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三個條件自我探索練習,讓你懂得誰是你的真愛!

  • 0

海苔熊:三個條件自我探索練習,讓你懂得誰是你的真愛!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專家

最近在 帶工作坊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個練習叫做「三個條件」。

廢話不多說,現在就來玩玩看:

1.列出三個你想要的擇偶條件:

如果列出三個你最想要的「伴侶的條件」,你會寫下什麼?(如果你怕破梗的話,現在就用手機的筆記本或者是哪一張紙寫下來)你喜歡怎麼樣的人?這個描述可以是個性、特徵、價值觀、你跟他之間的互動方式等等都可以。不過,第一次練習建議以人格特質為主。在最近的一次講座當中,有學員提供的條件是:溫柔、懂我的想法、專情。

2.列出三個「厭惡條件」:

寫下三個你極度討厭、無法接受、絕對不會想要和這個人在一起的條件。越討厭、越抗拒、越不喜歡越好。例如:說話不算話、搞失蹤、沒有上進心。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3.將條件和經驗結合:

回想一下過去你的戀愛當中,你大多都和第一種人在一起,還是第二種人在一起?

——和第一種人在一起:如果你以往交往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屬於第一種「你嚮往而喜歡的特質」,有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你的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選到了適合你的對象;還有一種可能是,或許你的戀愛經驗並不多,所以只是在計劃和嚮往曖昧的階段,還沒有真正跟那個人相處過,如果真的在一起比較久,就會發現對方並不完全符合你理想中的這些條件。還有一種可能是,你已經經歷過了許多感情當中的起伏時期,這幾個條件是你整理出來最在意的條件,而且你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真正適合你的人——不過,這種人通常不會花大把的錢來參加工作坊。

——和第二種人在一起: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恭喜你,通常可以從這個遊戲當中獲得一些頓悟。你明明不想要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又總是「遇人不淑」,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這表示中間一定有什麼誤會,或者是你沒有看清楚的「結」。至於這個打結是什麼?繼續看下去就知道了!

通常在這個階段,我們會請來參加的學員和夥伴聊一聊,是什麼讓他決定這六個條件?以及為什麼他會喜歡上某些類型的人?他喜歡上的人和自己所列出來的條件是否相同?

心理學的一些研究發現,我們往往透過大腦理性選出來的這些條件,並不一定等於真正我們最後交往和在一起的對象。因為有些時候,愛情是很靠感覺的,常常是一個火花,就決定兩個人加入愛河的瞬間——不過這個說法有點不太靠譜,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愛上那個極度討厭的人?倘若你也有這樣的狀況,我們稱為「強迫性重複」——我們在潛意識裡面會一再的重複和過去所習慣、但是卻傷害自己的事,或者跟同樣的爛人在一起。

怎麼破除這樣的狀況呢?通常我們會進入第四個步驟。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4.列出「相應條件」:

這部分比較困難一點,如果你自己想不到的話,可以和一個夥伴一起完成。在上面的六個條件(三個好的、三個你討厭的)旁邊,劃個雙向的箭頭(所以總共會有六個箭頭),試著描述看看,擁有這些條件的人,通常會不會也擁有相反的條件?不一定要很精確,只要設想你可以想到的狀況就可以了。例如,現在你喜歡專情的人,但是專情的人可能同時也很愚笨、不知道變通,或者是專情的人可能會讓人家有窒息的感覺。在每一個好的條件旁邊寫下一個不好的條件,在不好的條件旁邊寫下一個好的條件,也就是說,以上面的例子來說應該會變成這個樣子:

☆渴望的條件 ☆厭惡的條件
1.溫柔↔軟弱

2.懂我的想法↔也希望我能夠懂他的想法,可是都不說而且要我用猜的

3.專情↔太過黏人、好像生命當中只有我為中心

1. 說話不算話↔很喜歡自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想做的事

2.  喜歡搞失蹤↔不會被其他人綁住

3.   沒有上進心↔生活過得很輕鬆安逸,有的人有可能是所謂的「夢想家」

活動進行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那些你一直以來很厭惡的人,身上一定有一些吸引你的特質(往往在厭惡的條件右邊的箭頭),那些一開始你覺得很棒的東西,或許從另外個角度看來,他也有「不棒」的地方。就是為什麼,很多情侶在一開始在一起的時候天雷勾動地火,後來隔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對方好像「變了」。

事實上,並不是對方變了,而是對方可能還是差不多同樣的人,只是你看他眼光和角度不一樣了。目前你看到的是他的好,現在看到的卻是他的糟糕。這樣的一種感覺,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首先,根據榮格心理學的看法,每個特質都有正反兩面,都有光明和陰影。而在親密關係的研究當中,真正重要的往往並不是對方「真正」的模樣,而是他在你眼睛當中的模樣。結合上面這兩點,我相信你很容易就可以發現,為什麼一開始那些你眼中所謂好的部分,後來都變成不好的部分,然後讓你覺得自己選擇了一個好像不是很適合的人。不過,這只解釋了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選擇一段讓自己受苦的關係(因為一開始我們並不覺得痛苦),並沒有說明,這樣子選擇動機是從何而來。(推薦閱讀:海苔熊談「不甘心」:已經不愛了,卻還是留下來?

