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傷的治療者:別讓每一次諮商,成為你的微創傷反應

  • 0

負傷的治療者:別讓每一次諮商,成為你的微創傷反應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會成為助人工作者,往往有著熱誠跟使命,但助人工作者卻特別容易專業耗竭。

我的學生曾經告訴我,他每次遇到個案有情緒時,他都會愣在那裡,看著個案在自己面前流眼淚,自己心裡卻掉了十五個水桶七上八下,手心冒汗,暗中期待個案趕快哭完,有時候可以很順利的,個案哭完之後,就轉往下一個議題,所以他感覺自己像僥倖過關一般。

好幾次諮商完後他癱軟在沙發上,一邊懊惱好像沒有幫忙到個案,一邊又開始進入自責的循環,不知道究竟諮商的生涯需要花上幾年,才能真正熟練,才能擁有專業自信。

然而,處理個案的情緒,有時候的確是知識上、理性上需要懂得如何分辨情緒與修復情緒,更多的是諮商師本身對於情緒的容納度,包括我是否能承受個案高強度的情緒,我是否能在情緒當下依舊平靜的與個案同在,當一個缺乏容納度的諮商師,會對有情緒的個案有強烈焦慮反應,如此你就無法跟個案同在,你會希望時間快轉,或者你會希望拯救個案不要再陷入情緒中,而錯失讓個案可以好好釋放與整理自己的機會,你會需要盡快回到認知上的討論,但終究會在個案反覆的鬼打牆中,挫敗無力或覺得個案死腦筋,怎麼會一直推不動、想不開。

每一次當你感受到想要盡快脫離某種難受的情境,意味著這份不舒服可能正喚醒你過往沒有處理的課題,可能是你的母親在難過時你手足無措,那麼你自己便陷入自身歷史的情緒旋渦中,那個你不願意面對的無能為力或渾身是傷的自己。

這些被喚醒的微創傷反應,之所以要加個「微」,是你可能知道它的存在,而你努力克制它的影響範圍擴大,因此你會壓抑,你會轉移注意力,你會強迫自己應該要把精力花在理解個案上,但當情緒直衝腦門,基本上很難跟個案同在之外,腦袋也無法清晰地運作,更會在一個案主結束後,耗能程度非常高,更容易對諮商工作感到力不從心。

親愛的,負傷的治療者聽起來很美,但實質上需要真正穿越過傷痛,才能品嚐那份美麗。越是讓你有情緒波動的個案,越值得你去深究當中與你議題共鳴之處,去看見在諮商中努力的自己,更要去看見生命歷史中曾經也試圖努力的自己,當你能正視與擁抱自己的傷痛,你將在諮商中釋放強大的療癒力。

延伸閱讀:成年後不能依賴,就用健康的方式解決焦慮吧!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Chloe Wu

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愛心理平台創辦人 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關係界限」、「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走出關係焦慮」、「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