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被忽略的:憤怒的內在小孩

  • 1

總是被忽略的:憤怒的內在小孩

Tags :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今天發生一件讓我生氣的事情。」你說著。

「怎麼了?」我好奇地問著。

「算了,我不想說,說出來太丟臉了。」你撇撇嘴,用眼神示意我不要繼續問下去。

我困惑地看著你,心裡想著,發生什麼事讓你不願意說。

而更深一層的,不只是「你發生的事」,而是「讓你無法如實表達憤怒的事」。

在Paul Ekman曾提到有六種基礎情緒,是跨文化跨情境都會在人們身上展現的,而憤怒就是其中一種。所以人有憤怒的情緒是正常的,而憤怒往往也代表我們正經歷某些不順心的情境,可能是受到委屈、不被尊重、被剝奪什麼或者因為挫折等等因素,都需要我們抽絲剝繭的看見它,只要能看見它,情緒就得以流動,也就不會累積在自己身上。(給委屈的你:說出長久累積的心聲)

在我們一般生活情境裡,當我們遇到事情,有些人選擇說,有些人選擇不說,而往往我們在說出自己遭遇的人身上,看到他們對事情釋懷的程度,會高出不說的人許多,當然前提是一個很好的聽者或支持者在的情形下。而當一個人選擇不說,則往往在不說的背後,有很長期的脈絡。

「我記得我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了,我爸每次都在親戚面前誇獎別人的孩子,然後說:

『如果我女兒跟你兒子一樣有多好』。我告訴我爸我對他有多生氣,生氣他這樣羞辱我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但你知道嗎?他看都不看我一眼,轉身上樓了。」你後來這樣告訴我,那是你有印象以來,國中的事情。

portrait-119851_1280

「我還記得我曾經有一次真的氣到快崩潰,把我書架上的書全部掃到地上,但我發現我放學回家時,它們全部被默默的歸回原位,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你說著話,有一絲絲的顫抖,我感受到你的憤怒與難過。

你其實在告訴我,你多們希望你的生氣是被他們聽見的,而不是視若無睹,你多麼希望他們可以問問你發生什麼事,而不是物歸原位的讓一切看起來如此平靜。

你說,他們的冷漠讓你感覺羞愧,好像你做了一件極為愚蠢的事情,一點都不值得他們花時間理解,或者花時間投注他們的心思,因為你的生氣,讓他們更用力忽略你,讓你覺得你根本做錯事情,也沒什麼好說的,讓你必須服從於他們至高無上的權威,讓你更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與身為人的尊嚴。

你說,他們把一切都歸回原位,讓你更感覺痛苦,因為感覺歸位的書,都在嘲笑你的憤怒,都在嘲笑你不該拿書本宣洩,因為你最終心情還是被家人忽略了,完全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你說,他們不懂你的心情,他們不聽你的情緒,漸漸地你也閉嘴了。

person-731457_1280

你不再告訴他們,你有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想法,因為他們不會聽。

你說,你其實很痛恨他們在那時候轉身離開,那對你而言是多大的羞辱與創傷,而你不願意再說,是不願意這些創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也因此拉開你跟他們的距離。

你說,要你現在去靠近他們,很難。

 

親愛的,是啊!你憤怒的內在小孩,受傷了,因為他在最需要被呵護與聽見的時候,被強烈的拒絕與忽略的。

然而我看見的是,他還在持續的受傷,因為你持續用著同樣的方式對待你自己,對待那個憤怒的心情,同樣覺得自己的憤怒讓你感覺羞愧,讓你避之唯恐不及。你正在用你最痛恨的方式,對待你自己,讓自己持續受傷。

其實你多麼渴望被聽懂,被理解,被尊重。然而今天,你卻發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讓你感覺不平衡的事情,一再發生了,你感覺憤怒的同時,你也努力壓抑這些感受,因為你羞愧的不願意讓人看見,你的內在有股聲音在斥責你:收起你的憤怒,你不准生氣,這太丟臉了。(心理師的自白:比平復心情更重要的事)

fear-299679_1280

然後依循著這聲音,你發現讓你生氣的事情總是不斷上演,你總是感到羞愧,你越來越討厭自己,你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可原諒,為什麼不斷重蹈覆轍。(不要被情緒綁架:放下憤怒,與自己和解)

親愛的,我們都可以練改寫內在的聲音,改變內在情緒的途徑,在下一次憤怒的內在小孩出現時,

你能不能試著沉穩地看著他陪伴他,而不是急著撇過頭去,急著要自己關掉情緒。

看著他詢問他:你發生什麼事?是什麼讓你生氣呢?而不是責備他:這有什麼好生氣?你這樣沒人喜歡你!

情緒是關不掉的,他只會被壓抑住,不會因為你沒看見就消失。有一天類似情境出現,會反彈出更強烈的情緒。

憤怒會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當憤怒的孩子被理解後,憤怒的情緒就會像波浪一般平息在沙灘上,又是海闊天空。

是我們過往情緒被對待方式的制約,讓我們深信憤怒的存在是羞恥的,而忽略的憤怒的原因,也不知道,原來,憤怒的內在孩子,只需要被好好理解。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用新的方式把自己愛回來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wysija_form id=”4″]

Read More

1 Comment

建立心理界限之後:原來憤怒的存在,是對自我的保護 – 愛心理

27 6 月, 2017at 10:56 上午

[…] 延伸閱讀:總是被忽略的:憤怒的內在小孩 […]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