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老師的難為:拒學孩子爽爽過,其他學生是否群起效尤?
作者:洪美鈴 諮商心理師
「若其他學校老師或行政擔心孩子爽爽過,擔心其他學
也許有時候,我們太認真了,認真的做某件事,反而拒絕了
別的可能,例如:當老師認真要維持一種秩序,拒學孩子(或 家庭)認真的要維持心裡對上學的想像,我們自然會拒絕彼 此,以避免外在或內在的失序?
大略回答如何評估這個問題,還是回到上學本質,一個孩子
但若可以看見孩子幾個特徵:
1. 「焦慮-逃避」的循環
2. 看得見孩子行為與情緒表現出矛盾、沮喪、挫敗、焦慮
3. 有些仍會伴隨身體症狀
4. 人際切斷或
5. 對許多原來喜歡的活動也無動機參與
這就是需
我想,拒學的孩子離爽爽過很遠很遠,但有時會貌似「無感
再回到溝通這件事,我相信,多數老師們還是有些教育的自
停下猜疑(S),老師或許在這部分有他的困難(P),視
輔導空間為放縱而嚴格要求孩子,在升學主義與班級經營的 便利性上,這是可以理解的模式(A),好奇地了解老師的 心情經驗(C),相信老師還是想好好帶領學生,會比較容 易給他力量(E),畢竟鞭子帶來的是推力,從來不是拉力 ,反而有理解,有溫暖,有界線,還有期許,穩穩地回應孩 子,那也正是師生SPACE的意義。
我想,如果我來回應,還是一樣的態度吧!
平實:「孩子有困難來學校,他出門也愈來愈難,在家想到
真誠:「我們在努力跟他連結,但老實說,可能沒追上他跟
正向:「老師會想拉他或處罰他,我看見其中有老師的用心
負責:「我知道您可能還很難相信,這世界上還有種『認真』,最後呈現的樣子是拒絕、是切斷,孩子不是不認真所以
我在想,輔導老師的天命,好像就是要在前無退路、後有追兵
時,在大家都拒絕時,還可以透過評估與搭橋,撐出這個治 療空間,請記得,我們建構一個SPACE,是在爭取孩子 (或家庭)在其中得到療癒,而不是只得到躲藏,也許那就 是支撐輔導老師可以連結與鬆動系統的價值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