」背後藏有「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我多麼的偉大,願意為你付出、犧牲」,以及「如果沒有你,我就不會…」,很容易變成控訴對方──「都是因為你,我失去了…」,這些話就像在鞭打孩子的內心、告訴孩子「都是你的錯」,孩子容易對此感到羞愧、陷入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很糟糕、不該存在,容易自責跟內疚、自我價值感低落。

即便孩子未認定自己是罪人,但很可能認為自己並未要求父母付出、犧牲,父母自己的選擇卻要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推,而對父母感到憤怒、不耐煩,開始反抗、頂嘴,引發親子衝突,孩子感到冤枉,而父母則感到愛與苦心被辜負,最後兩敗俱傷……

親愛的,若你時常把「要不是為了你」掛在嘴邊,你需要停下來思考:

自己的付出是不是超出負荷與預期了?是不是有些不甘與埋怨?是不是想透過這句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或渴望得到孩子的感謝?

請記得,你的價值不是建立在對孩子付出多少,你不需要為孩子犧牲所有、一昧付出,在當父母前,你要能夠先對自己負責,你需要回過頭照顧自己的情緒與需求、確保自己是快樂的,在表達愛與付出的同時,先思考自己的意願與想要做到什麼程度、自己的限制,練習量力而為,避免因過度犧牲而產生埋怨與不甘,反而對你、對孩子都造成反效果。

那麼如何傳達愛才不會被誤解呢?

練習用直接、正向的語言來表達,真誠地和孩子說「我愛你」、「你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想給你最好的,因為你值得」,並透過非肢體語言輔助,像是給予溫暖的擁抱、溫柔的微笑、專注的眼神,來傳達你的愛,對不善直接表達愛的家庭來說,一開始雙方會有些不習慣跟不自在,需要時間練習跟適應,請給自己與孩子一些時間適應,練習表達彼此的愛意,慢慢地,孩子能夠開始感受並相信在你心裡他是重要的,除了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外,也能和孩子建立「你好,我也好」的親子關係、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陪伴你成長:改寫「停不下來的努力」人生腳本:和學習焦慮與行事曆空白恐懼症說再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