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未分類

  • 0

修圖世代:你是否也無法接受未修飾過的自己?

作者:張瑋庭(Allie)諮商心理師

那是一個有網路但還沒有手機的年代,當時很流行在聊天室認識網友,因為沒有手機,所以約出來見面之前,要先約定好當天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或是手上拿什麼袋子,或是一朵玫瑰花。曾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朋友告訴我,每次和網友見面時,就像是在等待開獎一樣,因為不知道來的人是不是和照片落差很大?而他也很老實的告訴我,真的有幾次看到對方本人時,默默地把手中的玫瑰藏到口袋中,假裝沒有這次的約會,消失在約會中。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從榮格論人格類型:你的情人是內傾、外傾、思考、情感、實感、直覺的哪一種?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榮格的人格類型」一直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每一次讀的時候都覺得頭昏眼花,而且還不知道自己唸的對或不對,書上的解釋都很抽象,越看頭越糊。

(圖片取自林仁廷心理師《【諮商信念】簡論「人格功能:榮格的心理類型」》一文)

知道強者我朋友前幾天推薦我惠文的這個這影片,我才發現原來她竟然有拍攝相關的說明,而且每一個軸向都有精細的解釋。

(圖片取自《【心理學】榮格人格類型(三):四種功能1–優勢功能與劣勢功能》一文)

下面是我這系列影片的觀看筆記,也分享給大家。

人格類型

1.內傾/外傾

這是指和外界互動的一種基本態度。能量流向是朝內還是朝外,比較容易受人際關係和互動吸引,還是比較關注自己的內在?

外傾型:能量關注在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習慣跟其他人討論,可以從和別人的互動當中覺得舒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我怎麼看別人、在聚會的時候會想知道「我是不是能夠找一個人互動對話」。盛俞跟著外在的環境變化來變化自己,就像變色龍一樣。這些人容易與外界連結,與別人交流跟互動。

內傾型:有心事的時候他們第一件做的事情是退回自己的堡壘,對他們來說,心裡面有一扇門,這扇門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可以打開的。當感情產生爭執的時候,他們傾向先退回自己的空間、不要產生衝突。比起立刻跟你討論,他們習慣先消化自己的情緒,釐清感受之後再跟你溝通。跟這樣的人互動,比較不適合立刻幫他貼標籤(他可能會覺得:我自己都還沒有搞懂我自己了,你就在那下指導棋,說什麼我是被原生家庭影響之類的)。

一般來說,這兩種個性的人雖然有很多的不同,但又很奇怪經常互相吸引,有一點像是彼此互補的感覺,因為外傾型會有很多的想法、很多話,另外一個人(內傾型)只要認真聽就好了,如果另外一個人也很多話,那可能會太吵XD;可是在一起久了之後,外傾型的人很容易覺得內傾型的人很悶,為什麼都是我在說話,你都不表示一點自己的看法;內傾型的人就會覺得外傾型的人太吵,想要清靜,可能會露出不耐煩、輕蔑的表情等等。

「好啊,我也可以不講,可是我不講你也不講,難道要這樣子耗下去嗎?然後我不講你又在那裡不開心⋯⋯到底想要我怎樣?」外傾型的人可能會這樣覺得。難道這就是因為誤解而在一起,因為了解而分開嗎?並不是,我的想法比較是,因為對方是你的陰影,所以你會被你的陰影吸引;但同時對方也因為是你的陰影,所以當陰影變得比較巨大的時候,你會覺得討厭、難以接受。

兩個人既然要在一起,就得理解「對方習慣的溝通模式和自己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習慣一直說話,就練習給他一點空間;如果你習慣悶在心裡面先想清楚,可能就要練習把自己的感覺講出來。

 

 

2.思考/情感

這是指在理性上面判斷事情的方法,是習慣用思考(Thinking)還是習慣用情感(Feeling)來判斷。你覺得哪一種東西有價值?如果你覺得邏輯比較有價值,那麼你比較偏向思考型;你覺得人情比較有價值,那麼你可能就傾向情感型。

思考型(Thinking):慣用邏輯、理論、推演、因果,你和他討論事情的時候,他會跟你講這件事情要怎麼做,才能夠「有效果」,邏輯上是怎麼樣才通;很多時候,他忽略掉人情、還有人際之間互動的時候有的一些潛規則,沒有重視到別人的感受。當然,他也可能會不小心沒重視到自己的感受,例如自己講話的語氣明明很生氣,但卻說「我沒有在生氣呀!我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情感型(Feeling):會在意自己的感受也會在意別人的感受,也就是說,當你在跟他們溝通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可是我就是覺得心裡不舒服啊」、「你都沒有想想我的感受!」,對這些人來講,他們會偏向事物帶給他們的感覺,而不是理論上或者是邏輯上有道理的判準。

比方說,你們一群人一起出去,情感型的人可能會把感受放在第一位,抱怨「這家店的服務態度很差,店員都臭臉」,但思考型的人可能會說「我覺得還好耶,他們該送的餐都有送到,而且餐點CP值也很高。」結果你會發現兩個人可能會因為喜不喜歡這家店、下次還要不要再去而吵架,可是兩個人根本沒有在同一件事情上面討論。

 

 

3.直覺/實感

如何去知道事物的存在。直覺型靠的是第六感,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很多的跳躍、新的想像、創新等(從小被鼓勵探索和想像),或者是天生第六感強。實感型的人靠的是看得到、摸得到,具體的、有數據的這些可以測量的東西;很重視細節、繁瑣,而且對於嚴謹和規則很在意(從小父母要求自己不可以出錯)。

