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算走出來了嗎?」問幾遍,才會讓你感覺心安?
作者: PsyDetective貓心 科普心理學家
最近,在一些因緣際會之下,我和系上的夥伴,一起帶領一個情緒探索團體。
在團體中,有一些人談到了和失戀有關的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常常壓著我們失去一般生活的樂趣,也讓我們急著想要擺脫它。有時候,在失戀很久了之後,有一天,突然因為聽到了一首歌,又再次想起了他,我們總是忍不住問自己一句「我這樣真的走出來了嗎?」
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分手之後,是不是已經走出來了,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當我們走出傷痛之後,彷彿就能夠恢復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想起他,則彷彿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即便是在分手很久之後。
這樣的思考,很值得玩味。
我不確定是什麼,讓人們很執著於在分手後問自己、問別人「我這樣算是走出來了嗎?」當朋友為了失戀難過時,我們也會問一句「我覺得你還沒走出來。」當自己在分手後,和另一個人很親近,要發展成伴侶關係的時候,又突如其來地想到了前任,於是又問自己一句「我到底走出來了嗎?真的可以談戀愛了嗎?」(推薦閱讀:為什麼分手這麼久,我還走不出來?)
在這裡,我看見了人們總是用「走出來了嗎?」來作為對生活、戀愛價值的判斷,好像要「走出來了」,你的生活才會是快樂美滿,好像存在著一條線,跨過了它,你的生命就海闊天空似的。但我認為,事情不是這樣子的。和「走出來了嗎?」相比,其實我更關心的是「你現在的狀態是什麼。」
你現在的狀態,是什麼?
在詢問自己走出來與否的背後,其實傳達了一絲絲的擔心,想到對方是不好的,而走出來是好的,那隱含著我們對自己的價值判斷,「要趕快走出來,我才是一個健全的人」似的判斷。但我們如果仔細想想,生命有時暗潮洶湧,有時風平浪靜,在用走出來與否,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好的、正常的之外,或許我們也能去想想,「我現在的狀態是什麼?」
「我知道我現在剛失戀,所以需要多一些時間去讓自己休息、撫平傷痛,工作量不如以往,但這是很正常的,不必責怪自己。」這是一種對自身狀態的覺察,很真誠,而且也以此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接受自己的生命,航行到了波濤洶湧的海上,不得不放慢腳步,降低自己的期望。期望自己走出來,彷彿是期望著自己得永遠保持在高效率,永遠用風平浪靜時的航行速度來前進,這在人生中,不但難以實踐,而且還將帶來許多對負面情緒的反芻。我們責怪自己還沒走出來,認定自己就是一個還沒有走出來的人,然後批評著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好糟糕,都失戀這麼久了,為什麼還沒走出來?」
或許重點不是你走出來了與否,而是你現在,恰巧處在生命中的低谷,你可以允許自己放慢腳步,需要的時候對自己說:「沒關係,我會陪伴你。」清楚自己與他人當下的狀態,勇敢地反映給對方,也開放地接受自己與對方當下的狀態。這是一種放下「對錯」思考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