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炸!情緒失控前的三個警訊:讓易怒體質不再理所當然

  • 0

易燃易爆炸!情緒失控前的三個警訊:讓易怒體質不再理所當然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有次,我們有一群從事心理或諮商工作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朋友分享了近日繁忙的行程後,問了大家:「你們有沒有發現季節轉換的時候,情緒困擾類型的個案會變多?」,其他人紛紛分享著自己的觀察,還有人找了相關的研究,發現部分研究在數據上而言確實如此,尤其秋冬時節,黑夜比白晝來得更長,生理上日照變少、心理上的寂寥感籠罩,也許都是情緒困擾的導火線之一。

在我們討論正熱烈的時候,突然有另一位朋友問:「要說外在環境因素可以影響人我相信,那內在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波動呢?」這確實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有時外在環境充滿著不可控的因素,然而內在層面的波動,若能經過個人的捕捉與覺察,卻是相對可控的。

有時候我們會因他人一句無心的話語,挑起內心的波瀾,平時尚且能理性的要求自己不要「走心」,但不知為何,有些時刻的你,卻是「易燃易爆炸」?

不論是朋友同事間的玩笑話、家人間的一句寒暄關切、或是親密伴侶偶發的牢騷,都可能讓你忽然反應激烈嗎?

讓我們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分辨情緒失控前的警訊吧!

身體疲勞

許多醫學研究都已證實,身體與心理功能、狀態皆會交互產生影響,這指的不單是生理上的疾病或疼痛感會導致心情上的不愉快,很多時候,人因面對環境產生的情緒壓力,也會引發身體上的不適感。

當你意識到身體出現局部的痠痛感,或者因免疫功能失調,使你變得容易生病、感冒,又或是意識到自己的睡眠、飲食狀態出現不同於往常的習慣與改變時,這些都可能是身體在為你發出警訊,畢竟情緒尚可壓抑,但身體會替你說話,在內心的火山還未爆發以前,往往生理上的改變與身體外顯的疲憊、疼痛感,是相對有機會被我們察覺的。

情緒耗竭

Maslach(1981)等人在職業倦怠的研究中指出,「情緒耗竭」是指長時間處在壓力下的現象,因大量損耗身心資源,導致人們逐漸失去工作上的意義感與成就感、消磨對事物的熱情與信心、與人互動變得冷漠、提不起勁等狀態。你可以試著從以下三個面向來檢視自己在職場或生活中,是否出現情緒耗竭的跡象:

1. 對工作或生活任務失去意義感與成就感

2. 容易起伏、不耐煩或過於淡漠的情緒表現

3. 與人交談的內容以「批評」、「抱怨」居多

資源失衡

此處的「資源」,包含個人內外在的資源。內在資源,舉凡一個人擁有穩定的人格、自我認同、價值感、安全感、多元的壓力因應策略等;而外在資源則廣至經濟財力的支撐、人際的支持網絡、可善加運用的軟硬體、甚至是良好的工作氛圍、完善的社會體制等。

在你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往往能善用自己的內外在資源,啟動因應的機制;反之,當資源失衡時,表示我們用以應對壓力與不如意之事的內外在資源不足和缺漏,這便可能導致我們可負荷程度降低了,並且開始產生求助無門的「碰壁感」、害怕失敗的「焦慮感」等核心情緒,這都可能是後續情緒失控前的徵兆。

上述三個層面的警訊,往往發生在情緒爆炸前的「醞釀期」,當我們對於生活中所碰到的危機事件、壓力事件無法因應與排解時,容易陷入不斷「忍耐」的心智狀態,則可能一不小心忽略了這些警訊,一但壓抑過了頭,便如同未爆彈一般,等待著理智斷線的那刻,一觸引爆。

如果我們能學習從內在去分辨情緒即將失控的訊號,即便面臨的是外在不可控的變動,也能及早協助自己重新穩定下來,看懂自己的情緒波動從何而來,我們也自然地不再失控的理所當然。

 

陪伴你成長:9/17【給不小心成為控制狂的你:學會駕馭你的焦慮!】講座

 

延伸閱讀:獨處是需要學習的:把握四原則,在獨處中自我修復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