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圖世代:你是否也無法接受未修飾過的自己?
作者:張瑋庭(Allie)諮商心理師
那是一個有網路但還沒有手機的年代,當時很流行在聊天室認識網友,因為沒有手機,所以約出來見面之前,要先約定好當天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或是手上拿什麼袋子,或是一朵玫瑰花。曾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朋友告訴我,每次和網友見面時,就像是在等待開獎一樣,因為不知道來的人是不是和照片落差很大?而他也很老實的告訴我,真的有幾次看到對方本人時,默默地把手中的玫瑰藏到口袋中,假裝沒有這次的約會,消失在約會中。
也許有些人會說,朋友這樣的行為很不道德、太過於外貌協會,但另外一方面,也會有人認為,是對方修很大,根本是「照騙」,但更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是,「修圖」對我們個人的意義與影響是什麼?在現今網路更便利的時代修圖已經成為一個人人必備的功能,GOOGLE搜尋「修圖」,有高達一億兩千萬筆資料,表示大家都還是喜歡修飾過自己的樣子,包含我自己也是,上傳照片前,也習慣修個圖、選一個好看的色調,透過修圖,放上一張「自己想呈現的形象」影響別人對我的觀感,而這個想法、行為這在社會心理學中稱為印象管理,最早是由Erving Goffman (1959)所提出。
我們會想使用印象管理的策略背後的動機,可以分為兩種:(一)消極的避免他人產生不好的印象、(二)強化特定的特徵。
舉例而言,我們希望透過修圖,讓別人認為自己看起來是「美的」、「活潑的」等,或者是加強別人對我們特徵的印象,例如:把眼睛加大等等,而這些修圖行為背後的動機,也會受到我們對於社會文化的刻板印象所影響,對於美的價值觀判斷,美又代表著什麼?在一些心理學研究指出美,會讓我們較高的人際吸引力,同時長得較好看的人,常也被認為具有其他正面特質,例如:比較活潑、外向、很會交際、較快樂或有主見等等。
有許多研究指出外表是自尊或整體自我概念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許多人會在意自己的外表,儘管只是長一顆痘痘,都可能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自我厭惡感;而心理學家也把這個現象稱為過度評價,這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為自尊越低的人越在意自己的外表,而越在意外表,容易放大社會的價值觀、他人的評價,自我形象便越低落。也因此,過度修圖的行為也許在告訴我們,我們的身心已經失衡了,因為對外表的過度關注,影響對自我的觀感。
親愛的,外表雖然是我們的一部份,卻不是我們的全部。
試著思考三個問題,由外而內找回心的平衡:
1. 對於美的定義是什麼?
當我們發現自己被社會上的刻板印象框住時,我們需要有打破框架的勇氣,重新看見與理解自己,雙眼皮才是一百分的完美嗎?我們可以為自己打分數,但不應該用分數來批評自己;也許我們心中都有想成為的樣子,但不需要否定現在這個原本、真實的自己。
2. 對於美的價值觀如何形成的呢?
過去的成長經驗中,原生家庭、校園生活、社會文化等,環境如何影響你對於美的判斷,以及想到美的價值觀你是否有想到什麼事件,也許是過去還未痊癒的傷口,讓你過度在意自己的外表。
3. 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外表是我們的一部份,卻不是我們的全部。環境也許會形塑我們對自我的觀感,而相信你最了解自己,除了看到外表之外,還有內在的優勢,包含:興趣、專長、特質等等,覺察到自己的獨一無二時,也能夠更加的珍惜自己,進而懂得愛自己。
我們人是由許多部分所拼湊而來,有外在,也有內在,有我們的身材、外貌、情緒、特質、個性等等,非常多的面向,而當我們將專注力放在外表上時,會把我們自己縮小,只看到部分的自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也許的第一印象確實對於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影響,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和自己相處一輩子,因此重新向內探索,你會發現被忽略的內在寶藏喔!
陪伴你成長:11/6【擺脫不夠好:停止自我批評,找回你原初的美好】講座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