如果你想要知道這背後的動機,就要進到下面這一個步驟。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5.圈出和你相似的條件:

如果你仔細的把上面的步驟做完,應該會得到六組一共12個條件。把這些條件列出來之後,想想你自己,再想一想從小到大,主要照顧你長大的人。在這12個條件當中和你自己個性雷同的在前方打一個勾。接著,從12個條件當中圈選出和那些主要照顧你長大的人雷同的、他們身上也具有的條件。

往往進行到這個步驟的時候,會有一些驚人的發現。例如:

「原來一直以來我愛上的人,都和我爸一樣!」
「原來一直以來我討厭的人,其實就是我自己,可是我卻又會被這樣的人吸引。」
「原來我之所以會愛上他,因為他身上有我嚮往的地方、有我不敢夢想的勇敢。但同樣的,他的身上也背負著和我類似的傷口。」

有些人會從這個小練習當中,看見自己喜歡的人的雛形,有一些人會藉由這個練習,重新反省自己選擇伴侶的條件,還有一些人,很感動的落下眼淚,想想原來自己一直以來,是多麼的不能夠接納自己。(邀你看看:我一定不要找像爸爸一樣的男人,可是我做不到!

看到這你可能會問,可是這樣子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樣選擇適合我的人啊?所以,這個活動其實還有後續的一個加碼的階段。

 

 

6.留下一個條件:

你可以回頭看你最想要的三個條件,或是從這12個條件當中,重新選出你現在做完活動之後,最嚮往的對象應該要具備哪三個條件。然後,一個一個的刪除他,留下最後一個你最想要的、最不可捨棄的,你就知道,什麼對你來說,是真正重要的。然後你可以問問自己下面這三個問題:

 

  • 如果這件事對我來說這麼重要,那麼在以往的關係當中,我有滿足這個需求嗎?倘若1分到10分是從非常不滿足到非常滿足,那麼目前的伴侶(或者是上一個伴侶)是幾分?

  • 如果這個需求一直沒有被滿足,那是因為我不擅長表達,還是因為我在恐懼什麼?有沒有可能有一些方法,可以好好的表達出我的需求?

  • 如果做上面這件事情太困難,有什麼方式是目前的我可以「邁出一小步」的?

 

例如,有一個學員分享他最在乎的就是安全感,可是他往往跟沒辦法給他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對他來說,最困難的除了找到一個能夠給予他安全感的人之外,也有一件事情很困難,就是表達出自己的恐懼、需要對方的那種感覺。他很怕說出這種感覺,對方會心生討厭、不喜歡,可是很弔詭的是,往往在他長期以來壓抑、沒有說出這些感覺之後,關係就瀕臨破裂、無可挽回。例如,他很討厭伴侶因為朋友而忽略了他,當伴侶跟他說「我今天晚上想要跟朋友去打球。」的時候,儘管他覺得想要伴侶陪他,但他還是說不出口,就會點頭說好。

探討了最在乎的事情、以及為什麼他沒有辦法說之後,他想了一下有什麼是自己目前可以做的,於是,他選擇第一個練習是:當自己在覺得不舒服的時候,先不要太快答應或者遷就。他最後仍然是答應了,但是他比先前停頓了多10秒鐘。這10秒鐘對他來講,雖然是一個很小的一步,但是卻是改變他「遷就」這個習慣的一大步。接著,他可以慢慢開始練習拒絕、說出自己的不安。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三個條件的練習,並不是一個標準化的心理測驗,不過,在課程的討論當中,參與的人往往可以從這個練習裡面,看到自己不同的面向、同時也解析自己喜歡的對象、以及這些對象和過往生命經驗之間的連結。

如果你經常遇到讓自己痛不欲生的人,或是常常愛上不對的爛人,那麼有可能是因為他的身上,也有一些你所恐懼和害怕的自己。套句我經常說的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我們,是自己的地獄。當你更能夠擁抱自己,那麼你也比較有可能,在這個地獄裡面照見光明。

 

延伸閱讀:海苔熊談恐婚族:不甘單身,卻又不敢結婚的一群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和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老闆朱家安與泛科學前總編陸子鈞有著複雜的三角關係。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姊妹淘、30雜誌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