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諮商過程裡會有強烈的空洞感?因為你已經開始放手!

  • -

為什麼諮商過程裡會有強烈的空洞感?因為你已經開始放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還記得小時候念書,我向來是那個臨時抱佛腳的人,總喜歡熬夜唸書或趕報告,一旦進入瘋狂唸書的模式時,身上會有很強的焦躁感,卻也充滿動力與效率,像是一個晚上唸完一百多頁統計學的狀態。

有時候我在想,其實我很討厭為了考試和分數又焦躁又痛苦的感受,可是我似乎也很享受那種生活被填滿的充實感。而每一次考試結束,或者報告完成交出去,總是能品嚐到一股人生的光明,似乎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放鬆感,卻頓時覺得生活失去重心,又掉入有氣無力的低落感中,然後接下來的生活可想而知,睡覺睡到天荒地老,或者開始宅在家中泡在連續劇裡,讓身體休息也讓大腦放空。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最近我陸續遇到諮商一陣子的案主開始出現類似「空」的感受,那種「空」其實蠻嚇人的,但這個現象卻代表他們卸下不屬於他們的任務和角色,生活突然沒事做的感覺,因為他們過往都是為別人而做、而活,卻無法為自己好好思考。

最常見的例子是,一直扮演家中「橋樑」的孩子,總是需要擔心父母是否又要衝突了,母親難過嗎?父親在生氣嗎?要怎麼協調他們?要怎麼讓他們不再吵架?要怎麼讓他們過得開心?光是這些困難的問題就可以構成孩子的人生目標,就可以讓人忙不過來,因為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橋樑的孩子卻一直都活在自責和壓抑裡,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認父母幸福,又一邊愧疚是自己讓母親需要待在婚姻裡,同時又有一種強烈報恩的心態,覺得母親為自己留下是一種恩賜,又一邊恐懼如果不努力點父母就要分開了。(推薦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穿越恐懼,讓我們真實去愛

而這樣橋樑的孩子,最容易出現身心失衡而引發憂鬱或焦慮相關的疾病,而開始進入精神醫療或心理治療中。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而往往經過一陣子的努力後,讓孩子開始從父母的關係中分離出來,不再過度干涉或拯救父母的婚姻,而開始意識到父母婚姻的和諧向來都是父母的功課,與孩子無關,也開始意識到母親的難過與脆弱,而讓她說出「我是為了你才沒跟你爸離婚」的背後,其實是自己的無助和痛苦還有人生的茫然時,慢慢從糾結的情緒中分離開來,看清楚自己其實一直都該是個獨立的個體,都該擁有自己的人生,而開始願意放過自己,也放開緊抓著父母的雙手。

然而再放開之後,面臨的挑戰就是「空」。

而「空」的開始,也意味著你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契機,重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像被禁錮已久的飛鳥,重獲自由的那一刻,牠可能忘記原有的天賦也不習慣沒有牢籠的生活,一邊想要回到被餵養的生活裡,一邊又對拘束感深惡痛絕

親愛的,請珍惜這努力許久的空洞感,也溫柔地陪伴自己適應新生活找尋新目標,未來的你會萬般感謝願意努力的你。

延伸閱讀:讀懂心理諮商:我們都在與自己生命磨合的路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Chloe Wu

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愛心理平台創辦人 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關係界限」、「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走出關係焦慮」、「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