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海苔熊

  • 0

渴望被看見又害怕不被接受嗎?你只需要做這三個步驟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很多人都會害怕在關係裡呈現真實的自己,就不會被愛了,所以選擇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但長期下來,由於那個真實的部分一直沒有被看見,所以相愛,但仍感覺的孤單。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告別,從來不可能真正準備好:海苔熊專訪紀錄片《 神人之家》導演盧盈良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告別就是你每一次你都覺得說:「好,我好像已經準備好了!」但是沒有一次是你會真的準備好的。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讀《四時瑜伽》:當你很焦慮很焦慮的時候,記得呼吸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是一個習慣性憋氣的人嗎?剛好我跟柯采岑都是,一不小心就會忘記呼吸。不過,她說這世界有「憋氣可以抵達的地方,也有憋氣無法抵達的地方」,所以真的很焦慮很焦慮的時候,記得呼吸。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小太郎一個人生活》:一個個自我防衛,其實是避免自己受到更多的傷害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總是很堅強,
因為你知道掉下去的時候,沒有人會接住你。

昨天看了最近討論度很高的動畫《小太郎一個人生活》,故事內容描述一個四歲的小孩自己在外居住,身邊的鄰居都是好人,照顧他陪他一起上幼兒園的故事。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看《無神之地不下雨》(下)|為什麼愛得這麼痛苦,還要繼續去愛?

《無神之地不下雨》劇照,三鳳製作提供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那種,愛得很辛苦但是卻無法放下的感情?

以前我總會覺得,這應該只是「放不下」而已,但最近開始有稍微認真唸一點書,才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如果你在感情裡面遇到一個折磨你的人,那麼或許你的個人議題(personal issue)正和對方的個人議題勾在一起。換句話說,在你還沒有好好面對這個議題之前,有可能你會放不下、有可能你會再找下一段感情來填補這段感情的創傷,但終究要過得難關還是得過,否則你永遠也無法長大。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看《無神之地不下雨》(上)|我是為你好?真正的好,只有自己才知道

GTV八大電視《無神之地不下雨》劇照,三鳳製作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小時候,你聽過這樣的話嗎?

1. 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2. 我是因為愛你不想要你受傷,為什麼不聽話?

3. 就跟你說不要想那麼多!

4. 煩惱那些事情有用嗎?會改變嗎?

5. 就跟你說會是這樣的結果,是你自己不聽的!

6. 我有我的苦衷,長大你就會懂!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當生命給你檸檬的時候,先試著切開它吧!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人生許多苦都來自於憂慮。

憂,下面是一個「愛」,上面是一個「百」,我的看法是,或許正是因為你對於現在的某一件事情,有100個愛,有100個在乎,所以才會有覺得憂愁,放不下又過不去。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讀《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一段從敵人變成朋友的心路歷程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關於憂鬱症的書籍很多,憂鬱症患者自傳的書籍也很多,但這一本是少數我看到,從阻抗(resistance)到接納(acceptance)每一個歷程都寫得很清楚的作品。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想要離開關係,你欠的只是一個「開始」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前陣子有個朋友跟我說,她在一個三角關係裡面待了8年,對方已經結婚有老婆小孩了,但她就這麼傻傻的等了8年。對方從出社會、離婚、分居、到要搬過來和她一起住,給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諾言,每次都破滅,最後她終於看清楚了,對方只是想要兩邊都當好人,都不得罪,但卻沒想到,這樣反而才是讓兩個女人都受傷。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矛盾式焦慮:給想被了解又害怕受傷的你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回想你最近的人際關係,有下面的狀況嗎?

1 . 覺得身邊都沒有人懂你

2 . 很害怕真正被了解,擔心自己的面具被戳破

3 . 渴望有一個人,自己什麼都不說,對方就能夠懂

4 . 覺得自己講話的時候,並沒有辦法清楚的表達心裡面的意思

5 . 感覺腦袋裡面在打轉的想法很多,可是要化成語言和文字,就會變成一團亂

6 . 有時候很想要靠近身邊的人,但又很害怕他們真正看見自己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你若安好便是天晴,若不好我陪你到雨中散心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若不好,我陪你到雨中散心

有些日子總是會下雨。

尤其是,如果你好不容易已經一段時間沒有掉下去,你更會擔心「如果掉下去該怎麼辦」。

前幾天我讀書的時候看到了這句話「你若安好便是天晴」,覺得很溫暖,如果有人跟我講這句話,我會覺得很窩心,至少在蒼茫的人生當中,還是有人在意我的。但我又想到前幾天去研習的時候一位講者講一句話:

「有時候我們會被情緒給纏身,想事情都會變得很負面,當你傳一句關心的話,他很可能會想到糟糕的那一面,例如,他可能會說:那我如果不安好,是不是你的世界也會下雨?這樣我是不是就變成你的麻煩?各位朋友,當對方這樣回應你的關心,你該怎麼回答?」

媽媽樂咧,這也太難了,要是我的話可能就會給他一把雨傘,然後不知所措⋯⋯。沒想到現場有個朋友非常有智慧地說:「你可以跟他說,如果你心情不好的話,我就陪你到雨裡面散心。」

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是一句浪漫的話,可能比較適合用在愛情喜劇裡面之類的,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其實這句話有很深刻的意思,它代表「我願意陪你一起等待雨停」,重點不是在雨裡面散步,而是那個「陪伴」。

