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分離焦慮:讓「過渡性客體」陪孩子走一段成長路
作者:盧新之 諮商心理師
上週開學,安安第一次離家上學,呈現嚴重的分離焦慮,一
為了降低她的不安,一方面讓她多瞭解學校環境、老師、同
除此之外,我在開學前一天帶著安安,讓她自己挑一隻媽媽
Mummy Bear:孩子的過渡性客體
「過渡性客體」這個概念是由英國心理學家 Winnicott 創造出來,常被用來代表過渡性客體的物品包括:小被子、舊
衣服、玩偶等。孩子自己會賦予意義於物品上,它有時甚至 比母親重要,是兒童「幾乎無法切割的一部份」。
Winnicott 通過六萬多次對母嬰的諮詢,以大量臨床經驗為基礎,認為:「
「過渡性客體」往往具備這些特點:
1.孩子認為它是自己的
2.孩子會熱情地擁抱它,但有時也會破壞它
3.除了孩子自己,誰也不能改變它
有時候大人會很疑惑,一個看起來爛爛髒髒的娃娃或小被子
孩子聞著小被子上熟悉的味道,可能還有奶味、媽媽的體味⋯等,這些東西合成了對媽媽的暫時性心理替代,抱著被子,
讓「過渡性客體」暫時陪伴安撫孩子
Winnicott指出,它們代表孩子由「與母親融為一
體」的狀態至認知「母親是外在且分離的客體」的過渡時期 安撫物 。也是孩子到這個世界上,「創造」出的第一件專屬於自己 的物品,是他與這個世界產生的第一次自主性連結。
對孩子而言,過渡性客體有令她感到舒適安慰的作用,能對
讓孩子擁有寶貴的創造物,經歷健康的過渡時期,不去扭曲
所以聰明的媽媽不會輕易地洗滌那些髒被子、舊娃娃,因為她
媽媽們一起當個聰明媽媽,讓孩子擁有專屬的守護者,陪伴
1 Comment
Butterfly Htc
20 10 月, 2019at 5:05 上午如果長大成人了還需要這些過渡性客體陪伴自己,這代表什麼呢?
是不是表示媽媽一直沒把我照顧好,我一直處於缺愛的狀態,所以一直需要過渡客體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