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走過失親傷痛,慢慢來好得比較快

  • 0

想要走過失親傷痛,慢慢來好得比較快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是聖誕節,但我帶完了為期四次的《安全感2.0》的告別失親傷痛課程,這也算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帶領帶狀的哀傷療癒課,畢竟過往多數討論的安全感也跟傷痛有關,而這次完全專注在喪親則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

關於喪親,其實前半年多數是事務性的忙碌,包括喪禮、除戶、財產分配等等,後事的處理多數落在長子女身上,悲傷總是要花上一點時間才會趕上。

可是,每個人的悲傷歷程又如此獨特,有的人是無時無刻想到就哭、看到熟悉場景就哭,有的人則是嬉皮笑臉變得聒噪無比,有的人則是沈默地把自己越弄越忙碌。

會想要開失親的課程,原因在於在這整個社會上:

1.完整經歷悲傷不容易:一般急性悲傷狀態可能長達一到三個月,正常悲傷就可能歷時半年,很多人都受不了自己的情緒強度,更多人害怕自己生病或影響他人,而無法好好哀悼。

2.對於悲傷的知識與因應方法不足:悲傷的樣貌,那些痛苦、憤怒、自責或自憐的眼淚等、悲傷的歷程或哪些原因造成適應的困難、如何好好哀悼,用健康的方式幫助自己,對自己有更多覺察。

但簡而言之,悲傷其實是一個「慢慢來比較快」的過程,就是你慢慢咀嚼、感受它,溫和與它同在,悲傷反而會消褪的更快,而悲傷釋放後,你會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愛,因此真正達到失親的家人能夠精神永存的狀態。

課後的學員回饋讓我很感動,基本上很多來上課的學員,往往有備而來,看過書、聽過podcast或是先購買過線上課程,他告訴我一開始不抱太大的期待(咦?怎麼很多人都這樣說),因為覺得自己已經讀懂非常多的觀點給理論,覺得上課可能又是聽一些觀點而已,而且他說他很習慣打臉別人,覺得只要別人說得內容不合邏輯,就會想要反駁(好家在姊以前念工學院,邏輯還行)。

我們對話的大意:

學生:這四堂課很療癒,超出預期的效果,之前都在聽podcast也有看書,所以大概知道老師會說什麼,但實際這樣互動之後,就覺得老師根本是神(什麼XD),因為我覺得別人不懂就會反駁,但老師每一句話都讓我覺得對(因為姊經歷過啊~)

我:找不到邏輯的缺口是嗎?

學生:對對對,就是直搗核心,又不會太理性覺得很尖銳沒有同理心,覺得很溫暖。我很煩惱這個長達十多年的悲傷,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掙脫,但老師告訴我,其實就是整理你的歷史、整理你的悲傷,當悲傷變得很純粹的傷心跟思念,其實基本上就是走出來了,裡面的淚水不要自憐、自責、自卑悔恨等等就不是毒性淚水了~(真是每個學生都可以當小老師了)這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釋放…

聽完了覺得非常的感動,其實悲傷的發生,跟我們投注過的愛與付出有關,也跟我們接收過來自他們的愛有多濃厚有關。

每個來參加失親課程的人,都是能面對內心傷痛的勇士!相信未來你們可以繼續傳承這份愛!

 

延伸閱讀:【心理時事】王力宏離婚:女人的覺醒,情感受創是最大推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Chloe Wu

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愛心理平台創辦人 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關係界限」、「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走出關係焦慮」、「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