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特輯:如何面對親人麻辣拷問?心理界限自救手冊

  • 1

春節特輯:如何面對親人麻辣拷問?心理界限自救手冊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此特輯改寫自2018/2/8與大陸壹心理平台免費公開課「心理学版春节自救指南」的部分內容,欲聽完整音頻,請至:壹心理app

每當過年的場景,我們總需要面對許多長輩這般詢問:

「薪水多少呢?在台北租房嗎?租金多少啊?存款多少了呢?」

「有男/女朋友了嗎?」「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

每個問題都像刀刀刺骨,讓人無力反擊。

但其實,長輩總代表著期待,在相處中會讓我們容易退回到小時候那種需要有問必答、又束手無策的孩子狀態,但問題是,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們長大也擁有自我意識,重要的是我們依舊保有對長輩的那份尊敬,而長輩也需要懂得尊重孩子已經長大,擁有自己的世界、生活和隱私。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所以當我們再次面對和三姑四舅時,可能彼此有很大思想上的脫節,他們又透過群聚的力量集結起來遊說你回家鄉工作、最好可以結婚生個娃,過上安定的日子,內心有些抗拒這樣的說教,但相信當你面對他們,又退回小孩狀態時,你就會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覺得一個人在外好辛苦還不夠安定,感覺有些自卑。(延伸閱讀:一張圖帶你讀懂,為什麼我們總是很難建立心理界限

總是無力反擊?先問問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大人!

可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又抗拒又容易被說動,因為我們缺乏清晰的自主意識,同時也缺乏可以為自己人生全權負責的勇氣。
當你面對這種群攻勢的說教,就需要先把自己調整好,因為在親人面前,為了抵抗而抵抗,最後除了關係搞壞,還被家人認為你不成熟,因為你根本提不出更好的方案,或者讓他們信服的生活方式,又讓他們憑什麼相信可以放心讓你真正當個大人?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因此你要設立界限,不讓他們的意識侵犯你,除了你需要擁有自己的想法、理想之外,你還真願意說到做到,而不是不要他們的想法,自己也沒想法,落得自己人生不上不下,大人們覺得有你這個後代就讓他們窮擔心,當然會不斷群起進攻。

所以先提供大家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很重要的心理準備,以及設立界限中的重點元素,就是「自由」與「責任」。

當童年被限制得太多,自我意識與感受越被壓制,就越感受不到自由,但同時我們也就不懂得負責,因為習慣有人幫我們決定。但如果你希望能真正獲得自由,不再被三姑四舅們干擾自己的人生,不再被他們牽制,你就要真心問自己:
你做了什麼樣的人生規劃?
你對自己的規劃滿意嗎?喜歡嗎?
你願意為你的選擇負責嗎?如果過得不順遂了,再苦都願意撐下去嗎?
如果以上答案你的內心都是肯定的,那麼你對應他們的群攻遊說就不會太為難了。

理解麻辣拷問的背後心理因素

這些長輩這麼干涉,或出於好意的給你建議,他們背後往往是擔憂跟恐慌的情緒,依舊脫離不了群我文化中對於面子掛不住的害怕,以及是否能好好生存的害怕,還有孩子不在身邊的焦慮感等等,只要我們願意去理解他們的情緒,不去承擔也不排斥他們的情緒,我們基本上就可以劃分界線了。

因為當你沒搞清楚自己的責任,和他們的情緒時,你會排斥他們給你的東西,他們的情緒讓你充滿壓力。
但是當你搞清楚自己的責任,你就清楚這是你的人生,而他們有他們的人生要負責,而可以分開他們的情緒,但並不是對他們的情緒無動於衷,而是適時安撫後畫出界限。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所以你可以這麼說:「三姑四舅真謝謝你總是為我好,總是替我擔心啊,你們真是照顧周到」這句話,首先肯定他們的行為,也顯示你的成熟懂事。
接著:「我知道你們看著我長大,很擔心我的生活,怕我過不好啊!」這句話,同理他們的情緒
後面則是:「其實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在台北的生活現階段辛苦,但我很滿意,有很多朋友跟領導都很支持我,我相信我可以在那裡闖出一片天,哪有年輕人就是平平順順的!雖然前期很辛苦,可是我有你們在家鄉,就是我最大的後盾啊!」這段話,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願意負責的允諾最後更重要的,是不拋下這群愛你的人

所以你會發現,當大人越感覺自己被懂,越能放心,也越可以放手。同時他們感受到自己跟孩子深刻的連結,以及確認自己即使不在身邊,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時,就能大幅降下焦慮感。而你們的關係也不需要總是僵持的。

設立界限時,當我們一個不謹慎,會將愛我們的人屏除在門外,因為我們沒有好好連結他們的感受,並好好接收他們對我們的愛,將那份窒息又壓制的情感,轉換成輕鬆又支持的後盾,只要我們願意懂他們,願意對自己負責,就能拉出有彈性的界限。

為長輩、為自己分清責任角色

我們父母一代,大多數人接受的是貧瘠的家庭教育和傳統觀念,對他們而言,養育兒女是職責所在,幫孩子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是他們的任務。幫完孩子、幫孫子,他們不知道也沒想過,一旦從父母的崗位上退下來,自己的生活要怎麼過。然而在家庭發展歷程中,孩子成年後其實是家庭來到空巢期的階段,孩子要能夠自立,父母要能夠回到夫妻角色或者自我角色上,不再僵固地要當父母。(延伸閱讀:建立心理界限:華人的緊密關係,其實是共生現象?

