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親友自殺?談和解與懷念的哀悼儀式

  • 0

如何面對親友自殺?談和解與懷念的哀悼儀式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1.會出現「想彌補,想替亡者做些什麼」的心態與行為

這是很普遍的反應,生前來不及做的,之後就會想彌補,並直接行動化。

這是悔恨與否認的情緒,會捕風捉影,尋找任何可彌補的動作,EX:唸經迴向、調查清楚死因⋯,然這些動作的背後目的,其實是逃避面對「亡者就是不在了的事實」。

 

2.和解的儀式

傳統(混和宗教信仰)都說:「不要太傷心,以免讓亡者牽掛無法離開人間」。那是錯誤的,以前沒有情緒教育,是避免生者傷心過度影響健康的權宜之計(結果後遺症超多)。

把對亡者的感受說出來才是正解。

對亡者的情緒一般來說,必定包含「自責」與「怒氣」,前者是譴責自己的疏忽、不夠關心對方,後者是對亡者自私離世的生氣,後者最為困難現身,因為人都走了,生氣有何用?(也不該生氣),結果所有的情緒失衡地往「自責」面去,攻擊向自己。這個焦慮感結合彌補行為,讓生者時間也卡在「失去的那一刻」無法前進。

情緒進程:否認、不處理、壓抑—壓抑重要事項,就如同阻擋整個水庫需要龐大能量,水庫難免滲透,偷跑出來的情緒,當事人再用發呆、恍神、失眠、焦慮阻擋它。

辦一個「和解的儀式」吧,把上述兩者情緒正確辨識與表達,然後與亡者和解,讓這個「無奈的事實」就只是「過去的無奈」,但不影響生者與亡者的情感連結。

我建議當事人設定一個安全範圍(安全網),包括時間、地點,讓情緒去爆開,如果害怕就找專業人員陪伴。例如設立一週,一週內就任情緒放開:又哭又笑、又氣又悲…允許暫時失序。情緒會有暫時歇息(哭累了)的時候,就趁機正常飲食、洗澡及休息。也可以利用文字記錄或找人聊聊。等一週時間到,就收拾心情改用「懷念儀式」。界線的設立就是讓心理有底,放心,不太會回不來。

如果是家人,就建議舉辦「家庭會議」、「家庭諮商」。要有人主持發問做引導。建議由亡者生前最親近的人做主持,而這個人之前需先做過諮商輔導,自己的情緒需先調解。

 

3.懷念的儀式

亡者已逝,但並非消失,而是換個方式存在,所以我們「懷念」,切不可「忘記」。我們本來就不會忘記,只是不敢想起來,因為想起來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方式1:共同整理紀念相本

整理家人們手邊、手機裡的相片,共同觀賞與挑選,說說照片裡的回憶,共同做出一本紀念相本。說的過程自然有所抒解。

方式2:共同討論房間與遺物的處理

家人一起討論亡者房間與遺物該如何處理,從處理的討論與執行裡,可以從那些蛛絲馬跡裡更認識亡者,補足之前忽略到的部分,讓亡者顯活在記憶裡。不要放著不動,整理實質的房間,就如同整理亡者在生者心中的記憶庫的整理。

 

這是情緒緩解後給的建議,在晤談前期,無論自殺者遺族說什麼、做什麼,「傾聽」與「接納」永遠還是最重要的喔!

 

 

延伸閱讀:你不該有這麼多情緒:同理自己,才能真正掌握情緒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