Combo內外傾

外傾直覺:擅長看到機構的願景未來,印象派,只會說感覺好好但是卻沒有辦法仔細描述那個「好」是什麼

內傾直覺:先知(和內在靈性連結緊密)

外傾實感:美食家型,吃一個東西可以告訴你裡面有哪些配料;到一個地方會記得那個地方所有的細節。

內傾實感:藝術家型,可以把內心的感覺用很細緻、感受的方式呈現出來。

 

 

陪伴你成長:【熊標加味抗焦丸】帶你掌握安全感,讓心恢復平靜的八堂課

 

延伸閱讀:焦慮型依戀:你追他跑的關係,是你安心的姿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突然變得畏縮、怕事、恐慌?檢視你近期的失落事件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久未聊天的美國朋友,突然找我聊天,聊起她最近生活的狀態。

她來台灣已經八年左右,也有很不錯的教學工作,但最近似乎不太快樂。

我們有三年多沒有密切聯繫,我也只知道她在台灣有了男友,並共同擁有一隻狗,生活很是愜意,畢竟在台灣的外國人,只要不排斥教學工作,往往都能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她告訴我:「這幾年我受焦慮折磨得很辛苦,自從上次去泰國回來後,情況變得很嚴重,只要一犯緊張,就開始嚴重噁心甚至暈眩,我從沒這樣生病過,所以覺得非常可怕,我只能待在讓我覺得舒服的地方,在工作地點與住處來回,我甚至無法上捷運或去到人多的地方,雖然目前有稍微好一點,但我好希望能找到專業的人幫助我度過這困擾。」

她繼續說著:「我去看過醫生,也服用藥物,但我很抗拒吃藥,很害怕自己永遠好不起來,我找了所有在台北可以說英文的醫生,也花了很多錢…..」

接著我告訴她:「你的確需要有專業的心理治療幫助妳,但坦白說從你的描述我並不覺得這非常嚴重,很可能你是受到什麼事情的驚嚇或被某件事處發了深層情緒反應,只是你需要搞清楚那是什麼。」

而她繼續說:「當我思緒或工作很忙時,我覺得很好,但有時候還是會不可控制的想到又開始焦慮。」

接著我問她:「這些年來妳有失去過任何人嗎?」

她接著說:「兩起細微的創傷事件在那段時間發生,一個是她離開她來台灣後的第一份工作,而當時她正為自己的未來感到恐懼,二則是她在與男友旅行的途中,背叛了男友。我向來對感情很誠實的,因此我告訴對方,所以我也覺得我後來的焦慮是不是跟罪惡感有關。」

我說:「很有可能的,因為妳同時間失去了兩個重要的安全基地。也因此你需要透過待在同一個舒適的地方,來穩定你自己。 」

她說:「真有趣的說法,雖然我後來立刻應徵到很好的工作,也再也沒有背叛對方,但卻覺得這個效應一直持續著。」

我說:「既然如此,妳需要去取得在關係中的寬恕,並且深刻的懺悔你為關係做得行為,對自己也對對方。」

她說:「我們已經分手了,即使當時我們關係真得很好,如果這樣我還需要告訴對方嗎?我怎麼覺得這會引起更多痛苦而不是治癒?」

我說:「妳可以從內在進行,寫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也去思考是什麼引發妳當下的背叛,是不是因為沒有工作的失控感,讓妳在外遇時有更多掌控感?還是在外遇時有釋放壓力的解放感?」

我接著說:「妳要幫自己走過那份疼痛,由妳創造出來的疼痛。並承擔起這份疼痛,如同它是生命對你的懲罰與課題。也因此妳在未來的關係中才能真正的『誠實』,也就是袒露你對生活的擔憂與失控感,而不是透過外遇來平衡心情,那時的『誠實』面對已經讓關係千瘡百孔了。」

她似乎聽懂些什麼,就開始說:「我看了很多醫生,許多人坐在那裡聽了我的問題,拿了錢,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必須吃下那大把的藥物,也真把我逼瘋了。」

我接著說:「很多時候莫名的恐慌焦慮,往往來自於說不出口或未完成的哀傷,因為哀傷是人失去、失落後,難以承受與面對的情緒,有時候當壓抑哀傷,讓心思變得忙碌,哀傷會轉化成對很多事情的擔憂與焦慮,讓你更想控制什麼,卻更形失控。」

她說:「我真希望早一點跟妳討論這件事,很抱歉在妳休假時打擾妳。我覺得我狀況糟糕透頂了,我真擔心我未來再也遇不到適合我的人,當有人知道我這狀況還會對我感興趣嗎?」

我說:「停下你的自責(self-blaming),開始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否則你會被自己的批評與厭惡吞沒。」

後來我們就開始閒聊,也真心希望在這段短暫的對話中,有讓她重新思考。

有許多人原本對習以為常的事情並不恐慌,最常見就是在失去家人後,某種強烈失去感的籠罩,讓人感覺到失控,像是世界都要崩塌了,而那時候的我們,其實就需要被好好承接與安頓,有個穩定的聲音告訴我們,一切會過去,沒有關係。

也許當時你並不一定有這股安頓的力量,但你可以重新回到過去,給予自己安定,讓你每一次焦慮時,都知道你是自己安全的地基,你是自己的後盾,給予自己支持和愛,你將不被那巨大的慌亂感給控制,反而找回生活的主控感了。