當我們分清楚彼此的責任,要學會與父母對話。要提醒他們,卸下他們在父母角色里的擔憂與恐懼,像看待成人一樣看待我們,尊重我們的決定。同時,我們要知道,對於父母而言,我們在他們心中永遠是孩子,總是停留在少不更事的階段。如果希望父母尊重我們,我們要確保自己足夠獨立自主、足夠信任自己的決定,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一回家又被逼著去相親,但父母又反復勸我說見見面而已,就當交個朋友,最後只好委屈自己,很想拒絕但是又覺得說「不」很羞恥,這樣的情況你也經歷過嗎?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如果有,那麼你就可以運用家庭歷程的概念,幫自己和家人醒醒腦。

你可以跟家人說:「爸、媽,我知道你們把我養這麼大很辛苦也不容易,你們之前一直操心我的學業、工作,現在改操心我的終身大事了,我真的很希望你們可以好好享受、享福,不用在為我的事情擔心,我也已經長大了,可以為自己打算。我也不是不結婚,就是還沒遇到心儀的對象,遇到了會帶回家讓你們認識認識,好嗎?這個相親的方式太刻意了,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比較輕鬆。刻意要來的婚姻,不會幸福,孩子也不會快樂的。」所以以此理解,讓父母逐漸退出父母的角色,讓他們比較扮演朋友的方式去參與孩子的生活,但同樣要讓父母清楚你的立場,表達你的需求。

因此很重要的,你希望父母退出父母的角色,那你就要承擔起成人的角色,並非要你立馬結婚,而是要讓父母懂得你對婚姻的看法,還有人生大事的規劃,父母為什麼步步進逼,除了著急之外,還是他看不到你的打算,擔憂你孤苦零丁,而當你有能力將生活掌握好,婚姻也不必然是你生活的唯一選擇,他們也就無須操煩過度了。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對設限的概念比較清晰了,其實我們不是拒絕或將別人推開,而我們其實是在保護關係,讓彼此有更舒適自在的相處方式,所以當我們真心為關係著想時,就需要敏察自己的感受,為彼此找回對關係的尊重和共識,將原本感覺被冒犯、限制或者喘不過氣的關係,找到轉圜的方式。

面對麻辣問句的設限句型

接著,我為大家介紹幾個設限很好用的句型

因此你可以做得方式是:

1.同理感受句型:「我知道你」現在很著急,或者「我知道你」很為我擔憂,煩惱我的未來等。

在心理學上我們討論溝通,經常會使用以「我」為開頭的「我訊息」溝通法,主要是因為從自身感受出發時,可以讓對方降低防衛,並且清楚你的狀態,而不是一味猜測或窮擔心。

2.重視關係句型:「我很重視你/在乎你」,因為你是我的父母,我很希望你開心。

在這裡,讓對方感受到他在你心中的份量時,就深化了彼此的連結,而對方不用一直追著你跑,關各種關係中的追跟逃,往往是因為感受不到對方的愛和在乎,因此著急地索取,但這句話的展露,就安了對方的心。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3.說出界限句型:「我不能給你/幫你」做的,是一直參加相親,去跟我不感興趣的人見面,這讓我感覺很有壓力,也很不自由。

重要的是,讓對方知道什麼讓你不舒服,什麼動作他們需要停下來。

4.期許關係句型:「我希望我們」可以向朋友一樣無話不談,也希望你可以支持我喜歡的生活方式 ,你的支持對我很重要,但是每次都問我什麼時候結婚,我會很有負擔。

記住,很多人不喜歡被拒絕,其實也是害怕被排除在外,以及孤立無援的狀態,因此我們設界限的目的,是希望關係往更健康、平等的方向前進,同時讓對方感覺我們的支持,即便支持形式並不如對方預期,而透過這四個句型,可以幫助降低關係的緊繃和張力。

所以回到春節場景

被親朋好友問自己的隱私問題,例如什麼時候結婚、薪水多少、怎麼還不買房等等這些問題,其實你知道他們也只是問問,並不一定真心想知道,也許就是比較或較勁的心理,但背後也依舊存在著關係的層次:他們會希望透過這個問題,建構起你們之間的連結。只是他們特別哪壺不開提哪壺的,總是問了地雷題。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所以,說在最後…

別忘了,春節就是個重新找回連結和溫度的過程,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些問題背後,親人想要親近的意圖,在他們生活圈中,他們沒有這麼多詞彙,更沒有這麼多生活面向的理解,只知道成家、立業、存款等人生大事,那麼,就適時引導他們去問,你真正想分享的事物。

例如:你特有興趣的事物?甚至你可以要他們問你,這一年你覺得最開心的事,也許你曾經到偏鄉去服務,或也許你哪個客戶特別喜歡你的創意等等,讓這些問句最後真正產生連結與分享快樂,這個年節,相信就不難過了。

 

延伸閱讀:建立心理界限:越是親近的人,越不能理所當然

想多了解心理界限嗎?心理界限訓練
想要增加安全感嗎?安全感訓練

 

姵瑩老師新書推薦~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的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五堂課購買連結

★ 不單擁抱內在小孩,同時也引領你認識自己的「內在大人」。
★ 各種互動式練習:從開始閱讀的那一刻起,就是安全感的練習!
★ 特別收錄:吳姵瑩老師親錄「內在小孩冥想引導」,掃描書中QR CODE即可聆聽。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Chloe Wu

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愛心理平台創辦人 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關係界限」、「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走出關係焦慮」、「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

1 Comment

賴浩詮

12 2 月, 2018at 9:08 下午

有道理又精闢的解析,顧慮到方方面面家人的感受跟彼此的關係~~真是一篇溫暖又讓人得到救贖的好文章。😉

Leave a Reply to 賴浩詮 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