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心中的分裂感,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 0

消除心中的分裂感,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作者:蕭婷文 諮商心理師

她是個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最困擾的是她無法真實的喜歡當媽媽的自己,心中總是有股難以言喻的分裂感,她渴望自由自在的自己,卻也想要身負媽媽責任的天職感。在我們晤談了幾次之後,她說:「我以前很討厭講自己的故事,更討厭講自己的感覺,我只希望你告訴我該怎麼做就好,但談了幾次後慢慢發現,我開始享受講自己的故事,雖然偶而會有很難過的感覺浮現,但我在講的當下,那種奇怪的分裂感就消失了,我不再感到很矛盾與不知所措。」

惠特菲爾德博士曾說過:「述說自己的故事,是發現並療癒內在小孩的有力行動」透過有效的的述說,可以重新合併與整理我們的感覺,不管是發生在我們人生當中的事件、他人的行為、你當下的感覺,都可以透過這個述說,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故事,讓自己成為更健全、更富有洞察力的狀態。

那什麼是內在小孩呢?

從人出生到死亡,心中都共同存在著「真我」與「假我」,而所謂的內在小孩就是真我,內心最深入的那個自己,就如同孩子一般,需要玩樂、自由奔放,不受拘束,同時也是最善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那個自己。所以我們為了要保護「真我」而發展出「假我」,一種在社會上應對進退,以他人需求為主的狀態,就像有人問我們:「最近還好嗎?」我們都會十分直覺地說出:「很好啊」,這種抹去自我的回答,是因為我們害怕揭露出真實的自我,害怕被別人看見我們真實的內在小孩,我們最私密的真我。

但很多心理上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過度僵化於「假我」與過度忽略「真我」,表面看似大方與成熟,內心卻是瑟瑟發抖的孩子,如果一直沒有練習看見自我,這「假我」與「真我」的狀態就會差距越來越大,內在小孩一直被埋沒著無法發聲,失去平衡的感覺讓心中的痛苦持續累積,持續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甚至是我們的親密關係。

而從心理學研究與我過去個案接觸的經驗來看,跟他人述說自己的傷心、難過、無法釋懷的故事,對於療癒內在小孩是最有用的。

找到可以信任的傾聽對象

當我們發現在生活中有些特定主題不斷出現,像是過度付出、害怕被遺棄、自卑,也有可能是無法做真實的自己,我們就可以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跟專業的心理師聊聊,在他的面前你可以確信他願意接納你、傾聽你,那療癒內在小孩的第一個齒輪就可以轉動起來。

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從自己的角度,分享你當下的感覺、困擾與矛盾之處,在講述你最在意或是印象深刻的故事時,最有效的地方就是「聽見自己的故事」,在我們沒有說出口之前,其實不知道這個故事會如何呈現。如果一時之間沒有辦法想到過去的片段,也可以透過一些工具來引發靈感,讓你有感覺的圖片或是遊戲來產生聯想,試著說說看你看到這圖片當下的感受是什麼?讓你想到了誰?讓你想到了什麼事件?

觸碰感覺與情緒

當我們沒有與真實的內在小孩同在,我們的心靈、情緒與精神就無法統合,也就無法安穩成長。所以我們必須消除假我的防備機制,觸碰自己真實的感覺。討論感覺與處理感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也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捷徑,先看見了自己很受傷的感覺,才能進一步療癒它、改寫它。也許在你述說自己故事的當下,你會發現當初的憤怒現在談起來卻變成了愧疚與羞恥,而過去與現在感覺的轉變也會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親愛的,我們都有身處混沌的時刻,這時候也是我們需要開始直視內在小孩的警訊,釋放被壓抑已久的真我,才能展開一場自我療癒之旅。

 

陪伴你成長:11/6【療癒內在小孩】體驗講座

 

延伸閱讀:脫離父母的第一步:從罪惡感中找回自己的聲音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