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底加】疫情來襲,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 0

【懶人包底加】疫情來襲,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作者:蔡百祥 臨床心理師

最近新冠肺炎covid-19(又別稱武漢肺炎,怎樣習維尼又要生氣了嗎)來勢洶洶,對於人們的內心會如何影響呢?

一篇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文章很有意思,我把重點摘要並加入我個人的觀點,整理在圖上。作者觀察到,為何明明許多政府都大力宣傳自我隔離,但仍有許多人在路上走來走去呢或是出現好像無感的行為呢?

感到恐懼與不安的人們會…

可能有幾個現象。第一個是基本歸因謬誤,就是我們在解釋他人行為時,會忽略掉「環境」的影響,而容易把此人的行為歸因於「個人特質」。這個的意思是說,我們容易把那些在路上走來走去的人歸因為他們很「壞」、「不在乎別人」或是都是「傻B」…等等,而忽略到人若處於高壓環境下,很容易出現非理性的行為。

人若處於高壓環境,可能會出現哪些非理性行為呢?就是圖上的四種:「無法掌握而脫離真實」、「過度樂觀只看好消息」、「不相信嚴重性」、「感到困惑只好依靠本能」…等,這些非理性行為會惡化武漢肺炎的傳播度程度;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是要改名CHO)疑似掩蓋疫情,可能更會混淆資訊的警戒程度。

不過…別忘記人們會互相影響

然而,事情也不是那麼絕望,別忘了人類可以很容易影響其他人,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有從眾的現象,又稱為「行為渲染」,如果我們能從自身做起,帶好口罩、自我隔離,這樣越來越多人將會互相模仿,一起待著家中,等到疫苗出現,或是病毒消失的美好時光。

蔡心「心理防疫」指南

現在就是考驗心理韌性的時候了,這也讓我想到心理學對壓力的研究顯示,當:

1. 事情無法控制
2. 無法確定結束時間
3. 對自身影響很大

4. 過去未曾有過的經驗
5. 無法預期結果時

人們最容易感受壓力與焦慮。那該怎麼辦呢?

我整理了五點心理防疫指南,希望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唷!

不同場合的感染風險與「可以控制」的事(一般版與兒童注音版)

去年在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在原作者的同意下,翻譯了一張圖文跟大家分享「可以控制」與「無法控制」的事情。當我們把專注力的焦點放在「可以控制」的部分時,自身的壓力感受可以較為釋放、緩和。(兒童注音版本在本文最後)一年之後的今天,疫情變得更加嚴重,我想再貼一這張圖文,也提醒帶好口罩、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如無特殊必要,減少外出互動。也請大家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只要一下下就能快速判斷確診者是否有與您擦身而過,一起安裝起來!

另外,我在新聞上看見德州醫學會將感染的風險區分成九個等級,我特別做出了兒童版,希望百香果家長/老師都能帶著孩子討論,也減少做中低度風險以上的事,疫情期間請多忍耐一下,多戴著口罩、隨時消毒,也漸少群聚外出唷!

另外,當面對重大壓力(例如:疫情惡化)時,如果能把專注力的焦點放在「可以控制」的部分的話,自身的壓力感受可以較為釋放、緩和。因此,我從國外的資訊中,整理出「可以控制」與「無法控制」的兒童圖文版。希望各位家長/老師,可以印出來與孩子討論唷!

對兒童負向身心狀況之影響

最近疫情變嚴重了,我很想知道如果封城(lockdown)了的話,對兒童身心健康會不會有影響。因此我就查了一些文獻,結果我發現國外有不少這樣的研究。雖然國外研究的結果不能直接推論台灣的狀況,但應該有參考價值,所以我就做成了圖文與百香果分享。

調查結果顯示,封城後大概有21.3%的兒童有睡眠問題、22.5%的兒童害怕新冠肺炎、30.8的兒童有不專心的問題、34.5%的兒童有緊張/焦慮、35.2%的兒童容易無聊、41.7%的兒童有難過/憂鬱、42.3%的兒童有易怒的問題。另外,普遍有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問題。

希望台灣不需要走到封城的那一步,但最近因為三級警戒,大家沒事就減少出門吧。因此若大家長時間都在家裡時,除了在經濟上開源節流以外,要幫孩子安排好穩定的作息,也要多找一些能促進家庭與親子關係的事唷!疫情是一個考驗,是對親子或家庭關係的壓力測試,這些都會度過的,蔡心與大家一起加油!

