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是豬嗎?你有沒有腦袋呀!」一個孩子似乎不小心把一杯珍珠奶茶弄到了,媽媽氣急敗壞地去找捷運的人員來幫忙清理,旁邊的路人一邊談論,媽媽的眼神多麼的兇狠。
「你剛剛拉我……」孩子把責任推給母親,然後母親也責怪孩子,果然是一門忠烈。
「你看,整杯都被你弄倒了!」母親繼續說。以下省略好幾百字的碎碎念、碎碎念⋯
「浪費我的錢,你今天都不要吃飯好了!」媽媽繼續念他,孩子看旁邊假裝不在乎。可是伸出手來想要母親牽。
「我不要牽!你不要回家好了,留在這裡好了。」母親甩開孩子的手。
我無法想像一個目測不到7歲的孩子,自己被留在台北車站是什麼感覺,更無法想像聽到這句話的他,內心會有多少恐慌。
可是他看起來一點都不害怕,假裝分心看別的地方。
就像我常常會做的事情一樣。
忽然,他又轉過來要牽媽媽的手。「嗯~牽啦!」他哭喪著撒嬌。
「我剛剛要牽你,你不是把我推開嗎?結果現在又要我牽你⋯⋯」媽媽說,一副「臣妾辦不到啊」的嘴臉,看樣子,她應該不懂什麼叫做焦慮依戀。
如果是以前,我在讀薩提爾冰山的那些年,我就會想著這個孩子長大之後會有多可憐,因為有一個低度溫暖的母親,無法讀懂孩子的情緒。
但幸好我上過Bowen略懂皮毛,我開始思考,倘若有一個這樣的母親,那麼她的上一代是如何對待她的?這當中隱約的代間傳遞是什麼?
可是我又剛好沾了一下女性主義的醬油,無法停止地思考:「為什麼現在牽著這個孩子的是這個母親?或者,這位照顧者會不會並不是『母親』⋯⋯是什麼讓我有這樣的預設?還有男人呢?男人都去哪了?」
當我在怪罪東怪罪西的時候,最近常常出現在我腦袋裡面的2個人就跑出來了。
- 內在 許皓宜 :「當我們在怪罪這個媽媽為何這樣管教小孩的時候,是否有想過,這個母親本身,也有她的傷口?」
- 內在 蔡宇哲 :「關於教養的影響,很多人都會覺得父母的教養好像影響很大,不過,其實我們應該要把家庭、社會、還有基因三個拉在一起看。根據《教養的迷思》一書,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可能同儕影響的力量比較大。所以家長不用太恐慌,管教的影響並沒有你想像中這麼大。」
(這是我今天騎車從彰化回高鐵站的時候聽的「心理學好好玩」部分內容大意摘錄。)
走出捷運站,我才發現這小孩似乎是「氣質」(temperament)不好撫養的孩子,他一路在捷運車廂裡面吵,可是到了出捷運站的時候,媽媽依然耐心的回應孩子那個捷運的車門什麼時候會開啟。你看吧,心理學家常常只取樣一個很短的瞬間,卻忽略了所有的關係都是一段連續的旅程(不過沒關係這個部分會寫在研究限制)。
回過頭來,我甚至連他們是誰、他們過往的經歷都不了解,我何德何能去評論、分析他們?然後接連又出現了另外一個聲音?
內在督導:「我覺得你花招很多。你總是帶著各式各樣的理論和眼鏡去看別人。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對母子會喚起你的注意力?這個景象帶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當事件勾動你的情緒時
走出捷運站,這對母子的聲音越來越小了,可是我心裡面似乎有一些什麼被擾動,逐漸地巨大了起來。看樣子要像心理師黑狗一樣當一個好的路人觀察家並不容易。
我以為念諮商之後人生會簡單一點,沒想到開始實習之後,人生似乎變得更複雜了。可是仔細想想,當你能夠用更多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樣一件事情,正是去思索,為什麼這件事情會引起你心中的一些感受,或許就能夠更靠近真實的自己一些。
回頭想想,今天這則小軼事,也像是蔡碧名老師口中的「一面鏡子」。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不公不義,甚至是很瞎的管教方式,但是這些種種,如果勾起了你心中的一些情緒,那麼真正重要的,或許不是你眼前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內心發生了什麼。
當你閉上眼睛往心裡面看,或許就會看見,自己和惡的距離。很可能是你曾經也用媽媽的方式推走你的伴侶或情人,可能曾經像那個孩子一樣,被一個最心愛的人給推開,更有可能的是,在你學到「靠近等於傷害」之後,你開始把自己的心藏起來,因為只要假裝不在乎,似乎就不會感覺到痛苦。
發現了嗎?你眼前看起來像是「惡」的東西,也住在你的心裡。
我很喜歡一句話:「要留意你的眼淚,那是你心所在的地方。」
不過,我覺得不只是眼淚,其實所有的情緒,憤怒、嫉妒、悲傷、焦慮、恐懼、快樂,這些種種的感受,其實都包裹著一顆最真誠的你自己。
所以下一次,當你看到某種罪惡無法忍受,當你看到路人的管教方式讓你無法苟同,在急著做任何評論之前,先感受一下自己現在的感覺是什麼。或許你會很意外的看見,當你願意和那個「惡」靠近,惡也會用某種形式,來擁抱你。
延伸閱讀:為什麼負面情緒一來,就感覺自己被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