 

 

陪伴你成長:【裸愛工作坊】卸除身心盔甲,真實柔軟去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心理師媽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愛,長大才有能力愛人

作者:盧新之 諮商心理師

還記得520那天晚上,我抱著安安硯硯說:「心肝寶貝~今天是5月20號,就是520我愛你喔!對不起~媽媽有時候會兇兇、不耐煩、臉色不好、大吼大叫,但無論怎麼樣,媽媽永遠永遠愛你們喔!」

安安先說:「媽媽~沒關係啦!雖然你有時候兇兇,但你知道我最愛的人是誰嗎?就是媽媽啊!」

硯硯接著說:「媽媽不會兇兇啊~媽媽我愛你!」(兒啊~我大多數兇的不都是你嗎?你怎麼一點都沒感覺…冏)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通姦除罪化讓人心慌?你真的相信婚姻嗎?

作者:愛心理編輯 鄭寧

5月29日,司法院大法官宣告刑法239條「通姦罪」違憲,並正式將其廢除,即刻生效,引起民眾熱議。參與釋憲的大法官黃昭元引用電視劇《犀利人妻》的台詞,將其改為「可是刑法,婚姻回不去了!」指即使刑法關的住人,也關不住心。

大法官釋憲後,許多人也開始思考,在婚姻關係中,刑法真的能夠保護自己並且懲罰對方嗎?在找出解答之前,我們不妨先想想「你的婚姻是否需要透過法律來保護與保障」?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印度之旅:像被神指引一般踏上這次旅程

作者:BY 第一期 【新生與淨化】 印度尼泊爾佛陀腳印之旅 學員M

如果,這世界上有神,是神的眷顧與安排讓我踏上這次的旅程。

因為種種原因,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在“甜蜜的家庭”過年了,原本已與友人約好出國過年,但朋友卻在過年前一個多月告訴我:他已經安排好其他計畫了。其實之前看到愛心理佛陀之旅的行程時,當下也有拋棄他的念頭,所以我就在既不悅又開心的心情下報名了2019印度尼泊爾佛陀之旅,意外地踏上了重生的旅程。

包含老師我們共有4個台灣人,還有1位不時給我們提點、讓我們看見功課的印度導遊跟1位帥到爆的印度駕駛。出國前吳老師要我們寫出2019三個願望,那是一次很好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契機,在踏上旅程後一切就變得清晰。

跟一般旅行團一樣,我們每天都拉很遠的車跑景點,然後印度導遊用帶著口音的中文為我們介紹每個景點的歷史。但很不一樣的是漫長的拉車過程中雖也會打屁閒聊但更多的是深度談話,且旅程中發生的事情都成為我們討論、釐清自己意念的契機。每天的靜心讓我們能更能與環境與自己連結。每晚的團體對談讓我們更了解自己與伙伴。旅程中的瑜珈課程也讓自己更注意身體的狀況並與之連結。旅行過程發生的一切在來到最終站瓦拉納西開出最美麗的果實,導遊與伙伴購買麥當勞的過程跟付費上廁所,讓我看見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與用什麼方式與這個世界應對,也看清了自己的自卑與猥瑣,但因為看見也開啟了改變的契機。清晨搭著小船遊恆河,看著河邊進行的火葬儀式,感覺自己的一部分也在恆河邊被燃燒消失。看見日出時仿彿神在告訴我祂以這趟旅行讓我重生。

回來之後,我帶著神與大家的祝福展開了不同以往的生活,因為視角的不同世界變得美好而溫暖。現在回顧這段旅行才注意到原來愛心理命名這趟行程為”新生 淨化 印度尼泊爾佛陀腳印之旅”。我相信這一切是神的安排,除了神,我對這趟所有的人與事也充滿了感激。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可以收到文章更新喔!

Read More

  • 0

印度之旅:更接近自己的心靈之旅

作者:BY 第二期【繽紛的愛】印度灑紅節金三角之旅 學員S

工作及愛情發生的巨大改變,讓我跌到谷底,突然間看到這趟《繽紛的愛,印度灑紅節金三角》之旅,像在茫茫大海中看到浮木一樣,我決定衝了。

老師、團員及領隊,在印度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像註定好的那樣契合,才一天而已,我很訝異居然找回了久違的笑容,是打從心底知道那個溫暖又充滿笑容的我回來了!

從早上的瑜珈冥想,中間安排的旅程,再到晚上的集體討論,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這群很棒的團員及老師,我們互相討論,為彼此打氣,給予安慰及可行的解決辦法。

這趟旅程我不但更了解我自己,最重要的是我放下了,把深深的恨及悲傷隨著一次次的冥想及討論,埋葬在地底下。雖然知道回台灣要面對一樣的問題,不同的是我更有勇氣和自信去做每一個選擇。

最棒的老師,最溫暖的夥伴,最不可思議的心靈之旅,有機會你/妳一定要參加。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可以收到文章更新喔!

