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者症候群:不要誇獎我,你們其實都被我騙了!
作者:林俐Li Lin 愛心理編輯
「我實在沒辦法承受別人的稱讚,真的讓我很不自在。」
這是常從某位極度優秀的朋友A口中聽到的一句話,他是個一路念建中、台大,然後研究所念常春藤名校的人生勝利組,在我眼裡,是個聰明且上進的人,卻不時在言談之中,否定自己的努力,認為自己不過運氣比較好,能力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優秀。
心理學家Pauline R. Clance與Suzanne A. Imes曾於1978年提出「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這個概念,指出人們無法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與努力,認為總有一天會被別人識破自己的能耐也不過如此。即便現實證明,他們的確擁有優秀能力,他們依然會認為自己只是個騙子,不值得獲得任何的讚揚。
「冒牌者症候群」好發於以下三種類型的人。
完美主義者:「我不只追求100分,我要追求120分!」
從心理學所定義之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是闡述某些人在個性中,具有「凡事追求極致表現」的傾向。後來1990年代,心理學家Paul Hewitt又將完美主義分成多種面向,其中的「要求自我」型[1],特別容易與「冒牌者症候群」掛鉤。
這類型的人,通常會幫自己設下高標準,並且往往在無法達成之後,會產生強烈的自責與自我否定感。從來不肯定自己的努力,總是用恐嚇性的言語與內在對話,例如:「我必須完美,才會有人喜歡我」、「我一定要達到甚至超過預期,否則會被看不起」等。
比較症患者:「別人都比我優秀一百倍!」
比較症患者總是活在「比較」的地獄裡,每一刻都戰戰兢兢,邊看著別人的成就,邊咒罵自己的不長進。他們慣於忽略自己的努力,又喜歡高估他人的能力[2],甚至就算兩人的前進方向不同,也還是會無法克制的在內心互相比較。專注於自己未做而非已做的,不斷讓挫敗感提升。(推薦閱讀:當痛苦都在比較:情緒被否定,自卑就開始蔓延)
無法認同自身專業能力者:「我一定還不足以勝任!」
這類型的人通常具備專業的技術與能力,卻總是在求職或作為專業顧問時,感覺到自己好像「不配」勝任或回答任何來自別人的疑問,他們為自己的不專業與無知擔憂,因此常會過度的尋求各種管道,只為了讓自己不再感覺像是詐欺犯。
看到這邊,相信已經有人開始對號入座,並且會問:「如果我也有上述的狀況,該怎麼辦呢?」,其實說穿了「冒牌者」心裡真正的心魔就是恐懼失敗[3]。因此,在這邊提供大家三個問題,可以透過書寫,幫助自己釐清[4]:
-過去我經歷了什麼樣的學習旅程?(例如:我從五歲開始學鋼琴,至今已經十五年)
-過去我所完成的成就有哪些?
-為什麼我認為自己是個冒牌貨?(我心裡的感受與想法是什麼?)
-我認為自己值得被好好看待的原因?(例如:我已經學習鋼琴十五年,我相信自己是具備一定水準的。)
書寫完畢後,可以透過大聲朗誦的方式與自己的內在進行對話,並且可以特別強化「值得被好好看待的原因」,也可以與親近的人分享這一趟自我釐清的過程,從人際關係中獲得支持與鼓舞。
延伸閱讀:
[1]Etienne Benson〈The many faces of perfectionism〉2003
[2]Julie Spankles〈12 Signs You Might Be Suffering From Imposter Syndrome〉2015
[3]海苔熊〈15 張圖看冒牌者症候群:你不是不夠好,只是恐懼失敗〉2017
[4]David Walsh〈I’m an Impostor〉2015
推薦閱讀:【為你選書】《成功者的八個特質》每一個願意努力實踐的靈魂,成功只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