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為你好!習慣控制他人往往會有這三種特徵

  • 0

我是為你好!習慣控制他人往往會有這三種特徵

作者:張瑋庭 Allie 諮商心理師

我記得那天文文在諮商室裡氣沖沖的樣子,她說她爸爸總是永遠找得到地方嫌棄她,真的快要受不了了!

吃多吃少都不好?

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昨天禮拜天,我在家裡睡到中午,一起床爸爸問我要吃不要吃點麵,我說好,爸爸又問:『那你要吃多少?』,我抓了一個拳頭的量放盤子裡,爸爸說:『這樣夠嗎?』,所以我又抓了一點麵放進盤子裡,結果你知道我爸說什麼嗎?他說:『這樣不會太多嗎?』,我真的會被他氣死,吃少也不行,吃多也不行,那要我怎樣?」

其實,像文文爸爸這樣的人很多,而他們總是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認為「我是為你好」,為什麼對方總是冷淡回應,他們不知道其實自己帶給對方很大的壓力,讓對方快喘不過氣來;這類的人,其實就是有控制傾向,而他們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覺得別人永遠不夠好

當內心缺乏穩定的狀態時,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就會覺得「永遠不夠好」,這就是控制傾向的人內在的信念。就像文文的爸爸時常說「你這樣穿太多」、「你這樣吃太少」、「你不夠用功」,讓文文無論怎麼做都不對,也都不夠。

情緒勒索

把「我是為你好」、「我是關心你」掛在嘴邊,希望對方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用心與付出,全然的接受給予的「愛」和「好」,像是文文的爸爸也會跟她說:「你都不知道我挑這件衣服挑了多久,如果你不穿,我下次就不買給你了」,這就是情緒勒索,爸爸無法承受被女兒拒絕的失落,進而轉嫁到文文身上,想用威脅的方式要求對方照他的意思走。

表現的自我感覺良好

有些具有控制傾向的人,甚至會站在一個上位者的角度,表現得自己很厲害、很有能力,這類人通常都會相信自己是對的,並且堅持自己的想法,接著,再去說服、強迫別人接受她的想法,儘管對方挑戰她的論點,控制狂也不會因此自我反省,反而會用更多自己的道理來「教」你,應該怎麼做才對。

但其實,喜歡控制的人,他們的內心通常都是焦慮且缺乏安全感的,因為他們沒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變動與可能產生的負面結果,因此,他們需要掌控生活中的一切,包含身邊的人、事、物,希望藉由「掌控」,找回生活的平衡以及安全感,讓自己焦躁不安的心得以平穩。

然而,如果想要維持良好的關係,無論是在親子或是伴侶之間,都必須放下對控制感的依賴,沒有人願意被改變,健康的關係是平行且平等的,當開口要求對方改變自己配合你的同時,一開始對方可能會順從,但時間一旦久了,自然會產生抗拒甚至厭惡感,那麼不僅會認為自己被否定,也會感到沮喪、挫折。

療癒從覺察開始

「自我覺察」是脫離負面情緒的第一步,覺察到自己用控制來面對生活時的自我狀態、感受到什麼、接收到對方如何回應,當我們能覺察到自己正在用「控制」生活來面對自己內心的焦慮與不安穩時,才是真正的面對焦慮。

轉化焦慮

當我們感受到內心的焦慮時,不妨試著感受它,運用自我對話轉化焦慮,當身邊的人不受控制,並不代表他們不愛自己,也不代表自己是失敗的;接受自己被拒絕,接受自己產生的情緒,並且試著轉化焦慮,進而放下對控制的依賴。

親愛的,試著覺察自己的焦慮並且轉化焦慮,放下對控制的依賴感,不需要總是擔心吃太多或吃太少,找回對自己剛剛好的安全感就好。

 

陪伴你成長:【陳年焦慮】18堂課擺脫積習難改的不安全感

 

延伸閱讀: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完美主義容易形成四種負向循環

 

Read More

About Author

張瑋庭心理師

也許我不曾和你經歷相同的人生,但我期許自己成為聽得懂你的那個人,在諮商的過程中陪伴你走一趟心的旅程,幫助當事人看見內心深處的自己、清晰內在的迷惘,進而修通在人際互動中卡住的點,找到並且接受真實的自己。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