相較於「躲雨」,好像是在逃避某一種黑暗的東西,一起走到雨裡面,反而是去感受那個「不好」,或許走著走著,心裡面的一些什麼,就會慢慢變得安好。

有些時候我們對於情緒的糾結,是來自於那個「抵抗」,蠻奇怪的是,當我們可以走到情緒裡面,而不嘗試去把它擋在外面,或許很快就會放晴,因為我們少用了一些力氣去阻止事情發生,這個「少用力」就會讓自己和對方都輕鬆許多。

未來是擔心不完的,能夠把握的只有現在。

如果現在就是在下雨,那就好好享受下雨的涼快吧,如果覺得一個人淋雨很孤單,就找朋友一起在雨中散步,散著散著,或許心裡面某些雲霧也會跟著散開。

其實,每天晚上的月亮都是圓的,只是我們不一定看得見,可是就算看不見,在心裡面我們也要有一種相信,相信在烏雲的後面,有一抹黃澄澄、圓呼呼的月亮在對我們微笑。

想像著月亮的陪伴、月亮的微笑,就算你的世界不那麼安好,寂寞也不會來打擾。

#標記你想陪他的朋友

#或者是你想跟他說這段話的朋友

 

陪伴你成長:【熊標加味抗焦丸】帶你掌握安全感,讓心恢復平靜的八堂課

 

延伸閱讀:對自己溫柔,就不怕別人遠走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1

對自己溫柔,就不怕別人遠走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如果有人傷害了你、拋棄了你,或背叛了你,都只是他們的個性使然,與你是否值得無關。」 – —Christopher Walken

當時在盧美妏的塗鴉牆上面看到這句話,覺得手很癢就把它抄下來,好像心裡面有一些什麼東西變得安穩了起來。

 

如果你也是那種習慣「壞事內歸因,好事外歸因」的人,別人對你不好,你就覺得是自己不好;別人稱讚你好,你就覺得一切都是運氣好,那麼不如練習一天就好 – —把「好事內歸因,壞事外歸因」,有人糟糕的對待你,你就想像是他吃了炸藥;有人說你表現得很棒,你就跟他說謝謝,笑一笑。

一開始做這件事情很難,但是幾次以後,你就會發現,誰的世界都會有雨天,但別人的世界下雨,並不代表你不值得放晴。

我的觀點跟 Christopher有點不一樣,我覺得,有人背叛、拋棄、傷害你,有可能是他的個性,也有可能是他的遭遇,或者是還有其他的可能,但無論如何,都不妨礙,你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尤其在你身邊總有一些人用很苛責的話來對待你、開口就沒有好聽的言語、甚至看到你就要酸你的時候,你更要對自己寬容一點。

對自己溫柔,就不怕別人遠走。

晚安。

 

 

陪伴你成長:【熊標加味抗焦丸】帶你掌握安全感,讓心恢復平靜的八堂課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為自己發聲,找回心中的公平正義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社會安全感:孤單寂寞覺得冷?三個問句,找回生命的溫度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人生在世,總是有幾個不是那麼晴朗的日子、不是那麼善良的人擋在你前面,有時候都會覺得自己真的是招誰惹誰了,何以要面對這些不堪?

這種時候你可以嘗試想個溫暖(warmth)、讓你有連結感的人(connectedness)*,像是你可以在心裡面跟自己說這些話——

1.我知道我身邊有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可以尋求他的意見或指導,他是⋯⋯

2.我知道我身邊有一個樂意幫助我的人,在我需要的時候會伸出援手,他是⋯⋯

3.我知道我身邊有一個親密的人,在我覺得沮喪的時候我可以向他尋求情感上面的安全感,他是⋯⋯

嘗試想想這種「還好有你」的感覺,並且感謝他們在你生命當中給你帶來的溫暖,那些寒冷的日子,也會透進陽光。

不堪的日子總需要朋友的支持。
如果這個時候腦袋裡面出現「我不想要麻煩別人」或者是「我才不值得他們幫忙」這種想法也很正常,那麼不妨跟自己說:今年還很新,讓我先用一下「被幫忙」的額度吧!

其實如果你願意展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vulnerability),能夠好好的感受被擁抱的溫度,而不是一直想著自己虧欠了多少、愧疚了多少,你會發現其實你並不孤獨。

而且,你的脆弱是你的解藥。

*Kelly, A. C., Zuroff, D. C., Leybman, M. J., & Gilbert, P. (2012). Social safeness, re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maladjustment: Testing a tripartite model of affect regulatio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36(6), 815-826.

 

 

陪伴你成長:【熊標加味抗焦丸】帶你掌握安全感,讓心恢復平靜的八堂課

 

延伸閱讀:海苔熊談自我溝通:心裡糾結過不去時,幫自己拉張椅子。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如何兼顧彼此差異又能好好溝通?提供你經營感情的八個方法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上一篇(親密關係溝通學(上)榮格論人格類型:內傾、外傾、思考、情感、實感、直覺,你的情人是哪一種? )分析了不同種的榮格人格類型,你會發現每一個人的個性都大有不同,也因為這樣,常常會出現一些溝通上的困難。怎麼樣才能夠兼顧彼此的差異,又能夠好好溝通嗎?

