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的秘訣:好好說對不起,勝過千言萬語

  • 0

道歉的秘訣:好好說對不起,勝過千言萬語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出來混,就可能得罪別人,而得罪了方丈還想走,談何容易?

問題是,當我們冒犯別人的時候,往往緊張害怕都來不及了,更有可能會急於做出辯解,弄巧成拙,不解釋還好,越解釋對方越生氣。

還有一種人剛好相反,你總是把對不起、抱歉掛在嘴邊,當你真正遇到需要真誠道歉的事情,才發現自己的“對不起”已經不值錢。你可以評估看看,自己是否有下面這樣的症狀:

總是習慣過度道歉,不管自己有沒有錯,都先說對不起。
在說完對不起之後,後面會立刻加上“但是”或“不過”來解釋自己冒犯對方的原因。
每次道歉之後,都希望對方可以馬上原諒你。
道歉時,總會用很長很長的句子、或很多很多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愧疚。
不習慣說對不起,用搞笑、轉移話題的方式來化解尷尬。

如果在上述5項當中你符合了三項,那麼或許您就有某種程度上面的“道歉障礙”,這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可能你需要一些些有關於“說對不起”的技巧練習,下面是心理治療師Harriet Lerner(2017)提供的幾個禁忌: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1. “對不起,但是……”

當我們冒犯別人的時候,因為太害怕對方會因此而討厭我們、損傷到我們的關係,所以有些時候會在對不起後面加上一個“但是”來說明自己犯錯的原因,可是聽到對方耳朵裡面,其實很像是辯解,也會顯得非常沒有誠意。

這個語句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作“模糊訊息”,同一個句子裡面,傳達了正負二個互相矛盾的內容,這樣子聆聽的人會難以了解,你到底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也會讓你的道歉大打折扣。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你嘴巴上說道歉,但是語氣和表情卻表現出自己很無辜的樣子的時候。總之,說的話和你的行為要一致,這樣子才能夠顯示出你的“誠意”。(推薦閱讀:擁抱內在小孩:指責他人,不會讓你比較好過)

下次,要做任何解釋之前,先設身處地的的設想對方的感受,真誠地做出道歉之後,再來討論。心口合一,才能讓對方感受到(劉秀丹,2016)。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2. 有事沒事就說道歉

相較於“困難開口道歉”的人,有些人則是經常把“對不起”掛在嘴邊,不過這兩種人其實都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前面那種很難說“對不起”的人,因為打從心裡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被尊重的,所以也擔心自己如果道歉的話,就會“輸了”;而後面那種那些時時刻刻在道歉,根本沒有經過腦袋瓜的人,他們口中的“對不起”只是一種防衛和保護自己的方式,說出口的時候根本沒有經過“心”,別人也沒有辦法感受到真誠,這些人看起來很有禮貌,但骨子裡擔心別人討厭自己,所以在對方做出任何回應之前,就先開口道歉。

我自己秉持的原則是:“先停下來感受,再道歉。”如果是小事情,例如咖啡波倒別人的衣服,或者是不小心撞到同車廂的常客,那麼的確是可以立刻反射性的道歉,但倘若是較大的事情,例如你睡了人家的女友、或者是誤傷了別人的小孩,那麼首要職之並不是道歉,而是先去感受“對方有多難過”。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3. 道歉完希望對方立刻原諒你

道歉是你的選擇,不過“要不要原諒你”是對方選擇。

有的人在道歉之後,會反射性地給對方施加一種壓力是“我都已經道歉了你還不原諒是怎麼樣?”但是這裡卻犯了一個邏輯上的謬誤:並不是所有的道歉都可以帶來原諒。

或許你會覺得疑惑,我都已經道歉了,為什麼對方還無法原諒呢?Harriet Lerner指出,原諒並不是一個“是/否”的過程,而是有“程度”的。你可以原諒一個人10%、50%、或90%,而且更多時候,原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決定,就是為什麼我們往往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才能夠原諒一個人(Spring、Spring,2011) 。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好的道歉,勝過千言萬語

在人際關係當中,犯錯/被冒犯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的,有些時候你抗拒道歉,是因為你覺得對方也有錯。我該怎麼辦呢?在文章的最後,我想講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論“事實的真相”到底是誰錯,你必須練習承認,在這場災難之中,兩個人感受都是真實的。

換句話說,站在你的立場,你可能覺得你自己也受傷了,並且認為對方傷害你還比較多,但站在對方的立場,他也是這麼想的。有一種方式是去爭奪到底誰錯誰對,但如果你選擇種方法,你會發現很有可能無法修復關係,還會把氣氛弄得更糟糕。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事實”,我們都活在“想像中的現實”裡面,也就是說,我們大概不能還原所謂的“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只能去承認對方眼睛裡面看到的,與你所認同的,都是事實(李維倫,2016)——儘管兩者可能互相矛盾。

是的,你不需要為他的情緒負責(因為他才是能夠主導他情緒的人),但你可以真切地先停下來,設想對方的感受並且真心感到慚愧,並且接受對方有“可能不會原諒你”的權利。

犯錯之後,由於我們非常重視這段關係,通常很希望對方能夠趕快原諒我們,但弔詭的是,我們越急於要尋求原諒,往往會讓對方感到壓力,結果變得不容易得到原諒。相反地​​,如果我們把“原諒與否”的權利交還給對方,這一種善意和開放,反而能夠讓對方覺得放鬆,也更有可能原諒我們。

請謹記:道歉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有用

──當對方感受到“你真的知道你為什麼冒犯他”的時候。

 

延伸閱讀

Lerner, H.(2017)。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人人都要學,一堂修補人際關係的入門課(Why Won’t You Apologize? : healing big betrayals and everyday hurts)(洪慧芳譯)。台灣:究竟。
Spring, JA、Spring, M.(2011)。教我如何原諒你?(How Can I Forgive You? : The Courage to Forgive, the Freedom Not To)(許琳英譯)。台灣:心靈工坊。
李維倫(2016)。從實證心理學到實踐心理學:現象學心理學的本土化知識之道。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8(2),頁1-15。
劉秀丹(2016)。阿丹老師的幸福說話課。台灣:平安文化。

 

推薦閱讀:海苔熊聊安慰的力量:陪伴療傷的八個秘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和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老闆朱家安與泛科學前總編陸子鈞有著複雜的三角關係。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姊妹淘、30雜誌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