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憂鬱:自殺、霸凌與完美主義,父母該如何面對?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剛開學就有兩個高中的孩子選擇放棄生命,身為治療師同時也是一個母親的我,突然珍惜起自己兩個調皮的孩子,以及那些歷盡千辛萬苦,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
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國中畢業之後,媽媽就不管我了,我半工半讀,晚上回家沒有人等我,每天睡不飽,過一天算一天,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應該就憂鬱了,能撐到今天真是奇蹟。」40多歲的雅為了讓自己在關係中快樂起來,持續心理治療多年,現在她能享受和丈夫與孩子相伴的時光,也能踏出家庭自我實現。回想起自己失去母親關愛的青春歲月,她想對自己說「謝謝妳當自己的母親,照顧我長大,讓我擁有勇氣和更多的可能。」
「跟我同輩的親戚們清一色都是醫生,我爸媽自然覺得醫學院是我唯一的選擇,我很努力但是不夠聰明,考前我壓力大到頭上禿一塊,三天兩頭腸胃炎掛急診,生病休學半年之後,爸媽應該是怕我再也不念書,就由著我去念自己喜歡的。」30出頭的博已經是新興產業的小老闆,創業多年來深受焦慮症所苦,覺得自己雖然優秀卻從來沒有讓父母滿意過,所以一直缺乏信心,晤談一陣子之後,他恍然大悟「其實我就是個經商的料,當初要不是有焦慮這個毛病,我可能就聽話地走上自己不適合的醫科了。」
「我國中時要好的朋友突然不理我,還拉其他同學一起排擠我、整我,我每天都不想去學校,一個月請好幾天病假,好不容易撐到畢業。」剛升管理職的梓芯,處處怕得罪人,煩惱到夜不成眠,治療之後,增加自己對情緒的覺察和溝通表達技巧,補足在原生家庭的缺乏。現在她會安慰自己說「不全是妳的錯,不要怕,不用逃跑,妳學得來!」。
上述這些例子,在晤談室裡比比皆是,他們是挺過來的一群人,要是沒有生命中許多貴人和機緣相助,轉眼就成了新聞裡那些走不出來的孩子。這些年輕而憂鬱的靈魂,可能出現在公車上、電梯裡、與你工作時偶遇,甚至是你朋友或親戚的小孩,如果你有幸遇見他們,你可以送他們一些心靈上的禮物:
1. 真誠關心他的興趣和想法
你可以真誠的關心他的興趣和想法,不要開頭就問他成績或名次。你的聆聽可以讓憂鬱到滿出來的靈魂,獲得一些釋放。
2. 幽默點告訴他們「放輕鬆」
你可以幽默一點,告訴他們「放輕鬆」,眼前那些看來不可挽回的事情,過幾年後就不一樣了。
3. 忍下批評,慢點說你的見解
如果他們想得跟父母不一樣,可能也和你想得不一樣,請你忍下你的批評,慢一點說你的見解。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資格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如果你正是那個年輕且憂鬱的人兒,也許你覺得眼前的苦難沒有盡頭,也許你覺得世界上再沒有人會愛你,請再給別人一個機會,找一個你覺得順眼或完全不相干的人,說一說你的故事,說出來有很大的機會舒坦一點,到時候再做決定也不遲;也請你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就像上面我說的那些故事一樣,多年後的你會感謝你現在為自己做的所有事。
延伸閱讀:為什麼割手?心理師帶你看懂自傷的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