以下幾個是我整理自鄧醫師建議的方法:

伴侶溝通的八個方法

1. 伴侶相處的時候可以想想,為什麼自己對於不擅長的功能這麼不擅長(童年的時候發生什麼事)。

2. 也可以嘗試開發自己不擅長的部分,或許比較能夠和你不同類型的人相處。

3. 為什麼有些人讀了這麼多心理學理論卻沒有用,感情還是一塌糊塗?主要的差異在於,你把心理學當成是「一面盾牌」還是「一作橋樑」。當你把心理學當成是盾牌,遇到跟你不同個性的人,就會幫彼此貼標籤說「我是直覺型,細節勿入」,這樣反而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建立。如果我們把心理學當作橋樑,那麼這個學問就變成一種互相靠近的學問,而不是隔離彼此。

4. 了解「成長」跟「勉強」是一體兩面,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也可以同時開發自己不擅長的潛能。

5. 溝通的時候先檢視自己的態度,不要一副「你有什麼事你就拿出來講啊,我願意好好跟你溝通、我願意聽你講,你不要都悶在那邊不講!」,光是這樣的一句話,就有可能會讓對方產生壓力、覺得很難開口。有些時候並不是因為對方不願意跟你溝通,而是因為你的「氣勢」一出來,對方就退縮了。

6. 不要太快排斥或者是攻擊別人,因為你攻擊的那個東西,很可能是你不擅長,但是你有潛力可以再開發的東西(例如直覺、第六感)。但這兩邊的人其實是互相需要的,因為代表不同的功能。

7. 溝通並不是唯一的方法,有些時候給予彼此空間也是一種方法。如果你有一個想法很想要趕快跟對方說,願不願意忍耐個五天、十天,等整理好之後再跟對方分享?或者是,你自己就是一個不習慣把感覺說出來的人(外傾型),那你願不願意感覺那種「對方嘗試要跟你溝通但是你把門關上」的那種感受?當他覺得孤單、當他孤單太久,他可能覺得忘記你對他的愛。

8. 情感型的人通常在跟思考型的人相處的時候,會覺得對方都不能夠「理解」他的話,真正的情況是,對方無法「感受」他的感受,這是他能力上面的一些限制,由於他習慣用邏輯來思考問題,總是想要解決問題,所以情感型的人就會覺得自己的情緒沒有被安撫到。但是,兩個人為了希望能夠在同一個平台討論,情感型的人很容易假裝自己是在用邏輯討論,可是他的講話語氣還是懷抱著很多的情感,並沒有說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同樣的,思考型的人也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很理性,說自己在就事論事,可是實際上在他內心當中也有一些情感,隱藏在語氣當中。於是,一個假裝思考型的情感型人、與一個假裝情感型的思考型人,反而沒有辦法好好溝通。所以,如果能夠看到不擅長的那個部分,溝通起來也會比較順暢。

9. 溝通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重點不在於我們有沒有「溝通成功」,而在於我們有沒有誠意、有沒有動機願意跟對方進行溝通。

10. 當我們把彼此的差異放在心中,想到彼此的不同,並且願意用對方的角度,嘗試看看自己不是很習慣的溝通模式,或許那些看起來很困難的接觸,有機會變成彼此之間的橋樑,把眼前的黑暗照亮。

 

 

陪伴你成長:【熊標加味抗焦丸】帶你掌握安全感,讓心恢復平靜的八堂課

 

延伸閱讀:建立心理界限:如何卸下對方的心防,有效地溝通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從榮格論人格類型:你的情人是內傾、外傾、思考、情感、實感、直覺的哪一種?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榮格的人格類型」一直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每一次讀的時候都覺得頭昏眼花,而且還不知道自己唸的對或不對,書上的解釋都很抽象,越看頭越糊。

(圖片取自林仁廷心理師《【諮商信念】簡論「人格功能:榮格的心理類型」》一文)

知道強者我朋友前幾天推薦我惠文的這個這影片,我才發現原來她竟然有拍攝相關的說明,而且每一個軸向都有精細的解釋。

(圖片取自《【心理學】榮格人格類型(三):四種功能1–優勢功能與劣勢功能》一文)

下面是我這系列影片的觀看筆記,也分享給大家。

人格類型

1.內傾/外傾

這是指和外界互動的一種基本態度。能量流向是朝內還是朝外,比較容易受人際關係和互動吸引,還是比較關注自己的內在?

外傾型:能量關注在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習慣跟其他人討論,可以從和別人的互動當中覺得舒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我怎麼看別人、在聚會的時候會想知道「我是不是能夠找一個人互動對話」。盛俞跟著外在的環境變化來變化自己,就像變色龍一樣。這些人容易與外界連結,與別人交流跟互動。

內傾型:有心事的時候他們第一件做的事情是退回自己的堡壘,對他們來說,心裡面有一扇門,這扇門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可以打開的。當感情產生爭執的時候,他們傾向先退回自己的空間、不要產生衝突。比起立刻跟你討論,他們習慣先消化自己的情緒,釐清感受之後再跟你溝通。跟這樣的人互動,比較不適合立刻幫他貼標籤(他可能會覺得:我自己都還沒有搞懂我自己了,你就在那下指導棋,說什麼我是被原生家庭影響之類的)。

一般來說,這兩種個性的人雖然有很多的不同,但又很奇怪經常互相吸引,有一點像是彼此互補的感覺,因為外傾型會有很多的想法、很多話,另外一個人(內傾型)只要認真聽就好了,如果另外一個人也很多話,那可能會太吵XD;可是在一起久了之後,外傾型的人很容易覺得內傾型的人很悶,為什麼都是我在說話,你都不表示一點自己的看法;內傾型的人就會覺得外傾型的人太吵,想要清靜,可能會露出不耐煩、輕蔑的表情等等。

