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要還是需要?衝動消費背後來自於兩個心理困境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慾望,『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似乎不是一句玩笑話,但偏偏想要的很多,真正需要的卻很少。這很常體現在購買東西時,的確心理總是會有理智的聲音,告訴自己應該把錢花在對的地方,要理性的評估及判斷,但總是會有難以克制的衝動或是情緒,碰上這樣的狀況到底該怎麼克服呢?
這種想要與需要,廣泛可以論及名利、關係與金錢,當中的心理困境有二:
一、心中被忽略的黑洞
認識的朋友裡他的媽媽簡直是買包狂,這裡說的不是精品包,而是各種包款,舉凡後揹包、側背包、手提袋等。只要看到有包不管便宜還是昂貴,甚至是超商點數加價購也都給它買下去。她說,她就是無法克制想買的衝動。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心裡頭有個被忽略的黑洞,這樣的不滿足伴隨著強烈的失落,為什麽會衝動地想要,就是因為生命過往經驗裡,「沒有」的感覺太深。當我們知覺到沒有或是稀少時,就會急著想要填滿。
想要改變衝動消費的行為,就要去思考背後的隱性需求。
是因為小時候家裡窮,上學時沒有實用美觀的包包,怕被同儕瞧不起,或是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好而自卑嗎?當看懂隱性需求時,就能在面對衝動性行為時停下來去審視自己的選擇。
二、無法做自己的反撲
下班後忙了一整天,終於迎來自己的休息時間了,點開外送平台,看到什麼就想買什麼,也不管到底吃不吃得完。心裡只想著,管他的!都買、都吃!我現在就是要報復性進食,放鬆起來let it go !
當餐點陸續到達,你也回過神後,不免開始後悔,還罵自己怎麼會這樣?其實報復性行為的原因是因為個人太過壓抑,或是在生活中有委屈的感受無處宣洩,那種面對其他壓力的被害感與束縛感,影響了行為與選擇。
當個人有短暫放鬆的感覺時,需求在這個瞬間就會被放大好幾倍,而需求擴張的過程也會讓自己更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個存在讓個人有滿滿的掌控感。不過這掌控感不全然是件好事,當自我被擠壓到大量反彈,每每總在衝動過後,再回過頭罵自己的惡性循環可一點也不好受。
其實,在面對生活其他面向時,也不應該丟失了自己,大多數的人總是被年紀壓力或被世俗價值觀推進著,到了什麼時間就應該要做什麼,而非去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一但生活無法掌控,這樣的慾望就會體現在別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能看到,賣命工作的小資族吃著泡麵卻要提名牌包,而且還不止一個;或是想要過上多元斜槓的生活,因為「想要」有很多身份與抬頭,可到頭來什麼都想學卻什麼都做不好;或是已經擁有一段關係,卻無法克制的騎驢找馬,導致關係的各種紛爭。
親愛的,看懂自己的需要,不被盲目地想要給遮蔽,看懂真實的自我,你會為你的人生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真正專注在渴望上,累積自己,而在生命與生活的精煉中,你會活上最滿意的自己。
陪伴你成長:【安全卡】從恐懼到無懼的心靈之旅 – 自我療癒篇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