Read More

  • 0

印度之旅:帶著突破自我的心境踏出第一步

作者:BY 第二期【繽紛的愛】印度灑紅節金三角之旅 學員L

「在印度的吵雜裡,我反而體驗內在的安定。」
看到文宣上這句話,彷彿在告訴我「不要害怕,來吧!」。

第一期的時間是在過年,當時的我有著一份派遣工作以及一份服務業兼職工作,那時是我第一次決定不回家過年在餐廳裡打工,所以無法報名,心想如果有下一期我一定要報。而第二期卻撞到派遣工作的重要會議,可是我卻決定辭掉這份不到一年的第一份工作,來報名參加第二期印度僻靜營,同時這是我第一次出國。

我是個敏感又想很多的人,腦海裡總有許多聲音影響我思考或判斷,就像電視上演的一樣會有惡魔跟天使的對話,只是我的畫面是父母、親戚、老師或是朋友,一直以來我總是扮演著別人心中的乖女兒、好學生或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從我22歲開始接觸諮商之後,慢慢有了自己的聲音,但是別人的不滿意總是會讓我退縮,或是要抵抗這些聲音讓我覺得痛苦。
第一天踏上印度的土地,熙來攘往的人群與車潮,以及此起彼落的喇叭鳴笛聲,一開始真的覺得好吵,但後來卻發現當我心靜下來去欣賞印度的風景時,我根本不在意那些喇叭聲。這種感覺就像當內在的聲音或意念越強大的時候,就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旅程中,每個夜晚的團體對話,我們訴說自己的故事表現得像是別人的故事,但卻在傾聽別人的故事時流淚,看見了那個需要擁抱、同理的自己。另外我們也參與了印度的撒紅節,在強調種姓制度的印度教規範中,只有這一天,可以讓人忘記種姓與階級的不同,一同平等過節。穿上了舊衣舊鞋,跟著當地人在街上將五顏六色的粉末往彼此的身上灑,像個孩子一樣的玩樂,接收了來自各地的祝福,我們沒有對話過也沒有了解過,但我們在短短的5秒內,用一句「Happy Holi」、一個笑容以及一個色彩,祝福著對方。當天夜晚,我丟了舊衣舊鞋,因為那些祝福和笑容都已經滿滿的在我的心中。

在傳統社會建構的文化中,當我們開始解構、脫掉那些以愛、文化為名的枷鎖,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心理界線,陪伴自己看見自己的情緒,帶著滿滿的祝福,儲存成為自己的能量。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可以收到文章更新喔!

Read More

  • 0

憂鬱症會引起「假性失智」 ——看起來像失智,其實並不是的疾病

雖然在序章曾略為提及,「假性失智」的症狀其實是憂鬱症引起的,但在現實狀況中,憂鬱症老人仍然經常被誤診為失智症。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憂鬱症患者通常都對周遭發生的事不甚關心,注意力也變得散漫,這會使年輕患者身上少見的「記憶障礙」症狀,在憂鬱症老人身上變得更為明顯。

要是再加上原本會做的事突然忘了該怎麼做,或是精神活力顯著衰退、提不起勁,身邊的人往往會先入為主地認定「啊,是老年癡呆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吳姵瑩心理師:容易陷入悲傷?讓自己好好「接地」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好傷心、好難過」我坐在旁邊輕輕地說著。他劇烈地顫抖著。
「你感覺自己像是不斷地墜落….」每一句話之間,我都隔了一段時間。我等著他。等他在傷心的時候,還可以跟上我說的話。
「現在,我陪著你一起。在不遠處飛來了魔毯,接住不斷墜落中的我們。」我依舊緩慢地說著。看著他抖動地肩膀,稍微緩和下來。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我該放手或苦守?先了解你放不下的阻礙!

作者:方岑

命盤裡,明知自己愛錯人,但縱使自己在這段感情傷痕累累,就是放不下,放不開那個讓你滿身是傷的人。身陷愛情的迷惘,陪伴你不再是「當初彼此」相知相愛的糖蜜,卻是「一個人日夜」心理的煎熬,還有更多的是說不明白,釐不清的情緒!

Read More
Read More

  • 0

  • 0

海苔熊:為什麼朋友要這樣對你?四種不同的背叛分析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 科普心理學家

為什麼朋友要背叛你呢?為什麼明明這麼信任的人,卻用這種方式來傷害你呢?

其實,背叛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有人是打從認識你的第一天就不打算要「認真交你這個朋友」,有的人是因為個人的利益,到了後來才「變節」;

也有些時候,你朋友指著你的鼻子說「你背叛我!」,但你並沒有這個意思,而且覺得被他誤會了。背叛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有點難簡單說明,不過根據《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作者的說法[1],我們似乎可以先看「背叛」這個詞的意思:

Betrayal =be (徹底地)+trayal(交付)

換句話說,背叛之前要先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叫做「信任」,也就是你得徹底的把自己交付給對方,才會因為對方說的話或做的事情,而受傷。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就是沒辦法不去想、不在乎?自己,才是你要好好在乎的。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喜歡陪伴或者是安慰人的朋友,心裡面可能有時候會有一種疑惑是:「我跟他聊天之後他說他好多了,可是他真的有好嗎?感覺他也是在做一樣的事情、沒有什麼改變啊?為什麼我都已經給他建議了,他還是不聽?」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他是你幫得上忙的人嗎?五個心理技巧,幫彼此走過心理困擾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是這樣的人嗎?