「好啊,我也可以不講,可是我不講你也不講,難道要這樣子耗下去嗎?然後我不講你又在那裡不開心⋯⋯到底想要我怎樣?」外傾型的人可能會這樣覺得。難道這就是因為誤解而在一起,因為了解而分開嗎?並不是,我的想法比較是,因為對方是你的陰影,所以你會被你的陰影吸引;但同時對方也因為是你的陰影,所以當陰影變得比較巨大的時候,你會覺得討厭、難以接受。

兩個人既然要在一起,就得理解「對方習慣的溝通模式和自己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習慣一直說話,就練習給他一點空間;如果你習慣悶在心裡面先想清楚,可能就要練習把自己的感覺講出來。

 

 

2.思考/情感

這是指在理性上面判斷事情的方法,是習慣用思考(Thinking)還是習慣用情感(Feeling)來判斷。你覺得哪一種東西有價值?如果你覺得邏輯比較有價值,那麼你比較偏向思考型;你覺得人情比較有價值,那麼你可能就傾向情感型。

思考型(Thinking):慣用邏輯、理論、推演、因果,你和他討論事情的時候,他會跟你講這件事情要怎麼做,才能夠「有效果」,邏輯上是怎麼樣才通;很多時候,他忽略掉人情、還有人際之間互動的時候有的一些潛規則,沒有重視到別人的感受。當然,他也可能會不小心沒重視到自己的感受,例如自己講話的語氣明明很生氣,但卻說「我沒有在生氣呀!我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情感型(Feeling):會在意自己的感受也會在意別人的感受,也就是說,當你在跟他們溝通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可是我就是覺得心裡不舒服啊」、「你都沒有想想我的感受!」,對這些人來講,他們會偏向事物帶給他們的感覺,而不是理論上或者是邏輯上有道理的判準。

比方說,你們一群人一起出去,情感型的人可能會把感受放在第一位,抱怨「這家店的服務態度很差,店員都臭臉」,但思考型的人可能會說「我覺得還好耶,他們該送的餐都有送到,而且餐點CP值也很高。」結果你會發現兩個人可能會因為喜不喜歡這家店、下次還要不要再去而吵架,可是兩個人根本沒有在同一件事情上面討論。

 

 

3.直覺/實感

如何去知道事物的存在。直覺型靠的是第六感,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很多的跳躍、新的想像、創新等(從小被鼓勵探索和想像),或者是天生第六感強。實感型的人靠的是看得到、摸得到,具體的、有數據的這些可以測量的東西;很重視細節、繁瑣,而且對於嚴謹和規則很在意(從小父母要求自己不可以出錯)。

Combo內外傾

外傾直覺:擅長看到機構的願景未來,印象派,只會說感覺好好但是卻沒有辦法仔細描述那個「好」是什麼

內傾直覺:先知(和內在靈性連結緊密)

外傾實感:美食家型,吃一個東西可以告訴你裡面有哪些配料;到一個地方會記得那個地方所有的細節。

內傾實感:藝術家型,可以把內心的感覺用很細緻、感受的方式呈現出來。

 

 

陪伴你成長:【熊標加味抗焦丸】帶你掌握安全感,讓心恢復平靜的八堂課

 

延伸閱讀:焦慮型依戀:你追他跑的關係,是你安心的姿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解析《新十二生肖》:改變,為什麼這麼不容易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最近在上榮格,所以開始看過去的一些童話、神話、還有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故事,結果找到了這個!(千奇百怪的世界~藏著太多地奧妙~)

截圖自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7tEhTUzQE

關於這個《新十二生肖》,我以前看都覺得很蠢,貝瑪好不容易收集了12個生肖,沒想到全部被魔王打死了,然後最後她用哪一招「大日如來佛光普照」 就直接幹掉魔王。

截圖自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DWuDyAtAE

那為什麼不早用這一招呢?

為什麼十二生肖都死光?

其實如果把整個故事看成是一個「大夢」,或許裡面的每一個生肖角色、都代表一個人內在的不同面向,膽小奸詐的自己(耗子)、固執忠心一個極致的啞巴(狗)、驕傲不可一世的龍種等等⋯⋯,甚至連貝瑪都有可能是內在的一種力量(我猜應該是self),她試著讓不同面向的自己可以整合團結起來 — — 其中當然也包含了代表邪惡的蛇姬和魔王。

有一句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的話叫做 「魔王,你贏了!」

截圖自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DWuDyAtAE

現在想想或許有別的意思 — — 當你承認內心黑暗面的存在,並且不再抵抗的時候,這樣的一種允許、反而能夠換來一種自在和坦然,光明的一面就會慢慢長出來,如來就會出現了(無限腦補中XD)。

我記得巴哈上流傳一個結局的詮釋很厲害(這裡),意思是說這些生肖們就像是祭品一樣,全部獻祭出來之後,才能召喚如來佛祖(所以一切都是貝瑪的陰謀啦!)

