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推薦:居家修行/休息的四本好書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待在家的時間多了,越來越多人跟我敲書單,如何平靜自己的身心,在正念、禪修相關著作其實非常多,以下統整四本我閱讀過很值得大家也收藏的好書!
1.《最高休息法:腦科學X正念,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
作者九賀谷亮經歷耶魯大學精神醫療研究實證,用故事的方法寫下她在研究正念生活周遭發生的一切,以及更重要的,她自我生命的療癒與心路歷程,並且提供七個消除腦部疲勞的七個休習方法。讓大腦正確的休息,可以有效降低焦慮與憂鬱的的問題,因為當人體休息時,大腦依舊在自動導航,而當腦部結構透過正念的練習改變後,人們對於壓力的感知方式也會改變。
簡單來說,當你的腦袋輕鬆了,你自然專注力提升,同時你有能力做到不心猿意馬,有能力篩選你腦袋中的想法,自然對很多事情的看法變得開放而有彈性,因此當你經常感覺壓力太大難以負荷,也許想想是不是大腦過勞了。
2.《清淨心的修行:轉化外境,先從療癒自心做起》: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作者一行禪師所寫的正念擁抱地球,光是閱讀他的文字,你的心就會安靜下來,你可以清晰感受到字裡行間中的慈悲、溫暖與滋養。在這段疫情危機中,也是時候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與地球的關係,而他在2012年即出版此書,為得是喚醒集體人類的意識,以和平和生態切入,幫助每個人真正「落地」的感受地球,同時深觀自己,感受生命。
「每一口食物都蘊藏著太陽和大地,在一片麵包之中,我們就能見到並嚐到整個宇宙。」~一行禪師。
修行,不是你坐在浦團上的時間,而是在你生活的每一刻,你精心地對待自己、他人與周遭的一切。
3.《安靜力:每天10分鐘,揮別躁動與空虛,重新遇見美好的自己》:
作者是法國禪宗靜坐教練坎吉肯‧塔尼耶透過生活中真實的案例,來談「靜默」的好處,並且也提供練習方法,像是「讓視線保持安靜」。
在這時候台灣的環境突然安靜,但其實心靈一點都不安靜的時刻,所有的大小孩子每天都必須盯著螢幕,不論是線上課程或是新聞媒體的關注,如何好好控制視線,不因視覺污染而焦躁不安變得重要。
語言的靜默在靜坐中,你會大量感受到內在躁動的聲音,便正是時候用方法去淨化心靈與腦中心小小聲音;而練習身體的靜默,能夠重新與身體建立新關係,因為身心是一體的,當身體的感受打開,也是情緒能夠真正流動與療癒的時候。
4.《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作者丹尼爾‧高曼與理查‧戴維森是分別是熱衷於研究情緒與腦神經科學的權威,如果你很需要具體研究數據來佐證禪修、正念、瑜伽等身心合一的活動對腦的各部位影響者,這本書提供很強的研究支持。
我特別喜歡他們談到心腦相依的概念,鍛鍊心就能訓練大腦,更提到禪修能重塑大腦的四種主要神經迴路:
1.焦慮煩躁惱人的反應系統—受到壓力並從中恢復的迴路。
2.提升專注力的神經迴路—禪修的核心就是重新訓練我們的專注習慣、減少分心散漫。
3.強化保護他人的神經迴路—降低大腦受杏仁核的情緒劫持,發揮同理心與行動力。
4.降低自我感,不被來去的念頭和情緒卡住。
腦的疲勞往往與「自我敘事」有關,降低自我感的超然狀態,與自我執著的焦慮與憂鬱就是情緒上的強烈反差,簡單說,這本書基本上就是修行的科學驗證。
陪伴你成長:【陳年焦慮】18堂課擺脫積習難改的不安全感
延伸閱讀:疫情情緒危機:你有哪些負向情緒人格?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