—總是不知不覺就成為身邊的人的情緒垃圾桶

—習慣幫助別人,卻又很容易受這些人影響

—就是沒辦法不在乎那些受苦的人,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幫他們

—看到他們反反覆覆卻又沒什麼改變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挫折、氣餒,甚至覺得會不會是我做得不好

有些時候,我們會想要幫助身邊傷心難過的夥伴,但又擔心自己做的不好。於是,經常會活在「無法放下」和「為什麼總是做不好」兩個鐘擺當中,沒辦法不在乎,但在乎之後又害怕自己把對方給整壞了,沒幫上忙就算了,可能還讓情況更糟糕。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衛生紙之亂:你真正擔心的是什麼?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這幾天我終於遇到了一個「因為衛生紙而感到恐慌」的朋友*。這裡用「終於」兩個字,是因為我原本刻板印象地以為,這是只有婆婆媽媽才會做的事情。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成為自己之路:海苔熊教你擺脫病化家庭影響的三步驟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總是懷疑家裡面的某一個人「有病」嗎?
他們的「病」,讓你痛苦萬分嗎?
回想一下你18歲前的家庭生活,有沒有這樣的狀況……
  
1家人之間講話,總是話中帶刺。
2家人總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把他們的期待和夢想加諸在你身上。
3常常擔心無法達到家人的期待,而感到愧疚罪惡
4有某一個人總是想要掌控一切、可是他越掌控,狀況越糟糕。
5你們家不存在「各司其職」這種事,每個人都扮演不該扮演的角色(例如:爸爸像小孩,小孩像爸爸,奶奶像媽媽,媽媽像病人⋯⋯)
6當你受委屈,總會有一個人跳出來跟你說:「阿他的個性就是這樣,你就多忍耐一點。」
7不論家裡面是誰產生了衝突和爭吵,搞到最後應該會變成是你的錯。

你沒看見的家庭 

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指出,一個家庭往往會有許多「很明顯但是你從來沒有看見的現象」,默默地影響你和家人的互動,他就像是一個影片的劇本一樣,讓你的家裡面創富者上演類似的劇情,彼此痛苦,卻又難以逃離。下面是韓國心理治療師所提到的幾個重要觀點[1]:
  
家庭位階順序
家庭位階順序指的是,家裡面一定有某一些人的權利是比較大的,說話大聲的並不一定影響力大,有些人會用眼淚、疾病來掌控一切。當你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有想到你家裡面的誰嗎?靜下心來想一想,誰是家裡面「看起來權力最大的人」?誰又是真正握有實際上權力的人?

維持恆定性

當有人想要介入改變前面所說的這個權力的位置時,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反彈,這就是所謂的「維持恆定性」(homeostatic)[2]。舉個例子來說,當一對極力要求孩子拔尖、卻從來不關心孩子生活和心情的爸媽,為了孩子的「不認真念書」來學校找班主任幫忙管教這個孩子,班主任可以有兩種選擇:

・順從父母:出更多的作業、幫他補習等等。這個方法可以達到很多的效果(1)孩子可能短期間成績會變好,老師也覺得開心(2)符合父母的期待,但是(3)孩子可能會覺得很不快樂、甚至可能會開始出現打架鬧事抽煙飲酒等等行為,作為反抗。但不論如何,只要班主任選擇順從父母,等於就是維持了這個家庭「爸媽權力最大、孩子權力小」的位階,也重複的複製了「身心發展不重要,成績最重要」 的家庭規則。

・反抗父母: 跟家長討論應該要多多關注孩子的情緒以及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只在意成績,或者可以開始多了解是不是爸媽陪孩子吃飯聊天的時間比較少[3]、是不是父母間經常爭吵或者是婚姻有問題等等而影響到了孩子的成績。倘若班主任選擇這個方法,那就有可能會挑戰了這個家庭裡面一直以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家庭規則,撼動了他們「爸媽權力高,孩子權力低的」位階。

如果班主任選擇的2種方式,那麼原先在家裡面權力比較高的人(父母)可能會極力的反抗(例如「既然班主任不配合,我就乾脆讓孩子轉學」),目的要維持恆定性。

家庭秘密
想一下,你的家有什麼是「代代相傳」不能說的秘密嗎?下面是幾種常見的秘密:

・家內亂倫:有些母親會默默的容忍自己的老公性侵女兒,然後跟女兒說:「沒有發生這種事,你不要亂講!」、「你一定要把事情鬧大嗎?」。久而久之,性愛就變成家族裡面的禁忌字眼。

・領養:例如有些爸媽會跟孩子說「你不要去跟別人說,你爸爸是爺爺領養來的喔!」、「當年媽媽的生不出小孩,所以才去跟阿姨借一個小孩。」等等,要求孩子保密。

・家庭暴力:爸爸打媽媽、奶奶揍爺爺、母親用滾水燙孩子、父親刻意讓女兒受凍不給她食物吃(例如飢餓的女兒)。

家庭秘密不一定適用口語傳遞的,更多時候他是一個畫面(如:你看到爸爸用香菸頭燙哥哥),然後大人叫你不要再看了,你就知道那是「不能說的」。

三角關係
父、母和孩子這三個人之間,常常形成一個「三角關係」,當父母產生爭執的時候,就會把焦慮轉到小孩身上(為什麼不認真讀書! ),透過把小孩標籤為過動、自閉、問題兒童,來逃避他們之間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有趣的是,這樣的做法的確也可以換來家庭暫時的穩定(就是前面談到的恆定性)。上面這個過程稱為「焦慮傳遞」[4],孩子就變成無辜的代罪羔羊。如果你小時候也是那個容易變成代罪羔羊的孩子,那麼你很可能有下面這些特質(整理自[1]p.136):