不過,如果從神話或者是煉金術分析的角度來看,我的想法是,所有的角色都死了(就連貝瑪自己也跳下去洞裏了),卻也因為這樣的死亡,最後才能重生。

改變的困難

寫著寫著突然想到,今天我的心理師跟我討論到改變的困難。圖案裡面的黑色小人是我目前的狀態,還在抗拒改變中。如果要往前進,得突破舊有僵化的狀態,會失去一些東西,但也會昇華成新的東西。

從煉金術[1][2]與英雄之旅[3]的角度來看,改變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當我們要做出改變,勢必內在的某一部分會跟著一起死亡。這個「死亡」可能是某種習慣、可能是某段關係、可能是要離開某個地方、也可能是要放棄某種執著。如果我們逡巡不前,維持現狀,就可以用某一種行屍走肉的方式活著,但就會繼續受到陰影的籠罩支配。

只有經過某種程度的死亡,才能夠召喚新生。當然,要做出這樣的犧牲,勢必要有非常大的勇氣,所以這一趟旅程,也是貝瑪聚集勇氣和愛的旅程(好啦,這樣想就比較不會那麼腹黑了),換句話說,在改變的過程當中或許我們沒有辦法太急,唯一能夠做的事,就是從身邊的人當中持續獲得支持和關愛。就像先前大家瘋傳的簡報一樣,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時區,每段故事也有他的自己旅程和時間,沒有人會白白浪費,也沒有哪一個部分的自己,會白白的死去。

你最不敢踏足的洞穴中,藏著你所尋找的寶藏(The cave you fear to enter holds the treasure you seek. )──Joseph Campbell

雖然,也沒有人能夠預料,下一刻會有什麼阻撓,但在極大的痛苦和阻撓之中,或許也蘊藏著機會翻身,向死而生。

Read More

  • 0

讀「關係物化」:你相信自己什麼都不做,就有價值嗎?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曾經進入「物化的關係」嗎——你覺得你只是一枚棋子,任由他擺布,你覺得痛苦,但是又無力退出,留下雖然沒有比較好,但離開你又有巨大的罪惡,所以只好日日夜夜,變成抖M,繼續順應他的要求,成為他的奴僕⋯⋯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我不配」症候群|你真的願意跟這樣的我在一起嗎?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這篇文章我想要談一談關係裡面的一種感覺,叫做「我不配」[1]

● 我不配和你在一起

● 和我在一起只會拖累你⋯⋯

● 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個麻煩?

● 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

● 你願意和一個有病的人在一起嗎?

● 我賺的錢只有這樣,你真的不會嫌棄我嗎?你家人真的能夠接受我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怎麼愛自己?先從「允許自己可以睡得自在」開始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今天做了一件自己都覺得很棒的事情,就是睡午覺。想像自己是野比大雄,躺下進行深深地睡眠,像發懶豬一樣打呼。

儘管有很多的稿子還沒交、論文進度落後、待辦清單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但我很開心我願意做(而且想做)的第一事情,是對自己的身體好。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人生,以你喜歡的樣子過活,才算真正的活過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最近遇見了一本很有個性的書《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在我開始閱讀之前,這本書已經變成非常紅了,在博客來都蟬聯前幾名。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情緒心理學:笑,是CP值最高的心理治療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前幾天蔡璧名老師說,笑是照顧自己健康最經濟有效率的方式,那時候我們還在講座上面練習笑。雖然「臉部回饋假說」後來被推翻了,但今天我又學到了另外一個有趣的東西—社會支持。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失控的新冠肺炎!讓你增加控制感的安心筆記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今天中午陪我阿嬤看新聞,全部都是2019-nCoV(俗稱武漢病毒)疫情的新聞,搞得我好緊張,聽到心理師毛毛兔說她去買口罩的時候,她喜歡用的牌子已經用光了,內心更是百感交集。

俗話說,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病毒,而是我們的心魔,所以為了安穩自己的心,我特別詢問了身邊幾個科普界的朋友兩個我最關心的問題: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懂得感恩的人不會憂鬱」?小心!你已正在譴責憂鬱是當事人的問題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懂得感恩的人不會憂鬱。」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被這句話給洗到,由於聽起來實在是太令人生氣了,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打回去,不過最近我的督導說要對自己好一點,所以我就休養生息,做自己的事,可是總是覺得心裡面哪裡怪怪的。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讀《他們都說妳應該》:你是習慣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其實這本書裡面寫的,都是你我很熟悉的事。但生命當中最恐怖的事情就是「熟悉」。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斷搜尋不被愛的證明?《尋找金鐘旭》帶你面對充滿恐懼的自己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面對愛情,你擁有著下面這樣的信念嗎?

  • 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一定會出現,並且相信,若真的是這個人,再多的錯過也還是會再遇見[1]
  • 一方面渴望愛情,一方面又不相信愛情
  • 默默的暗戀或喜歡一個人,可是當你知道他可能喜歡你的時候,就會逃走
  • 想要跟一個「超級完美」的對象在一起,如果真的遇到了這個人,會用各種「測試」來證明對方並沒有那麼完美

《尋找金鐘旭》劇中的女子趙娟華就是這麼樣的一個人(以下有雷),表面上是一部在找尋初戀情人的舞台劇,但實際上其實是一場面對內心恐懼之旅。

要找的其實不是金鐘旭

故事描述一個即將「年齡拉警報」的女孩,被父親逼迫者要趕快找人結婚,她才想起9年前的那段初戀、像是真命天子一般的邂逅,求助於失戀事務所的男子趙誠彧,一路上歷經了各種波折,多角人(顧名思義,史上最忙碌的配角,一個人演21個角色)的各種幫助跟阻撓,最後雖然找到了金鐘旭,但結局卻令人意想不到(賣個關子,大家可以進棚去看戲)。

整個劇看下來,不論是歌舞、氣氛、都十分有趣,真的就像是百老匯一樣,而且厲害的是只用三個人就製造出這種歡樂的氣氛;可是前半段劇情實在是有點枯燥乏味,總覺得好像一直重複在繞圈圈、在一些沒有結果的地方找尋答案,劇情緊湊但是卻很零碎,大概前面一個多小時都是這樣(我後來終於懂為什麼會是這樣安排了,等不及的可以跳看最後一段)。

一直到劇情進入尾聲,才出現一個巨大的轉折,眾人終於了解(以下大雷)娟華之所以一直找不到金鍾旭,並不是因為這個人有多難找,而是她心裡面對於愛情的恐懼,讓她「根本不想要找到」。

假疏離者:恐懼親密又渴望關係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恐懼呢?

