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父母學:知道該放手,卻又難以放手!是什麼捆綁住大人了?

  • 1

自在父母學:知道該放手,卻又難以放手!是什麼捆綁住大人了?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大部分的家長都知道,當孩子漸漸長大時,就要漸漸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然而,知道是一回事,實際上卻很難做到。

之前遇到一位母親,告訴我她在教養孩子上的困境:

「我兒子從小就過份活潑、難以專注。國小的成績還可以,上國中後一落千丈。他倒也毫不在乎,罵他逼他都沒有用。醫生診斷他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每天都要服藥。吃了藥只是比較安靜坐得住,功課還是沒起色,毫無學習動力。最近開始沈迷網路遊戲,回家後就掛在電腦前面,叫也叫不動。」

「從他開始唸書起,我每天晚上押著他溫習功課寫作業,沒有一天缺席過。我已經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了!」

家裡有情緒行為障礙的孩子,做父母的無不傷透腦筋。這位母親的痛苦,我可以理解。我問她:「醫生有給妳什麼建議嗎?」

「有呀!醫生說,ADHD的孩子天生專注力不足,本來就比較難坐得住,要給他多一點時間和空間,不要在課業上太逼他,也不要給他太多壓力。」

確實如此,不管是過動兒或任何特殊的孩子,不是不能學習,只是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或學習步調,大人需要給他們多點彈性。(推薦閱讀:自在父母學:在陪伴孩子學習的路上,你是幫忙還是幫倒忙?

「話是這麼說沒錯,不過……」母親沈思了一下,「他的功課爛成這樣,也太過離譜了!我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他知道讀書學習是很重要的呢?」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或許,他不是不知道,只是做不到,乾脆放棄,把心思轉移到更能帶來成就感的事情上。」我說。如果不斷逼一個人去做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事情,只會讓他對這件事情心生厭惡,另謀出路。

孩子本來可以熱愛學習的,我們卻常要求孩子一定得遵照某種方式學習,達到某種學習成果。如此下來,勢必有人適應欠佳,久了將會厭惡學習,進而痛恨學校,最後拒學或輟學。

「老師,你說的我都明白。我也覺得要一個天生就容易分心的人,長時間坐在書桌前盯著書本,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但我就是無法這麼放手隨他去!」

我同情地問她,能盯著孩子多久?這會很累的!更何況,效果似乎不顯著。

「不只很累,煩都煩死了!我時常想,乾脆別管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不放手,孩子如何學習長大呢?但我就是沒辦法這麼做。」她繼續說:「他父親老是怪我沒把孩子教好,說我是個不盡責的母親!

我明白了,又是一個獨自承受教養壓力的媽媽。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這孩子是家中盼了好久才出生的男孩,母親承受了非生男孩以傳宗接代的壓力。兒子總算出生了,卻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等問題。全家人都認為教養孩子是孩子母親的責任,這母親為了證明在家族中的價值,拼了命也要把孩子帶好。

母親越是費盡心思盯著孩子唸書,父親越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孩子的學業表現每況愈下,父親不但沒有對母親伸出援手,反而責怪母親沒盡力、不用心。於是母親累垮了,卻被另一半嫌到臭頭,而孩子的狀況也沒有因此獲得改善。

這是一種系統動力的典型呈現,父母雙方各自帶著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創傷或未被滿足的需求,來到新組成的家庭裡,在與孩子的互動關係中,投射出自己內心的脆弱與期待,而形成了某種功能不佳的互動型態,反覆出現,令人困擾卻又停止不了。

許多正確的教養觀念,家長不是不知道,但就是做不到。那是因為他們同時背負著個人議題所帶來的痛苦,又要面對親子教養的壓力。

往往,孩子卻成了父母一方暫時解決其心理困境的工具。此時,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無意識地被父母給犧牲了。這些孩子被稱為IPidentified patient),成了解決家庭問題,維持家庭運作功能的犧牲者。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所有的改變,都來自於對現狀的不滿。而最有彈性的人,往往是最能打破系統現狀,改變系統互動的人。

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對孩子的現狀不滿,希望變得更好,我們該認真去反思,是否有些問題來自於自己,首先需要改變的是自己,而非孩子。

尤其是那些我們明明知道「該這麼做才是正確的,但卻又無法做到」,這種一再反覆出現的念頭與行為模式時,很明顯地,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或者與伴侶的關係中,存在著需要好好被檢視與處理的議題。

或許,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靜下心來向內檢視自己,或與伴侶好好地討論,甚至尋求專業協助,走上療癒之路。

千萬別期待你的孩子會先做出改變,因為他只是個孩子;更別奢望你的另一半有一天會懂,因為他的行為模式早已根深柢固。改變,先從自己做起。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究竟背負著什麼樣的成長包袱,又如何地加諸在婚姻與兒女身上,同時開始調整自己,打破舊有的思考與行為模式。

正視自己人生中的成長課題,做系統中最有彈性的人吧!改變,從此發生。

(本文轉載自UDN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延伸閱讀:自在父母學:你正在用「恐懼教育」養出匱乏無力的孩子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陳 志恆

陳志恆 / 諮商心理師、作家,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2016,究竟出版)、《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2017,圓神出版)。

1 Comment

Shirley

3 10 月, 2023at 5:45 下午

你好!我是Shirley,香港人。女兒12歲了,基於爸爸是英國人,女兒在港讀國際學校,一直以來,我和女兒不斷在角力,自己心力交瘁,這一年我決定要學懂放手,看到這篇文章可以說是身同感受,希望可以介紹一本書,開始學習一下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及和女兒的關係,謝謝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