A過度敏感
B總是能夠很快地覺察到父母的痛苦
C經常會過度自責
D害怕被父母拋棄
E渴望和諧
  
當你在很年幼的時候習慣性地扛起家人的責任,而且在你成年之前沒有發病或者是被壓垮的話,那麼你就會進入下一層更深的地獄:你開始無法為自己而活、老是擔心這個家如果沒有你該怎麼辦、變成一種「家人認同上癮症」 [5],從他們的需求和肯定裡面,你才能夠找到一點點暫時的安心。他們一個眼神、一個不滿意、或者是一個嘆氣,都會勾動你的神經。
    
你很累,但你停不下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拒絕再被家庭影響 

那該怎麼辦呢?我相信,當你更能夠看清楚你的狀態,更了解家人是如何影響著你,就更有機會,從舊有的模式當中脫離。當你真正看清之後會發現,真正有病的並不是「某個家人」,而是整個系統都出了問題。當這個系統開始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這個家庭也會開始往不同的地方轉動起來。當然,要脫離家人的影響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認為改變的步驟可以有兩段:

1.先意識:第一個是先意識到家人是如何透過上面這些方式來影響你。如果看完這篇文章有「想到一些事情」,那麼表示你已經做到這一步了!

2.再選擇:這時候你可以做出一些選擇,不論是拒絕再當那個代罪羔羊,或者是減少被他們影響的程度。例如,因為你是家裡面賺比較多錢的那一個,所以當親戚缺錢的時候你總是變成他們的「支付寶」[6],如果你覺得直接拒絕非常困難,可以設定「能夠借的錢」是多少,超過這個底線就不支付。

3.離家:如果這個方式對你來講也很困難,那麼另外一個減少被影響的方式就是「搬離開家裡」。許多研究發現,當你仍住在老家的時候真的非常容易受到家人的情緒波動影響,但當你離開家、到城市謀生之後,家人的影響力會變得比較少。不過,如果你是「北漂」或者是「東漂」的打工者,並且心裡還掛記老家的家人,也可以參考達達令的觀點[7],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

或許你已經忘了,現在的你已經不是以前的你了,不是以前那個、沒有能力抵抗只能任人擺佈的小孩了。如果一直以來,你都是那個替別人著想的人,或許可以思考看看,你這麼辛苦、這麼努力真的有人替你著想嗎?而你的奮不顧身,真的有換來你想要的那種歸屬與安穩嗎?新的一年,開始練習減少家人對你的影響,拒絕再當他們的代罪羔羊!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催光鉉(2017)。家人的第二張臉孔:擺脫「相愛又互相傷害」的 7 種心理練習。台灣:大樹林。

[2]Goldenberg, I. (2008). Interlocking systems: the individual, the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Chapter 4 from: Family therapy: an overview]. In I. Goldenberg & H. Goldenberg (Eds.), Family therapy: an overview (pp. 90-113). Belmont, Calif: Thomson Brooks/Cole.

[3]侯崇文 (2001)。 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爲探討[Family Structure,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Delinquency]。應用心理研究(11),頁 25-43。

[4]Gilbert, R.(2013)。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一種思考個人與團體的新方式(江文賢譯)。台灣:秀威資訊科技。

[5]吳姵瑩(2017)。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台北:遠流出版。

[6]楊嘉玲(2017)。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願,3個練習設立「心理界限」,重拾完整自我。台灣:采實文化。

[7]達達令(2017)。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台北:時報出版。
  

推薦閱讀:擁抱內在小孩:放過自己,解放心中的「小大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海苔熊:找回原先快樂的自己,內在陽光小孩的3個小練習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還記得,快樂的自己長什麼樣子嗎?

許多書籍會談到如何和自己的情緒共處方法,不過有些時候會走到原生家庭、走到更深的黑暗裡面去,不是每一個人都想碰觸。當你已經很習慣壓抑自己了,不想去碰觸那些黑暗的部分,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邁向白天脫離黑夜?心理學家 Das Sonnenkind Prinzip 在《找回內在陽光小孩》一書中提到很多「輕薄短小,立刻可作」的方法值得一試: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是病還是嬌?帶你認識公主/王子病的三種特質

作者:瑪那熊 諮商心理師

「其實,今天找你是想聊一下我女友的事。」Alan講完日本旅遊故事後,話鋒一轉。
『我十分鐘前就在想,你什麼時候要切入正題。又吵架了?』
「啊?你怎麼知道?」Alan一臉疑惑地問。
『你們吵架的次數,等於你請我吃飯的次數啊!早就猜到了。』對認識許久的老朋友,講話自然不需太客套。『她上次因為你遲到五分鐘罵了一小時,上上次幻想你跟公司新來同事有一腿而搞失蹤,這次又怎麼了?』我問。
「唉,平常她對我真的很好,但總想黏在一起,無法接受我跟別的女生互動。前天她看到我在同學會跟女生合照,一口咬定我騎驢找馬。先是罵得我狗血淋頭,然後……」
『等等,她該不會說不想活了吧?』我打斷Alan的話。
「哇咧,你在我身上裝了竊聽器啊?」
『兄弟,我要認真勸你一下了。』我表情認真地回應。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擁抱內在小孩:給出愛與接收愛,你就是愛的中心

資料整理:陳冠吟 愛心理編輯/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講授:吳姵瑩Chloe 諮商心理師