前幾天對岸知名的心理部落格Knowyourself 寫了一篇文章「假性疏離者」[2],主要在談不安全依戀[3]的人的愛情,我轉到粉絲團上面獲得巨大的回響,好多人點頭如搗蒜說自己認識這樣的人,或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我猜娟華或許也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有一種複雜而矛盾的心情是:

內心深處是渴望被人愛、渴望遇到一段美好的感情,但內心又有另外一股力量阻止自己這麼做。

阻止自己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 遇到一個可能不錯的對象的時候,就用各種方法「測試」他,來「證明」對方並沒有那麼好。
  • 對愛情有一種「全有或全無」的想法,如果他不是我的真命天子,就什麼都不是,沒有中間的可能[1]。
  • 自己靠近對方沒有問題,但對方如果主動想要靠近自己,就會下意識地很想要彈開,甚至跟自己說:他其實沒有那麼喜歡我啦,他只是比較客氣或禮貌而已。
  • (還聽過一種更扯的)刻意把自己吃得很胖,或者是很沒有吸引力,證明自己「果然沒有人會喜歡」[4]。

「他們期望對方能拯救自己,期望對方可以完全地讀懂自己,真的就像尚未見面的『另一半』一樣,使自己完整。」(引自:[2])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透過這一次又一次的測試,他們終於證實。我果然是沒有人愛的,關係果然是不可信賴的。然後在這樣的一種失望當中感到,相當安心。

只要不開始,就不會結束

不過,當他們遇到一段真正讓他們心動的感情的時候,也可能啟動另外一種有趣的防衛機轉,就是拿著玻璃罩把那個回憶給罩住,避免任何的測試去破壞它。

在「尋找金鐘旭」的劇本裡面,因為回憶實在是太完美、太美好了,為了避免「測試之後的失望」,娟華遲遲不敢真正去面對這份感情。一方面想要找自己的初戀情人,另外一方面不敢「真的踏上旅程」,她害怕如果對方變了、或者是自己變了,該怎麼辦呢?如果回憶一直停留在那個美好的階段,那麼就永遠不會變質了。畢竟世界上最難戰勝的情敵,就是回憶。換句話說,只要他不要太努力的去尋找,甚至不要允許對方被找到,那麼那個腦袋裡面的幻想就不會破滅。

然而,這還不是最深的恐懼,我之前在「迷因課本」看到的一張圖,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娟華這種「渴望遇見真命天子,但又不願意抓住機會」的複雜心情。

圖片翻攝自:迷因課本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既然想要被愛,為什麼不努力呢?那是因為在努力之前,就先預設了可能的失敗,所以不期不待不受傷害。講雖然是這樣講,但真正有這種想法的人,內心其實還是有一個很小很小很小的期待,期待一種奇蹟會發生。

就算奇蹟發生,也可能會給對方各種測試、或者是跟自己說:「這次只是運氣好而已,他如果知道真正的我的樣子就不會愛我了」。只要這樣想,就可以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畢竟已經把自己丟在最慘的地獄,沒有比更慘還要慘的了。

所以在這兩種矛盾之下,一方面不想要做任何事情來避免可能的傷害,但另外方面又無法避免自己其實還是想要被愛的那種複雜心情。就像我常常說的那句話:毛很多的人,往往有一個想要被愛的靈魂。

而他們所生出來的那些「毛」,就像孫悟空的毛一樣,吹口氣可以幻化成各種小兵小將小猴子,用來變成他的助手,或者是成為阻擋他邁向真愛的敵手。

 

多角人:每一個角色,都是她自己的投射

插播一則重要消息。我剛開始在學榮格和讀夢的時候,得知了一個天大的消息—你在夢裡面所有出現、看見的角色,都是內在自己一部分的投射[5][6][7]。

而這樣的一種觀點,也可以用來詮釋一部神話、童話、動畫、戲劇、舞台劇、音樂劇等等。回到正題,雖然《尋找金鐘旭》這部片裡面有24個角色之多(而且多角人一個人Carry了21個),娟華看似是裡面唯一一個只有擔任一個角色的人,其實才是「分身最多」的人(如果你看不懂這一句,可以繼續往下看)。

  • 當她回憶起跟她一起搭飛機的那個金鐘旭,一起到沙漠裡面邂逅,那個男子其實是她腦海裡面對於真命天子的想像。所以某種程度上,那個「金鐘旭」並不是金鐘旭本人,而是她腦袋裡面的一部分,也是她記憶的分身。
  • 這也是為什麼趙誠彧(尋找初戀事務所的經營者)會跟金鐘旭是同一個人來演的(不過,趙誠彧有戴上眼鏡),這裡有兩面的意義。趙誠彧與金鐘旭在長相或者是個性(貼心)上面類似的部分,或許是他對於理想對象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想像;可是兩個人不一樣的部分,也代表著她腦袋裡面的這個想像,隨著這九年來的時間,以及與真實的趙誠彧相處之後,做了一些變化跟調整。

最後是多角人。這個論述有點複雜,所以要花一整段來說明。在討論這個角色之前,我想問問看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是:

你做了一個夢,可能要趕一個會議或者是考試,可是過程當中有很多事情來阻撓你,可能是公車沒搭上司機叫你坐下一班、鉛筆斷了跑去書局買但是老闆慢慢吞吞的、一個老婆婆跑來跟你問路、爸爸叫你突然去擦桌子等等⋯⋯。

在這樣的夢境裡面,公車司機、書局的老闆、老婆婆、還有爸爸,其實都是你內在的一種投射。是什麼東西的投射呢?

