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選書】《黃越綏的高齡快樂學》:尊重高齡者的付出與價值

  • 0

【為你選書】《黃越綏的高齡快樂學》:尊重高齡者的付出與價值

作者: 黃越綏

曾經有人問我:「黃老師,妳為什麼不會得憂鬱症?」我幽默回答:「我都是在造成別人的憂鬱,自己怎麼會得?」人老雖然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但大部分老年人的命運,都是被迫不得不學習與孤獨共存。大部分的時間更像一艘破舊的棄船,茫然沒有目標的漂浮在海上。但不論是孤獨感、失落感和無用感,也會常因個性和環境使然呀!

譬如有一些平時比較溫順而理性的人,老了以後反而變得更壓抑。認為既然已經時不我與,又何必多浪費口舌和時間?

而原本性格上就比較情緒化的人,則有可能變得更任性或更幼稚。會覺得反正我已經老了,既然管不了別人,但別人也休想管我。這也是大家口中常說的「老小老小」。人老了有時在心態上,並非真的要返樸歸真,只不過是想能夠像小孩子一樣任性地當自己。

可惜晚輩們看不清這一點,總覺得長輩怎麼老是一副悶悶不樂樣子?或者怎麼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和古里古怪的行徑?而且通常家人都只限於在心裡質疑或犯嘀咕,即使會感到奇怪,卻也很少會主動進一步地付出行動,去關心、了解、聆聽、安慰和協助老人家。

要不然就是經常會以指導者身分自居,不斷地提供一大堆關於老人心理問題的建言,甚至會用著不耐煩或教訓的口吻來激怒他們。殊不知老人家走過的橋都比年輕人走過的路多,道理人人會說。但對於衰老的長者而言,不僅僅是為難,也是他們內心深感遺憾的地方。

西方的親職教育裡面只有「獨立」、「尊重」和「包容」,並沒有「孝順」和「回饋」;對華人而言,「孝」就是關照,而「順」就是配合。時下臺灣的家庭教育,由於少子化的普遍,因此每個孩子幾乎都是寶媽下的媽寶。一旦被寵被慣壞的孩子,是不懂得老人家活在世上的歲月已經不多,而其一生都在為國家社會和家庭奉獻。因此真正孝順的子女,是不會只光出一張嘴,而且還是臭嘴、髒嘴和賤嘴。

例如:「爸爸你又不是小孩子,吃東西的時候要把嘴巴閉起來,不要老掉得滿地都是。你知道我們打掃起來有多辛苦嗎?」

「媽,妳就少管我和我們家媳婦的事。妳看妳自己,爸爸年輕有小三妳都管不了,還好意思再來管我。」

「爸爸媽媽我跟你們說,這一切都是為你們好!如果你們不趕快把財產分配處理一下,萬一你們有個三長兩短,只會讓我們兄弟幾個打成一團,或是告來告去的,到時候你們也死不瞑目,對吧?」。

原本還可以溝通的機會,從此裝上了自動鎖,沒有密碼是不會再開放,而老人家偏偏故意把號碼給忘了。其實除非是真的失智了,否則多數的老人家,是不想在他所剩無幾的歲月裡,再與晚輩斤斤計較。因為每個老人家的心中都自有一把尺,而這把尺是留著用來量自己的棺材和死期。

本文節錄自《黃越綏的高齡快樂學:「老」就是這麼一回事!》

購買連結:https://reurl.cc/D654Ld

 

延伸閱讀:我該如何原諒父母與他們和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