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是否讓人害怕?兩種須知的人際連結方式
作者:黃柏威 諮商心理師
「你眼中還有我這個爸爸嗎?」、「我對你,我到底算什麼?你那什麼眼神?」這是電影《家戰》(Custody)裡的男主角安東常對孩子、對前妻說的話。但從這些話中,你聽見什麼呢?你聽見了對方對你的愛嗎?還是這些話讓你感到害怕與恐懼?
曾榮獲第74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法國電影《家戰》(Custody),劇情描述一對離婚夫妻爭取孩子監護權的故事。安東與米蘭,兩人的婚姻走到盡頭,離婚後兩個孩子跟著母親米蘭同住,老大女兒即將滿18歲成年,能自由選擇跟誰居住,但未成年的小兒子,成了父母爭奪的對象。小兒子表態希望能跟母親一起,但聽在安東耳裡,覺得這是米蘭對兒子的洗腦,認為自己的兒子,不可能會拒自己於千里之外,仍努力爭取與兒子見面的權利,最終法院判決父親安東可以在隔週的假日與兒子相處。
電影並未明說,安東與米蘭的婚姻遇到了什麼問題,只見米蘭處處躲著安東,不讓安東知道自己的住處、也不讓他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但安東希望能跟前妻復合,因此米蘭躲著他的行為讓他心裡更加不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
這也連帶影響到安東與兒子的互動,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親子時光,原本我們以為那是一個父親會好好珍惜的互動機會,沒想到安東的焦點始終都放在孩子的母親身上,不斷想探聽米蘭的消息、想得知她的住處、她的手機號碼、還有她有沒交男朋友。當孩子未據實以告的時候,安東還會發火指責說:「你眼中還有我這個爸爸嗎?」
兒子面對父親的害怕,總是寫在臉上,看了令人心疼。甚至你會想反問這個父親:「你眼中還有這個兒子嗎?」,安東沒看見兒子的恐懼,也沒看見兒子的眼淚,他在乎自己的父親尊勝過兒子的感受,甚至眼前的兒子彷彿只是他能藉此與前妻聯絡的工具,他是否真心關心這個兒子,從他的話語中,實在難以得知。
安東與米蘭的互動也是如此,安東多次在米蘭未預期的狀況下現身,而只要米蘭的回應不如他期待的友善,他就變臉失控,他會對米蘭狂吼:「我對你,我到底算什麼?你那什麼眼神?」他極力維護的自尊,再次成為阻礙他與家人連結的高牆。
人際關係的兩種連結方式
第一:安全連結
透過給予對方安全感、信任、疼惜、關係來連結關係,對方也會在這樣的連結方式中感到舒服與自在,對方和你在一起是出自真心的愛與喜歡。
第二:恐懼連結
它連結的方式是透過製造恐懼,讓你害怕我,而不得不跟我在一起。
而這就是片中安東在做的事,雖然他心裡想與前妻復合,與兒子和好,但他所做的,卻是把家人推往更遠的地方。在安東的行為中,他們完全不會看見自己是被愛的,只會看見安東帶給自己巨大的恐懼,看見安東不允許他們有自己的人生。
失婚的挫折當然痛苦,但安東將內在的痛苦化身為外在的攻擊,要前妻或孩子為自己的痛苦與挫折負責。其實安東最要做的,不是去敲開對方閉鎖的門,他需要打開的,是自己被拒絕而受傷的心,他得要貼近自己的受傷,承諾與接納過去的失敗,他才能重新生出愛與溫柔的力量。
片中小男孩多次流下的眼淚,叫人看了虐心,但這也是導演想讓我們知道的事,他要我們看見眼前人們的痛苦,要我們放下那自以為是的自尊,多貼近那些我們口裡說愛對方的人們一點,多靠近他們的感受一點。
而那才是讓人覺得被愛的表現呀。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