你內心可能有一股力量很想要達成某個目標(考試或者是完成會議),但是另外一股力量又對於完成這件事情有一些擔心(如果考上了自己真的能夠把書念好嗎?如果會議結束並且表現不錯,升遷了之後,自己能夠勝任這個角色嗎?)這些擔心就會轉換成公車司機、書店老闆、老婆婆、跟囉唆的爸爸,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阻擋你去完成那個目標。當然,你內心想要完成目標的那個力量,也會召喚他的「友軍」,你夢裡面可能會出現一個好心的計程車司機、願意借你鉛筆的同學、與「叫你趕快去考試不用管桌子」的母親。

 

住在恐懼最深層的東西

有了這麼一大串先備知識之後,再來看多角人這21個角色,會發現其實裡面出現的這麼多光怪陸離的各種人物場景,有些想要幫助娟華,有些想要阻擋她,但不論是誰,都在這場「夢」裡面扮演著一定的、推進劇情的力量。而前面說為什麼前半段的劇情會顯得有點枯燥、瑣碎、卻又很緊湊呢?如果你把它理解成一場夢,是不是就變成合理許多?

在夢裡面,我們經常在重複的地方一直打轉、做一些徒勞無功的事、繞了一圈才發現原來事情的答案就在原點,這不就是《尋找金鐘旭》的劇情嗎?

有句話說「迷路原為看花開」,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你所繞的那些遠路,都是必須的遠路,因為在你內心深處巨大的恐懼之前,還沒有足夠的勇氣讓你可以一腳跨越,所以你需要在夢裡面找好多人來跑龍套,陪你一起化解心中的焦慮;所以你需要在現實環境當中,去那些根本不可能的地方、找那些你絕對不會愛上的人、背著自己心的方向走一段路,然後到某一天,你再也無法忍受自己這樣下去了、或者是你身邊的人點醒了你,才願意轉身,面對那個你本來就應該要面對的恐懼。

所以住在恐懼最深層的東西不是別的,就是你自己。

我原先以為《尋找金鐘旭》只是一個平凡的愛情音樂劇,一下就過了,不過仔細想想,才發現它就像是一場夢,一場讓女主角覺醒的夢,夢裡面各種幻化出來的角色,只是為了讓她開始一點一滴的去觸碰那個,他一直不敢解開的恐懼。

就像是整個夢境裡面最後有一個智慧老人所說的一段話「緣分要抓住才能變命運」,如果這個老人太早出現,這句話就像教條一樣根本不會被聽見;但在經歷過這一連串疲勞的事情之後,這句話走進了男女主角的心裡,讓他們終於開始面對自己的議題。

如果你深深知道自己對於愛情有一個巨大的恐懼;如果,你知道自己最大的敵人是內心的逃避;如果,你在尋找愛情的路上,真正的目的不是不是「找到」而是「找不到」,藉此來驗證自己果然不值得被愛,那麼或許在這部原創音樂劇裡,你有機會看到那個同樣恐懼,卻又有能力夠越過恐懼的自己。

官網連結 https://uevent.udnfunlife.com/FD2019/

 

「尋找金鐘旭」最後一週倒數演出資訊

  • 演出時間:~2019/9/22(週一 休演)
  • 週二~週五 19:30
  • 週六日 14:00 18:00
  • 演出地點:信義劇場Legacy Max

(台北新光三越 A11 6F)

延伸閱讀

[1]研究顯示,相信「愛情命運觀」(destiny beliefs)的人比其相信「愛情成長觀」(growth beliefs)的人,更容易用「人間蒸發」來結束感情(Ghosting,ending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by unexpectedly cutting off all contact)。是不是根本就是女主角XD! Freedman, G., Powell, D. N., Le, B., & Williams, K. D. (2019). Ghosting and destiny: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predict beliefs about ghosting.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6(3), 905–924.

[2]「對你冷漠,是怕被發現太喜歡你」你也是假性疏離者嗎?

[3]這本書由詳盡的介紹,還有解方 Bornstein, R. F.、Languirand, M. A.(2019)。適度依賴:懂得示弱,學會從信任出發的勇敢(HEALTHY DEPENDENCY: Leaning on Others Without Losing Yourself)。台灣,台北:寶瓶文化。

[4]Hari, J. (2019)。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重新與世界連結 走出藍色深海(Lost Connections: Uncovering the real causes of depression and the unexpected solutions)。 台灣,台北: 天下生活。

[5]Stevens, A.(2006)。大夢兩千天 :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多少夢?(Private Myths:Dreams and Dreaming)(薛絢譯)。台灣:立緒。

[6]李映嫺、潘世毅 (2009)。 榮格心理學與釋夢初探。諮商與輔導(288),頁 6–8+5。

[7]李佩怡 (2009)。 生命整合之道-榮格思想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提供的洞見(一)。諮商與輔導(288),頁 31–34。

