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該有這麼多情緒:同理自己,才能真正掌握情緒
作者:Psy-Detective 貓心 科普心理學家
情緒同理,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諮商的基本概念。完善的情緒同理,讓當事人得以說出許多壓抑已久的情緒。但是,到底為何情緒同理這麼重要?
其實,這背後有著腦科學的研究輝映著。
情緒運作背後的生理基礎
在神經科學家LeDoux於1996年所出版的書籍當中,提到了情緒具有兩條不同的迴路。LeDoux研究的是恐懼情緒,恐懼情緒運作的方式是這樣子的:當我們看到一個讓我們恐懼的東西時(如一條蛇),這個視覺訊號會很快地傳遞到我們腦中整合刺激的視丘(thalamus),而視丘會丟出一個神經訊號到杏仁核(amygdala)這個器官。這時候,我們的身體會陷入備戰狀態、陷入一種原始的恐慌當中,提醒著我們:「遇到危險了,我們需要拉警報!」
當然,這是一個無意識的歷程,從眼球視神經到視丘再到杏仁核,進而啟動我們的HPA軸線,一個負責讓我們戰或逃(fight or flight)的生理系統,在這當中,都沒有經過我們和認知與思考有關的大腦區域,也就是我們的新皮質(neocortex)。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聽到某件讓你十分震撼的消息時,你不知不覺地就陷入了恐慌當中,等到你意識過來時,你已經全身顫抖、焦慮不安了?那就是這一條腦系統,情緒的低路系統(low pathway)作用的結果。
但我們畢竟是能夠意識到我們的情緒的,這靠的是我們的另一套腦系統:情緒的高路系統(high pathway)作用的結果。當視覺訊號傳遞到視丘之後,除了會直接傳到杏仁核之外,也會傳遞一些訊號到視覺皮質,也就是大腦枕葉的視覺區域(V1),再從枕葉傳遞到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讓我們得以判斷我們當下的狀態、解讀我們的處境。而前額葉判斷的結果,又能讓我們有機會解讀和調控我們當下的情緒,因為前額葉又能將我們認知判斷的結果,傳遞到我們的杏仁核。
情緒難以控制?因為控制情緒本身,就是一件難以發生的事
讀者或許會問:「那在別人憂鬱時,叫別人不要憂鬱、在別人緊張時,叫別人不要緊張,那別人不就可以從前額葉對杏仁核進行調控,掌握我們的情緒嗎?」但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雖然,我們能夠判讀與試著調節我們的情緒,但是我們的情緒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控制,LeDoux提到了,杏仁核和前額葉中間的這條路徑,在發展上有很大的差異:杏仁核對於前額葉的影響力甚鉅,而前額葉對杏仁核的調控能力則遠比前者來得差。也因為這樣,LeDoux提到了:「我們很難控制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情緒真的能深深影響我們的思考。」雖然LeDoux提到,恐懼之外的情緒是否也透過同樣的路徑影響我們尚有待研究檢證,但杏仁核尚有許多功能未被驗證,很有可能也是類似的反應徑路[1]。
當你要一個人不要焦慮、不要想那麼多、不要憂鬱,趕快好起來時,反而傳遞了一個訊息是:「我們的狀態是不好的,我要趕快擺脫這個狀態。」這會讓我們陷入越來越著急的狀態裡。這些字眼與背後的情緒充滿著壓力,不斷刺激著我們的杏仁核,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緊張、害怕與焦慮。在情緒被喚起時,要求它立刻終結是毫無幫助的。(推薦閱讀:同理心的力量:創造親密與支持的關係)
當一個人的情緒很強烈時,別再給予更多的刺激要他否認情緒。
而在許多諮商師的經驗中,同理帶來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經歷:「讓我們慢慢來、讓我們重新來過,我會陪著妳。」讓我們對情緒說說話。我們要做的,不是終結情緒,而是在情緒來的當下,承認他的存在,並以此為前提,找尋當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時間允許,或許是讓自己靜靜,讓情緒慢慢過去;時間不允許,暫時在焦慮或憂鬱中,找到可以繼續過日常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種方式。儘管工作效率沒有那麼好,但那是現實如此,而且那遠比要自己不可以焦慮、氣自己時,來得更有效率。
註解
[1]此篇文獻為1996年發表,目前的最新研究歡迎知道的讀者來信補充。後續亦有許多文獻支持杏仁核在焦慮情緒中扮演重要地位,如 Kay M. Tye(2011). Amygdala circuitry mediating reversible and bidirectional control of anxiety.
參考資料
Sandra Blakeslee.(1996. Nov. 5)Dr. Joseph Ledoux: Using Rats to Trace Routes of Fear. New York Times.
延伸閱讀:脫離情緒殭屍:解放自己與他人受困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