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傳「愛不夠」:該如何看見彼此的愛?

  • 0

代代相傳「愛不夠」:該如何看見彼此的愛?

Tags :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受邀至純青基金會演講「療癒自己,也療癒心中的父母」這個主題,整個過程,都覺得我用自己的生命在說話。
我走過一段時期,怪天怪地怪父母,那股很深的怨恨和失落,讓我屏蔽了父母曾經為我做的一切,而我即使獲得許多,仍處在受害者的位置,氣憤為什麼自己的內在小孩曾被深深地傷害和遺棄。但那股遺棄感,在我生命裡發生非常過次,多到我必須讓自己很強壯,覺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來幫忙我,因為我無法忍受任何人的拒絕或棄之不理,那只會再次翻動我小時候無助害怕的情緒。

過了多年的自我探索,無意間拾起一行禪師的「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我一個晚上就看完也跟著哭了一地,因為在那一刻,我終於體會到,為什麼我會被這樣對待,那股家族傳承的創傷,是如何傳承到我曾經幼小的心靈裡,讓我感覺被全世界遺棄。

父親來自窮困的家庭,他很努力地白手起家養育我們,然而在他生命裡,更經驗過多次忽略和遺棄的感受,很多事情他都自己搞定,因為他深信家中沒有資源供應他,有時候他還必須在極困難的情形下,供應小時候的家庭。而這份苦,轉到我們小家庭裡,也讓他深信,兒女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成就自己,不應該依靠父母。

記得我高中時,家裡住得偏遠,我搭火車回家時,需要家人接送,但父親拒絕了,我提著行李,環顧熟悉的四周,心裡又受傷又氣憤,盤算著要等一小時甚至根本不知何時會到的客運回家,還是花兩百塊搭計程車?這份被拒絕後無助又斷裂的感受,多次發生後,很長一段時間我處於憤怒的受害者位置,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我,卻又依賴他人的恐怖脾氣裡。

多年的自我探索與自我療癒後,我才懂得,我一直在等父親懂我,也一直期待他最終能懂我心裡的孤單和被遺棄的恐懼,取而代之我不得不趕快長大避免自己被遺棄。

而當我深陷在自己的痛苦中時,我看不見他人的好,更看不見他人的苦。但當我願意承認自己的傷心,陪自己落了一夜的眼淚,我拿起書看到一段正念的文字描述,讓自己在當下去感受這畫面:

吸氣,看見爸爸五歲的樣子;
呼氣,看見爸爸五歲的樣子。

眼淚又再一次潰堤,我才懂得,沒被愛夠的感受會一代代相傳,被忽略的斷裂感也是。

我才感受到自己也有能力感受父親心底深層的孤單,以及從未被療癒卻又一直累加上去的情感斷裂,我才有能力從受害者的角色裡出來,擁抱受傷的自己,也療癒心中那總是有距離又冷漠的父親,並看清自己的意念和想像,是如何被憤怒的情緒戕害,遮蔽我的雙眼和感知,去看見他的付出。

接著我才懂得,我心底的孤單,也承襲自父親的,或者家族的,如何破除這份孤單,只有我願意承認對關係的失望和斷裂,以及願意療癒自己也療癒關係的意願,如此,我才能看見彼此身上的愛,也才能承接家族的愛,而非只有傷痛。(延伸閱讀:愛缺失的童年,讓他成為壞掉的大人

時到今日,我們都長大了,有能力賺錢也有本事養活自己,但終究某些情緒記憶會逼得我們退回小時候的無助。例如,哪個朋友不再與你聯繫、另一半的疏遠或無法見面讓你感覺被拋棄,那份年幼的恐懼依舊會像浪潮般襲來。

可是親愛的,請你穩住自己。我們並不屬於任何人,而任何人也不屬於我們的,充其量我們可以擁有的,是跟人的連結,而在人與人之間我們獲得親密也擁有獨立,我們不會被遺棄,只有自己可以遺棄自己。我們可能會經驗連結的斷裂,但他不等於遺棄,在斷裂的連結中,我們要靠近受傷的感受,療癒自己,依舊,我們要學會與自己緊密相連,依舊,我們要懂得父母在我們心中的影響性,療癒我們心中對他們的憤怒和怨恨。

當你逐漸消融怨恨,帶自己離開受害的角色,你才能看見,你和你身邊的人,都值得被愛。

 

推薦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療癒自己也療癒心中的父母

參考資料:
1.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2.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Chloe Wu

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愛心理平台創辦人 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關係界限」、「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走出關係焦慮」、「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