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和不勸離?你我都不該下的幸福指導棋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出版作者
每當身邊的長輩得知我會做感情諮詢,都面色凝重地問我:「別人問你意見,你都是勸分還是勸和?」「你不要亂勸人家離婚喔!小孩都生了,就老老實實在一起,不要想這麼多,哪對夫妻不是床頭吵床尾和?」
其實被我諮詢過的人都知道,我只會指出感情中的盲點,但決定要不要分手還是看當事人,並沒有特別傾向勸和還是勸離。但從這樣殷切的叮嚀來看,就知道「勸和不勸離」的想法有多麼根深蒂固。
最近讓我有這種感慨,是在一次坐高鐵的路上。車廂裡面人不多,本以為自己到站前可以小瞇一下,卻被前排座位高分貝的講電話聲嚇走了睡意。
勸和不勸離:他是因為愛你才…?
「我沒有,我真的沒有!昨天的確是去跟家人吃飯,為什麼我跟家人吃飯還要跟你報備?」女子激動地甩著馬尾,似乎是在跟男友講電話。從我的方向看不出她年紀,但握著手機的手指塗著鮮豔指甲油,看起來頗為時髦:「你說看到我跟別人走在一起?你為什麼跟蹤我?」「什麼叫不放心,你這樣很噁心你知不知道?」「我沒有做對不起你的事,我就說那真的是我家人!那是我表弟!你為什麼就是不相信我?」
兩個人的對話僵持不下,甚至還開始彼此翻舊帳:什麼你跟我借了十萬還沒還啦;你這一年多吃我的住我的,我都還沒跟你算啦;上次你不是跟我保證你愛我就會相信我,結果跟蹤我是什麼意思等等。車廂裡鴉雀無聲,都聽著女子和男友無止境地兜圈子,直到女子終於氣急敗壞地掛了電話,打給了另一個人。
「喂!」女子對話筒的另一端喊了一聲:「姊,我真的受不了了,阿宏他竟然跟蹤我……」她如泣如訴地把剛剛的事抱怨一遍,哽咽而憤怒地說道:「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回去就要跟他分手。他吃我的住我的,又不去找工作,這些我都算了,現在還說怕我出軌偷偷跟蹤我,誰知道他下次又會幹出什麼事來?」
女子抹抹眼淚,一邊聽著電話另一端的回答,隨即激動地回嘴道:「什麼叫他也是因為愛我才這樣?你說他這樣是愛我?」「我不需要這樣的愛!他愛我就可以跟蹤我和誰出去、又打電話查我的勤嗎?我不需要他用這樣的方式愛我!」
女子顯然沒從姊姊身上討到拍,反而陷入另一波更大的掙扎與循環,最後似乎是談不攏也灰心了,才掛掉電話,像洩了氣的皮球癱在座位上。
我在心底默默祈禱著女子的耳根子夠硬,才不會被姊姊的「好意」所打動。因為在這種時候還勸對方「他也是愛你才這樣」的人,顯然是勸和不勸離派。但是,這樣真的是好的嗎?
我又默默地想著:這個社會被「勸和不勸離」害慘的人,會不會根本比受益的人還多?
為什麼要「勸和」?「勸離」又真的好嗎?
我在想「勸和不勸離」這句話,之所以深植人心,應該也代表了某種處世智慧。
其實仔細想想也合理,人性本來就喜聚不喜散,看到別人雙雙對對,心裡總會覺得是好的、是值得恭喜的一件事。如果當事人鬧分手,「勸和」派往往會佔到心理上的便宜──就算分手了,別人也不會怪他,還會覺得他是一片好意;和好了,他也有功,是維護別人感情圓滿的大功臣。
「勸離」派可就沒這麼好運了。如果對方真的分手,自己還會背著「拆散感情」的罪名;對方和好了,反而覺得你是在背後挑撥離間,你裡外不是人,還得罪了小倆口。
說穿了,「勸和不勸離」只是一種人性上的自我保護、是披著善意的自私罷了。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無論「勸和派」還是「勸離派」,往往都不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而是要透過說服對方,再一次地說服自己。
如果她平常就是認定「有個人陪總比孤單好」,因此屢屢原諒出軌男友的人,自然會告訴你「男人嘛,年輕的總是比較愛玩」、「只要他還願意回來,就表示心裡還有你這個人」。怎麼可能說:「這種渣男不要也罷」、「快點分手,你娘把你生得這麼正不是給人糟蹋的」來打自己的臉呢?
同樣的,如果一個總是把「分手」任性掛在嘴邊的人,她也會告訴你「分就分啊!嚇嚇他也好,不然不知道怕!」「反正男友再交就有了,下一個會更好。」她怎麼可能會說:「你跟他溝通過了嗎?」「有沒有可能是誤會呢?」「事情不要只看表面,或許他做這些事有其他原因?」
正因為「勸和」和「勸離」都不容易,問的人和勸的人都得三思。問的人不妨冷靜想想:勸你的人自己感情幸福嗎?她真的有立場說那些話嗎?而勸的人也得冷靜思考:我是真的覺得這樣對她比較好,還是投射一部分的自己在她身上呢?
如果不知道該勸和還是勸離,那先耐心傾聽就好了,最多告訴她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和或離,交給當事人自己決定,才不會替別人的幸福下錯指導棋。
延伸閱讀:分離是相遇後的靈魂,各自找尋自己的天地
柚子甜老師好書推薦:
人性中有太多的東西,讓你誤以為是愛情>>> 《有些情傷過不了,是因為你還不夠懂自己》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