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沒有告訴我們的事:完整自己,從來不需要靠他人

  • 0

童話沒有告訴我們的事:完整自己,從來不需要靠他人

作者:邱羣倫 諮商心理師

完整,透過另一個人來完成?

小時候,我們讀過許許多多的童話故事。凡是故事內容出現有王子或是公主,結局往往都停在他們結婚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或許是因為這樣,我們從小開始就被灌輸一個觀念,需要跟另一個人廝守終身,這樣才會幸福。

除此之外,柏拉圖會飲篇》中記述的古希臘戲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觀點,他認為:最初的人,跟現在長得並不一樣。每個人是有兩個頭、還有四隻胳膊和四條腿。他們可以像雜技演員一樣在空中翻飛、地上快速行走,他們的力量和能力是如此強大。眾神害怕人類會威脅到他們。因此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把他們切成兩半,他們只剩下一個頭腦、兩雙手,也能用兩條腿走路,這樣力量削減許多從此以後,每個人都開始尋找他們起初被分離開的另一半,才能重新找回原來的力量。阿里斯托芬還說,由於愛情的本質是尋找失去的另一半,所以在找到了另一半以後的人唯一的願望便是和另一半的自己永遠合二爲一,這便是愛情的最終目的。

不知道是不是上述這個原因,常會聽到有人用「另一半」來形容自己的伴侶,似乎我們需要另一個人才能完整。都與這些故事的概念不謀而合。

如何透過內在的整合也能完整

細想,真的是如此嗎?關於這部分,分析心理學提出了另一種解方。

榮格提出了著名的一組概念:阿尼瑪(anima)與阿尼姆斯(animus)。榮格在分析人的集體無意識的時候,發現無論男女的無意識中,都有另一個異性的性格潛藏在背後。男人的陰性的一面稱為阿尼瑪(anima),而女人的陽性一面則是阿尼姆斯(animus)。

舉例來說:阿尼瑪,在神話中的原意是靈魂、生命。而在榮格認為大部分的社會中男性形象所要求的陽剛、雄健等氣質,常導致男孩在社會化過程中必須割捨陰柔、纖細、善感等特質。

這個想法是不是很像阿里斯托芬所說的,人類就此被一分為二。若由這個概念再繼續延伸下去的話,尋求完整的方式,並不是向外去尋找另一個人,而是內在去探尋那些你被迫壓抑的特質。例如:一個較沒有辦法跟自己內在情緒(anima)接觸的男性,可能會將他內在較為匱乏或是發展不足的部分,投射到另一個女性身上,這個女性會透過關心他,讓他感覺滿足,而這樣的滿足是一種完整的感覺沒錯。

但也有可能是,這個男性透過一次次的自我探索,他慢慢接觸到可以接觸自己內在的陰性能量,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結合的過程。而這樣的結合更為難得,不用藉由外在的他人來滿足。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概念來看待我們的夢,過去不只一個女性個案,跟我分享他們夢到了要跟一個素未謀面的男性結婚。當時的她很訝異怎麼會做了這樣的夢。

在我們一起討論的過程,都發現當時的她們正在展開一場生命的冒險,而要展開冒險是需要陽性能量。因此,這個結婚的夢也意味著她與內在的陽性能量接觸。

也因此,完整自己,從來不需要靠他人。如果現在的你因為單身而感到匱乏,好想找一個人來填補空缺。都不妨可以回到內在,與自己的內在靠近,去問問自己「內在這個匱乏感怎麼來的」、「我希望另一個人為我做些什麼」。

有沒有可能,由你自己去滿足這些需要,成為自己的伴侶。長出你過去,因為集體價值被壓抑的纖細、善感,抑或是果敢、冒險的特質。透過找回這些內在特質,也像是在找回遺失內在的另一半,而能重新感受的完整與幸福。

 

陪伴你成長:【愛情輕鬆學】 教你贏回愛情二十堂線上課

 

延伸閱讀:愛情困難的地方在於「接受原來伴侶的模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