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跟討厭自己是會上癮的!海苔熊教你自我調整的三步驟

  • 0

傷害跟討厭自己是會上癮的!海苔熊教你自我調整的三步驟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每次照鏡子,我都很討厭自己。為什麼我這麼沒用,沒能夠留住媽媽?好氣好氣⋯⋯」Jay來跟我談的時候不斷用指甲戳自己的手腕靜脈。
 
「生氣什麼?對自己生氣嗎?」我說,作為一個新手治療師,重複確認也是很合理、很合乎邏輯的。
 
「也⋯也是吧,對自己生氣。我巴不得可以把自己殺死,可是我卻連這樣的勇氣都沒有。然後又更生氣了⋯⋯」所以才會不斷地拿指甲戳自己的手腕,上面都是斑駁的紅色的瘀青的痕跡。


第一層防衛:憤怒的內射作用

一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以後,我才發現這是一種 「憤怒的內射作用」 (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內射)。他表面上看起來是對自己生氣,其實有可能是對於外在那個「不可以改變的事實」而生氣。那他為什麼不對那個丟下他們的母親、紛擾的家庭而生氣呢?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比起承認媽媽的離開「是因為自己不好」,去承認「媽媽不愛我」更痛。所以選擇這種防衛的方式來保護自己[1]。
   
—比起「無法做些什麼」,我們更希望事情是可以控制的,儘管這個控制是痛苦的。在這個例子裡面的控制是很隱晦的:因為我沒有辦法控制爸媽會不會分開、無法阻止媽媽的離開,我實在是沒有辦法接受這種無力的感覺,所以轉過來對自己生氣,至少「傷害自己、處罰自己」是我可以掌控的。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久了之後,上面這種防衛機轉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叫做「成癮」。

第二層防衛:慣性成癮

「家族治療師John Bradshaw曾經說,羞愧感是成癮的原因,如果說罪惡感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犯的錯,羞愧感則是令我們感覺到自己本身就是個錯誤,而孤單、悲傷、焦慮、恐懼、憤怒、憂鬱等其他的情緒也會隨之而來,其中最強烈的就是憤怒,我們會用成癮的行為來壓抑憤怒。

治療師 Christine Caldwell 指出,成癮其實是『離開此時此刻的身體』,透過酒精、尼古丁、賭博、遊戲、性愛來擺脫感受,感受不到內在的創傷。」(整理自[2]p.190)

這也難怪Jay後來跟我說,每次他用指甲自殘的時候,會有一種短暫的放鬆的感覺。另外一個有雷同經驗的朋友跟我說,當他拿美工刀割自己,會有短暫的幾秒鐘,有一種在半空中看著自己的感覺(類似解離,disassociation)。利用製造痛苦、來否認和逃避更大的痛苦。事實上,在一些成癮的研究中也發現,成癮的人並非真的「享受」(Like)那個使用毒品、性愛、網路的過程,而是「無法停止地想要」(Want)[3];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的人(例如焦慮依戀者),也會高度依賴網路來填補心裡的空缺[4]。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從防衛裡走出自己

那麼該怎麼辦呢?如果你小時候有一個深刻的傷口,影響了你很久,甚至你經常要用逃避、防衛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卻產生了後遺症(例如抑鬱、焦慮),該如何是好?韓國諮詢師催光鉉認為,要先正視這個問題,接納自己,並且做出改變。具體來說,我認為包括下面三個步驟:

1.正視:看見自己「正」在逃避、「正」在某種成癮、防衛的模式當中,如果你讀完這篇文章想到一些與自己有關的癥狀,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在下次有類似的狀況時,有意識地跟自己說:「哎呀,我又開始沉迷、防衛」了

2.接納:比重蹈覆轍更痛苦的,是「批評」自己的重蹈覆轍。這樣的一種自我苛責[5],會讓你更厭惡自己、更不喜歡自己,所以你可以做的是跟自己說:「我接納目前不斷逃避的我自己」、「沒關係,我接納目前成癮的自己」,當你對自己寬容一些、不去評價自己(non-judge)[6],改變的可能性反而大一些[7]。

3.小改變:下次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可以先想想「目前我可能還有很多無法改變,不過我可以小小調整的是什麼?對於父母的期待?三觀的小挪動?」[8]

 

防衛與成癮,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存之道。這些方法並非不好(相反地他可能在過去很有用),而是新的一年來到,你可以捫心自問,是否願意給自己一點勇氣,嘗試不同的事情?

 

延伸閱讀

[1]Life, T. S. o.(2017)。人生問題的有益答案:偉大思想家如何解決你的煩惱。台灣:先覺。

[2]催光鉉(2017)。家人的第二張臉孔:擺脫「相愛又互相傷害」的 7 種心理練習。台灣:大樹林。

[3]Goldstein, R. Z., Woicik, P. A., Moeller, S. J., Telang, F., Jayne, M., Wong, C., . . . Volkow, N. D. (2010). Liking and wanting of drug and non-drug rewards in active cocaine users: the STRAP-R questionnaire. J Psychopharmacol, 24(2), 257-266. doi: 10.1177/0269881108096982

[4]林以正、王澄華、吳佳煇 (2005)。 網路人際互動特質與依戀型態對網路成癮的影響。中華心理學刊, 47(3),頁 289-309。

[5]Fanget, F.(2017)。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台灣:采實文化。

[6]Baer, R. A., Carmody, J., & Hunsinger, M. (2012). Weekly Change in Mindfulness and Perceived Stress in a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n/a-n/a. doi: 10.1002/jclp.21865

[7]陳志恆(2017)。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台灣:圓神。

[8]Pichot, T.、Dolan, Y. M.(2007)。 焦點解決的基礎。載於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社區機構的有效應用。(頁 9-29)。 台灣: 心理出版。

 

推薦閱讀:「止止,魔咒消」~你的不安全感其實是自我的詛咒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和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老闆朱家安與泛科學前總編陸子鈞有著複雜的三角關係。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姊妹淘、30雜誌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