親子家庭方案:疫情期間60個親子同樂/活動的清單

最近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可能會變很多,所以我從國外的網站上整理了「疫情期間親子同樂清單」。

我刪除了很多我們文化玩不起來的遊戲,也新增一些我想到可以玩的親子遊戲,希望大家能多增加快樂的時光,以免太憂鬱或煩惱,所以一直罵小孩或是夫妻吵架唷!對了,這是蔡心說繪本「我會誠實」 feat. 姪子的影片唷;這是「蔡心 x 小康軒」團購網址(https://gbf.tw/zjq7d

家庭親子方案:疫情突然激增「早療家長」可以怎麼辦

先前我在社福單位帶領人際情緒團體,帶領到一半看見社工臉色凝重,我問她發生什麼事,她說「確診180+,雙北宣布三級警戒」,我突然覺得一片發昏,心裡想到最煩惱的是我的股票,還有如果餐廳都關門了我要吃什麼….雖然帶團體時,工作同仁的心裡都非常慌亂,但我們還是盡我們所能的好好把團體帶完。

帶完團體後,我覺得每個工作同仁都是人在魂不在的進行會後討論。這兩天我的私訊收到非常多家長的訊息,有些問我要不要去醫院上早療課的意見、有些問我孩子的狀況、有些只是來亂的(例如:問我要不要買名牌A貨),但最多的是擔心的「早療家長」的心情抒發。

很多家長很擔心現在去醫院或診所上早療課,會不會是高風險的行為;但如果沒上早療課,會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還有會不會因此被停課結束,以後就不好排了….未來的事情我不知道,也說不準,我無法給我沒見過的孩子家長建議是否上早療或不上早療課。

但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預備一下「居家早療」可以做的活動內容,請早療家長趁著還會遇到治療師的時候,問一問治療師回家後,可以做些什麼練習。這樣除了能持續訓練孩子以外,也能有更多面對疫情時的掌控感。對於早療兒童,我建議家長可以在家裡做幾件事:

第一、維持固定五分鐘的遊戲時間

如果有來找我做治療或輔導的家長,幾乎都學過一套遊戲治療,請持續每天花5-10分鐘操作,好處多多。還沒有學過的家長現在一時間可能也找不到我來學習遊戲治療怎麼操作了,但也沒關係,可以去買「遊戲力」(修訂版)與「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趕快惡補一下,或是我與我之前同事一起寫的電子書「玩遊戲打造全能小孩」,都有詳細描述怎麼操作。

第二、持續與孩子進行情緒與內在想法辨識的練習

簡單來說,家長可以一邊念繪本給孩子聽,一邊問問孩子,繪本上角色的情緒(快樂、生氣、難過、害怕、緊張、驚訝…等等)與有這個情緒的原因,當孩子在講原因的時候,多半就是在辨識這個情緒的「內在想法」。(例如:我想到週一上午我會很難過、煩惱,因為看起來股票會綠油油的一片,又要好幾萬好幾萬的賠了)

臨床實務上,常常會看見過動兒或自閉症對於情緒與內在想法的辨識有困難,當然,若你手上有一套蔡心或蔡蔡子情緒圖卡,可能會比較好操作。不過沒有的話也沒關係,上網找情緒圖片即可。另外,因為不確定疫情會緩和還是變得嚴重,如果需要可以用來練習「辨識情緒」與「想法」的200個社交情境狀況題,下載連結在此

第三、操作一些與孩子缺損有關的練習

若孩子是過動兒,可以多請孩子練習靜坐、或是玩一些專注力的桌遊,也可以下載蔡心「情緒力 X 專注力」的學習單來使用(我仍然在更新唷!);若孩子有情緒議題,可以請孩子練習深呼吸或放鬆練習,練習完之後與孩子「角色扮演」容易生氣的情境,然後立刻要求孩子深呼吸或放鬆練習;若孩子不知道怎麼該別人聊天,可以請孩子設計要跟別人聊天的問題;若孩子不知道跟別人聊天時,怎麼回話,就跟孩子討論怎麼回話(這個時候若您有「換你說囉」的人際教材,就會很適合使用)。

第四、照顧好你自己,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請家長多安撫自己的感受,當自身比較穩定了,就會讓孩子跟著比較穩定一點,也多對孩子表達一些正向的情緒感受,灌注一些愛的能量。想一想前幾天我的文章,把專注力選擇放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會比較容易沒有壓力。最後,這一段時間真的會比較辛苦,蔡心會與大家一起撐下去,我會盡量多寫一些居家早療可以做的活動,也請大家持續支持蔡心唷!

蔡心目前開發之兒童情緒/專注/社交教材

1. 情緒圖卡「我的心情我決定」:

2. 由美國​設計,但我在地化翻譯與合作發行的人際情緒/社交技巧教具:
「換你說囉!」(SAY NEXT!)繁體中文版

3. 情緒 X 專注力 教材「情緒對對碰」(EMOTIONAL MATCHING CARDS)現正預購中!

 

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aisean.psy/

 

 

延伸閱讀:在疫情之下,我們如何進行心理自我護理?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