Do It!療癒受傷的內在小孩

親愛的,很多人都想知道怎麼療癒內在小孩,我們用幾個簡單步驟和例子,告訴大家你可以怎麼幫忙自己。

Read More
Read More

  • -

方岑談職場:比去與留更核心的問題,是找回做自己的勇氣

作者:方岑Fang Chen 資深顧問

從小我們便一直被教育著:成功是「留給堅持到最後一秒的人」。

一定要努力再努力遇到困難,不要害怕,當然更不能放棄!只要你堅持到終點,縱使過程中滿是累累傷痕,沒關係的!終究會雨過天晴,你會見到太陽­—那是燦爛成功的果實。

一旦你放棄了,勢必必須承受一連串的指責、質疑,甚至是異樣的眼光與外界無情的批判。再強硬的人,也無法抵擋這樣的數落,你有著堅強的外表,卻怎麼也無法粉飾自己內心的受傷。

http://gty.im/143177617

小時候是單純的,雖然有著課業的壓力,但無須煩惱關於「勇氣」或「何謂做自己」的議題。進入的職場後,複雜的環境,總得讓我們戴起面具,才得以應付且生存。人是需要被肯定的、需要別人讚賞的,所以我們好像都在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的立足點,漸漸地我們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活在他人的眼光下,討好著別人,為的只是獲得認同;追求著別人為我們所設立的期待,以此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因為遺忘了自己,我們內心常覺得疲憊不堪;因為太多的假面具, 讓我們忘了真實的樣貌,然後有一天就算我們覺醒,卻也發現自己沒有多餘的力氣去找回「做自己的勇氣」。(推薦閱讀:感覺人生停滯不前?因為你有太多「可是」了。

我們的一生,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在職場,總是在”To leave or to stay.”(去或留) 的問題中徘迴。明明知道自己不愉快,也了解自己不適合,可是卻很難輕易放手說再見。因為放棄了,我們還需要面對責難和眼光;因為離開,我們會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籤。無法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是很痛苦的,但我們可以選擇不用負面情緒與自己對話,永遠抱怨、沮喪、失望,甚至不停止的哭泣,忘了其實放棄也是另一種選擇!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有時候選擇結束,其實不過就是饒過自己。

你知道嗎 ? 放棄需要智慧,放手更需要勇氣,我們都太為難了自己,總以為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是智者。親愛的,不是這樣的,在職場中,「不開心」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我們需要具備更多樣智慧的勇氣,退卻無法讓你成就任何事情。

如果你總覺得無法快樂的在職場工作,那麼你要開始思考「如何找回屬於你的勇氣」。

「勇氣」是可以培養的,只有懂得培養勇氣做自己,職場快樂指數才會提升。

許多職場研究都說明:職位高低是無法決定你的職場快樂指數的,只有懂得勇於做自己,你才會擁有充實的職場生活與愉悅的心。

看到這篇文章之前,或許你從未思考過:如何「培養勇氣做自己」,那就請你從這一刻開始與自己對話,問問自己、傾聽內在的聲音。To leave or to stay不再是你的問題,而是如何培養在職場「做自己」的勇氣!

延伸閱讀:【好文分享】如何成為自己渴望的樣子?接受現況、活在當下,然後療癒成長。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

大腦先生 第17集 鄭進一

鄭進一的心理分析

從六、七歲開始,鄭進一就被視為歌唱神童,比賽永遠奪冠,他唱一晚的收入,可抵爸爸一個月薪水,小小年紀唱出名,在大拇指的讚聲中長大,沒嘗過童年的滋味。歌唱出道的他,隨後在秀場走紅,小提琴、創作、書法無師自通,甚至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家後》一曲,感情上卻始終不順遂。心理專家的分析,讓他看見童年的經歷影響了大半輩子的性格,道破他的內心世界。你不知道的鄭進一,就在《大腦先生》。

鄭進一的話:我的童年跟一般人不一樣,別人學習長大,我是從小就風花雪月,從小看不起小孩,覺得我們在不一樣世界。我沒玩過玩具,我覺得我的智商已經超過他們,六、七歲我去各大場合比賽,在社會上歷練,也比較有優越感,整個學校、鄉鎮都是我最厲害,我從小在掌聲中長大。

 

吳姵瑩:一哥身邊沒有深刻的關係,他跟他自己不熟,他只看到好的,黑暗或脆弱他不願意去看,他跟自己失聯。

海苔熊:對天才來說,這條路是寂寞的,路上雖然有些紅粉知己,但終究還是沒有陪自己走到人生的最後。

邱永林:他有過幾段婚姻及感情,卻跟子女生疏,不管是太聰明或成名過早,他跟別人在一起是不舒服的,他不知道如何跟別人建立親密感。

 

  

Read More

  • -

大腦先生第十九集:曾寶儀

螢光幕前的曾寶儀,總是看起來聰明伶俐,妙語如珠。雖然她的父母與她同在演藝圈,三人在螢光幕前互動親暱,其實卻從未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曾志偉與寶媽在曾寶儀三歲時離異,寶儀與妹妹在爺爺、奶奶的庇護下,與一大群堂表兄弟姊妹一起長大,這樣的成長歷程,對她的心理會有什麼影響呢?最愛的爺爺在五、六年前離開,對她造成重大衝擊,她又怎麼面對呢?你不知道的曾寶儀,就在《大腦先生》。

曾寶儀的話:高中的時候突然覺得我都不開始溝通,就沒有溝通的可能,我從高中開始每一、兩週會寫信給他,寫到大學,他一封都沒回過。我只是單純覺得你不認識我沒關係,但我希望你認識我。

 

心理專家的話:

吳姵瑩:寶儀跟爺爺情感深刻,反而阻礙她對爺爺的哀悼歷程。她會一邊很想念爺爺,卻又會感到糾結,好像一直走不出來,一邊害怕忘記爺爺該怎麼辦?

