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鬼滅之刃》看悲慘的童年經驗,如何造就出完全不同的人格發展

  • 0

從《鬼滅之刃》看悲慘的童年經驗,如何造就出完全不同的人格發展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日前,我有幸參加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講座,他拋出了這個問題: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而言,究竟是詛咒還是禮物?」

為什麼這樣問呢?他接著說:

「我們常常聽到人家說,我們之所以有今日的能力或抗壓性,都要感謝昔日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或事。」

過去,我曾為此寫過一篇文章,當中提到一句話:「#你要感謝的不是傷害你的人#而是受了傷還願意站起來的自己。」

可是,為什麼在童年遭受創傷後,有些人能夠往正向發展,有些人卻從此走向傷害他人或自己的道路?這中間的因素是什麼?

我腦海中不禁又想起《鬼滅之刃》這部動畫。

如果你有看漫畫的版本就會發現,在這部漫畫裡的所有人物幾乎都有著悲慘的童年經驗:被遺棄、受暴、被虐待、身染惡疾、失去雙親、目睹可怕的遭遇等等。

然而,遇到產屋敷曜哉(主公)的孩子們,逐漸往成為鬼殺隊的方向前進。

相對地,遇到「無慘」的人,則走向「下弦、上弦」的惡鬼之途。

你或許不需要喜歡這部漫畫,卻值得細細品嘗這二者對待人的方式,如何造就出完全不同的人格發展。

在漫畫中,主公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孩子時,最常用的方式是「傾聽」,讓那些悲慘的故事被細細地聽見;接著是「相信」,相信孩子在這過程中為了生存,用盡力量、只為了活得更好,而不是為了要傷害誰(即使有些方式是不適當的);最後則是「鼓勵」

,鼓勵他們往更好的方向邁進,也給予適當的協助。

反觀另一個大反派「無慘」,面對這些受傷的孩子,他所使用的方式是「利誘」,透過將對方變成鬼,強化他們醞釀復仇的恨意;「恐懼」,藉由控制與比較,讓他們不得不成為更兇狠的惡鬼,以避免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汙衊」,不斷地羞辱這些鬼的價值與能力,讓他們失去自我、並且持續為無慘效勞。

結果,鬼殺隊的凝聚力變得更強、願意為對方付出與犧牲;而擁有某種程度不死之身的鬼,反而變得只關注自己、懷疑彼此、毫無對對方的同理心。

志恆心理師談到的這個重要因素,就是「貴人」。

面對創傷的孩子,或許我們都改變不了他的生活環境、也改變不了他難受的過去。但若可以提供給他正向的對待,就能幫助他改變對人的恐懼、提升對人的信任,當然,也提升他對於自己的欣賞與價值感。

而這個貴人,或許是身為老師的你、身為鄰居的你、身為親戚的你,或者,身為願意覺醒的父母、願意改變過往對孩子毒性語言或行為對待的你。

 

陪伴你成長:【敬,童年的傷】療癒自我,從致敬童年的傷開始。

 

延伸閱讀:孩子長大後刻意與你疏遠?其實是你揮霍掉了孩子對你的信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