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內在小孩:找回任性的自己,享受單純的喜悅

  • 0

擁抱內在小孩:找回任性的自己,享受單純的喜悅

資料整理:陳冠吟 愛心理編輯/吳姵瑩Chloe 諮商心理師

講授:吳姵瑩Chloe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在談論內在小孩時,很多學派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我們這段整理到未受傷的內在小孩模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未受傷的童真狀態

除了受創傷的經驗,內在小孩也可以代表未受傷前的純真狀態。很有可能是你生活經歷變動前,那種天真單純、無憂無慮的樣子,或者充滿活力又任性的模樣。有時候當我們願意去想起或連結他,也可以為我們這個當下的片刻注滿能量。

童真/初心 v.s 現實

有些人小時候會對某樣東西產生興趣,像是喜歡花花草草或者喜歡拿破布拼拼湊湊,自然而然的去玩,從中獲得純然的快樂,長大之後,發現世界越來越現實,就開始去恥笑自己的童真和初心。

五月天有一首MV叫「頑固」,裡面的清潔工角色夢想是成為一個太空人,而他一直沒有放棄夢想,即使不切實際,但在過程中他是快樂的。(邀你看看:【影片分享】五月天頑固:向頑固的內在小孩致敬)

當你可以喚醒你的童貞/初心,你做事情就會是快樂的。如果你覺得你一直沒有找到你的天賦,很有可能你是被一些受傷的經驗給卡住了,或是你喜歡的東西一直被拒絕。有人曾經很喜歡繪畫,並且深信自己一輩子就會一直畫下去了,他曾經遇到好老師,但後來老師走了,換了新老師時,對他的作品百般挑惕,甚至羞辱他,讓他對繪畫染上羞愧與恥辱感,自此他不再碰畫筆了。然後他成為一般上班族,就此埋藏他最原初的喜悅,而生活也開始變得平淡,沒有悲傷也沒有快樂。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親愛的,很多人都這樣活著,不願意在連結原初的自己,因為往往在連結之前,會碰上受傷的自己而痛苦不堪,可是當你願意為自己找回那股喜悅,你可以開始療癒自己同時啟動和連結原初的自己,你就有機會真正活成你渴望的樣子。

任性 v.s 幼稚/不成熟

任性的孩子經常是充滿活力的,任性是『我有需求我要滿足』,但長大社會化的過程中被要求要成熟,這份任性就慢慢消失了。很多創業家都是任性的,有了想要做的事情不管別人怎麼說就拼命去做,所以別人看他們經常是充滿活力和幹勁的。其實任性就是對自己真實的感受很坦誠,『我不管別人怎麼講,我就是要達成我自己的需求』,任性會帶來很強大的力量,讓生活充滿活力。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但是很多人長大之後,會開始認為任性與需求滿足是一種自私,尤其當自己成為哥哥、姊姊,或者看見家人很辛苦時,這種任性就會一點一滴被消磨掉。所以親愛的,當你已經長大,開始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後,記得幫自己找回任性的內在小孩,有時候他的聲音可能很簡單,「我今天想要喝一杯好咖啡」,有時候他的聲音可能是:「我想要去旅行兩週」,你都可以幫自己去正視滿足需求前,心裡冒出的一大堆「可是」,也可以有規劃的滿足自己,找回對生命的活力,這一切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了。

 

 

這系列討論的文章:

擁抱內在小孩:跳脫停格的記憶,把傷痛留在過去

擁抱內在小孩:找回任性的自己,享受單純的喜悅

擁抱內在小孩:給出愛與接收愛,你就是愛的中心

 

參考資料:

楊明磊(2002.09.05)內在小孩治療法。諮商與輔導。201期。第28-34頁。

延伸閱讀:【好文分享】擁抱內在小孩:找回與內在小孩連結的七個方法

姵瑩老師新書推薦~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的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五堂課購買連結

★ 不單擁抱內在小孩,同時也引領你認識自己的「內在大人」。
★ 各種互動式練習:從開始閱讀的那一刻起,就是安全感的練習!
★ 特別收錄:吳姵瑩老師親錄「內在小孩冥想引導」,掃描書中QR CODE即可聆聽。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Chloe Wu

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愛心理平台創辦人 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關係界限」、「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走出關係焦慮」、「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