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拒學的孩子?你能做的是「陪孩子經歷絕望失落」

  • 0

如何面對拒學的孩子?你能做的是「陪孩子經歷絕望失落」

作者:洪美鈴 諮商心理師

我有時候會在談話時跟著落淚,尤其是拒學孩子走進自己深沉的悲傷之中,當那個時刻來臨,我會先感覺自己心裡某個角落開始騷動著,好想安慰鼓勵他,讓他平復,讓他有力量振作,但我慶幸我沒有這麼做…。

因為成長,需要踏實地經過這樣失落的時刻。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自卑」與「自傲」的掙扎

拒學孩子常常在「自卑無價值」與「自傲全能」的模式來回切換,這種切換我姑且稱之為「掙扎」。掙扎是必要的,我們都需要掙扎的能力,例如:沮喪時去吃頓大餐轉移挫敗、不斷自我喊話感覺自己不會太糟,但我們總要清楚,這前提是為了讓我們得以生存,得以再站起來前進。

若他一直只是掙扎,而我們一直只是溫煦地呵護,只為他排除困難呢?那麼,我們也餵養了他名為「掙扎」的能力,漸漸地,孩子就會離真實逐漸遙遠了,他會回到嬰孩期,任由著自己掙扎地幻想拉扯現實中的人,迫使現實來服膺他的幻想,接下來的結局,很可能是他躲藏於家庭羽翼下,或者依賴、沉迷於某些事物,又或是在現實逼近時自戀攻擊,開始更激烈的「掙扎進化版」。

面對拒學孩子,最苦、最難之處,便是在此吧!

當生命以「掙扎」的樣態存在,我們無微不至的呵護就成了鴆毒,讓生命發展與成熟的需要受到壓制,但若連呵護都沒有,情感無依、現實無據的孩子,絕望無光。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如何幫助掙扎中的拒學孩子?

進退維谷了,如何是好?

我總鼓勵拒學孩子的父母「重新養育」,但重養並非讓彼此走回母嬰的黏著,也不是透過讓自己不斷回應孩子「嬰孩幻想式的需要」來幫他長大;相反的,是一邊陪伴引導孩子長出走向世界的能力,同時一邊更認清自己永遠無法當嬰孩幻想的完美母親,而是在這些孩子失望的時刻出現時,安心無畏地陪伴與成就嬰孩完成對母親的失落後,走向成長。

“唉!不會有終點的,除非低谷的谷底到了,除非一直害怕逃開的事情經驗過了。”(Winnicott, 1974)。

我心裡飄過這段話,然後內在角落的騷動平息了,安安靜靜地陪著孩子,也容許痛苦持續,不久我們的悲傷隨之而來,因為我們都停止掙扎了。孩子覺得失去了一段青春,我聆聽他記得的青春有什麼,進去體會他的失落,也為我的無能為力感到失落。

「你一直沒放開長久以來的執著,一直這樣證明你值得存在,之後累了就封閉自己,就讓自己麻掉不要感覺,好不容易當你開始有感覺了,是會先悲傷的,因為你正在哀悼你失去了一段人生啊!」

陪伴拒學孩子獨立成熟,我們需要多些穩定、不隨之起舞的能力,直到孩子停止掙扎,走過絕望。我們回來教養的價值,心繫在提供拒學孩子復甦的條件,而不是糾結著回應他的掙扎,是我們能做的事吧!

「沒關係的,哭吧!我陪你。」

然後,在諮商室裡,我們什麼都沒說,安靜而有信心地等待著。

 

 

延伸閱讀:自在父母學:不想讓孩子走偏,孩子卻越走越偏?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