海苔熊:0到6歲是小朋友養成安全感的時間,也是成年後影響感情,跟父母依附關係的重要時期。好處是寶儀有爺爺跟姨媽作為替代性父母,穩定撫養長大。

邱永林:爸爸在華人演藝地位高不可攀,親密感對她而言很重要,大家庭的親密感能讓她心安。所以在家她常扮演橋樑的角色,把家人緊密連結在一起。

 

Read More

  • -

建立心理界限:如何卸下對方的心防,有效地溝通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相信你們有時後醞釀已久的談話,總是在一開始就面臨層層挑戰…

「我想和你談談我們之間的一個問題」
「你怎麼不先說說你做的那些好事?」
「我做了什麼好事?你說!」
「你….」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其實很多時候事情沒有非常複雜,造成複雜的主因往往是一方的防衛心太重,他害怕面對問題,甚至害怕被指責,導致無法順利展開溝通。長期有負面行為與負面態度的人,經常也是那種會讓問題繼續存在的個性,因為他們不願面對,不認為自己有錯,不想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讓渴望溝通或被聽見的一方,在關係相處中處處碰壁,到處忍讓,最後完全放棄溝通。(推薦閱讀:如何自信溝通?剛柔並濟、軟硬技巧,讓你為自己發聲!)

以上的對話因為沒有聚焦而無法達成有效的問題溝通。
好的心理界限溝通的對話,應該是目標清晰,一次只討論一件事,以下是對話改進後的樣子:

「我想和你談談我們之間的一個問題」
「你怎麼不先說說你做的那些好事?」
「我知道我曾做過讓你不愉快的事,我也很願意與你討論,我們可以一個一個慢慢來,你願意先與我商量一下….嗎?」

我們需要去讀懂對方的防衛與恐懼,在第一時間對方的反擊其實往往是下意識的,當你隨之起舞,溝通就會轉向對方渴望的方向去,例如打迷糊仗,或者用憤怒要你閉嘴。因此讀懂對方的情緒,hold住對方情緒,抓住談話主題其實是需要練習的。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提供一些有效方法,幫助你聚焦在單一目標上:
-事前充分準備
對於對方的反應,不至於感到驚慌,而是接受這是對方個性的一部份,不期待對方會順著自己的心意,而不做任何反抗。當你接受對方是可以有戒心的,事情會好解決的多了。

-有限度地聆聽
讓對方可以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論點和立場,但當對方表達後,你也必須讓他知道,他同樣也要聆聽你的論點和立場。

-鍥而不捨地回到主題
以充滿愛的心去聆聽,在設身處地的體會過,要記得隨即回到主題。不要放棄!若沒有堅持,對方可能會認為只要稍微抗拒,就可以不去面對問題。

-讓對方的戒心成為議題
溫和的說明自己的目的是要與對方商量討論,並沒有要責怪,或審視她的行為。向對方保證,你和他是同一邊的。

-找別人練習
沒有把握的時刻,可以先找其他人演練,他們會點出你沒看到的卻是對方可能出現的反應,讓你在真正面對方時,不會一下子亂了陣腳。

親愛的,對方的防衛其實也渴望保護自己,我們都需要去理解何以他感覺不安全,何以他無法開放自己去對話,而不是對他的防衛指責,因為往往他也經歷過受傷才需要如此強悍地自我保護,願你們都在建立界限保護關係的過程中,也懂得保護彼此的尊嚴和情緒,創造更深刻的關係。

Reference《為溝通立界線-談判藝術技巧》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受傷的刺蝟孩子,等待被卸下心防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2

肯定語:我懂得愛自己,就懂得愛人。

撰寫者:吳姵瑩 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原來愛自己是這麼回事。」
你頓悟般的說著,因為你在分手後,還一直嚷著要別人告訴你,究竟你做錯什麼,究竟你哪裡不夠好,而這些話都出自於你對自己不夠珍惜與疼愛,都來自你對自我要求嚴格而沒看見自己的努力。

其實你就是太努力了,努力到失去自我,在關係中只在意對方的喜好,而忘記自己的需求,你太害怕失去對方,在討好中希望對方讚賞和認同你,卻不願意去承認自己身上的自卑感作祟,需要另一個人來墊高自己的價值。

然後你終於懂得,其實愛自己不是用金錢和物質犒賞,更不是靠另一半的存在來肯定自己的價值,而是在你失落難過時,依舊願意和自己站在一起鼓舞和陪伴自己,在你痛苦難熬時,願意理解這一路以來的辛苦和付出。然後你終於懂得,因為期盼被愛著而拼命付出的愛,是多麽沈重,也才能懂得為何對方會說那句:「對不起,我沒辦法回應你的愛…」。

親愛的,一步步把自己愛回來,在你感受到那股發自內心地疼惜,你就知道什麼樣的愛是輕鬆與自由,什麼樣的關係才是你真正的渴望。

 

Read More


  • 0

免費心理資源: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心理師諮詢輔導服務

親愛的大家,

工作室一直以來收到許多有關心理諮詢輔導服務的詢問,

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機構提供免費的心理資源,

這李為大家提供免費心理師駐點服務的資源給大家,

詳細時間及聯絡資訊請點開下面圖片來查看唷!!

此為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所承辦,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0001

0002

網站連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