 

 

 

延伸閱讀:情緒心理學:直視恐懼,讓它無所遁形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致親愛的孤獨者:小玉》真正的孤獨,是不被了解的那種苦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孤獨,並不是沒有人跟你在一起,而是你無法跟想在一起的人在一起。」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他怎麼可以這樣?其實你真正生氣的是「你無法接受的某部分自己」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是豬嗎?你有沒有腦袋呀!」一個孩子似乎不小心把一杯珍珠奶茶弄到了,媽媽氣急敗壞地去找捷運的人員來幫忙清理,旁邊的路人一邊談論,媽媽的眼神多麼的兇狠。

「你剛剛拉我……」孩子把責任推給母親,然後母親也責怪孩子,果然是一門忠烈。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濫好人:你已習慣在別人的需求裡當個好人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喜歡它嗎?」督導問。

「也說不上喜歡或不喜歡,其實就是⋯⋯(以下解釋500字)」

「好像要你表達『喜不喜歡一件事』不太容易對不對?」督導說。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人,其實是已經習慣,在別人的需求裡,當個好人。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總是忙不停??小心!你是「散財童子」的高危險群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覺得自己一小時值多少錢?

一個心理師朋友這樣問我。她的價碼是每個小時2500,所以她的每一個10分鐘,都價值$400以上。

時間就是金錢
所以總是在窮忙的人
應該是散財童子來著

愛自己
就從珍惜自己的每一秒開始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正因為你是孤單的,才能與人相遇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在弟弟的桌上發現這本書是在他去員工旅遊的那天晚上。平常喜歡打電動和看YouTube的老弟,二十多年來讀過的課外書屈指可數,書又不厚,就索性拿來讀了一陣。結果第一句就敲進我心裡:這本書,是寫給心中懷抱著「不安」與「寂寞」的朋友。下面是這本書的一些筆記與想法。

Read More
Read More

  • 0

花若芬芳,蝴蝶自來?給那些總覺得自己吸引到蒼蠅的人。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回想你與伴侶(曖昧/喜歡的人)相處時,有這種「小動作」嗎[1]?

  1. 要他把所有空閒時間花在你身上
  2. 跟他說你不能沒有他
  3. 給他「最好」的東西,比方說用你一個月的薪水幫他買生日禮物
  4. 宣示主權,當其他人在身邊時,你會握住他的手
  5. 當別人看著他的時候,你會冷冷地瞪著那個人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為什麼你總是在一個不值得的人身上,花那麼多時間?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在玫瑰花身上花的時間,使它顯得如此重要

繼10隻滑鼠之後,我的3C人生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奇蹟,就是在二手商店9999買了這台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過保筆電小白,只因為她的外型優美、方便攜帶,然後我也為了她稀少的可憐的輸出口,訂做了玫瑰花的玻璃罩: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現在這樣就很好》-15個面向自己自卑的方法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此文很長,但如果你是沒自信的人值得一看!

我只能說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點頭如搗蒜!我還不算是那種「想太多」的人,倘若你是很多小劇場的「業主」,那麼你大概在閱讀前半本書[1]時,會很明顯的感覺到作者根本跟你一樣病得不清!剌來吧,看一下你的人生是否有這些經驗(以下整理自書中內容):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歲末反省:檢視今年過得如何的三個問題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嘿,最近過得好嗎?」吳鳳說。

在攝影棚做跳一段時間,不論是錄什麼節目,只要有機會遇到吳鳳,他就會(用他不標準的中文)這樣打招呼。

雖然我每次都會回答他「還可以啦、還過得去啦法!」畢竟是在錄影之間的空檔遇見,無法聊太多,但每一次他這麼問的時候我都不得不去思考這個一直以來我逃避的問題:最近我過得好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悲劇心理學:你也活在自己的悲劇裡面嗎?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今天洗貓沙盆的時候書掉下來,意外的看到了這本買了很久的、古老的、卻一直沒有時間翻開來的《悲劇心理學》。突然頓悟了,為什麼「仙劍奇俠傳一」對我來說影響這麼大。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什麼樣的人會買十隻滑鼠?買東西,反映了你的人際關係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我有種病,同樣的東西會買很多個,儘管有些東西是用不到的,例如三部筆記型電腦、10個滑鼠(畫面中只有4個,想知道原因請的看到最後)、六個耳機(其中三個是無線的)、五個行動電源、無法算數量的充電線⋯⋯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情說愛:還能再愛嗎?一次了解8種親密恐懼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想像你對於感情,有這樣的恐懼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性說愛:身分差異懸殊的情侶,能在一塊嗎?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我覺得我們之間完了。上回母親節,我同她媽媽一起吃飯,才剛坐下來一直還沒熱,她媽媽就噼哩啪啦問了我一堆問題,問我打哪來的、老家在哪裡、工作幾年了,現在一個月掙多少等等,我跟她都老實說了,並且請她別擔心,我會賣力幹活⋯⋯結果我話還沒說完,她就轉過去對我女友說:媽是擔心你吃苦啊!」李平說到這裡滿臉無奈,嘆了一口氣望著地板。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為什麼要傷害我?有時候欺負,是沒有理由的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幾年前,他養成了拔頭髮的習慣。

受傷的毛囊,流血的頭皮,結痂以後,他會用指甲摳掉。反覆如此,所以傷口從來沒有好的一天。

就像幾年前他高三的時候所受的傷一樣。

那年,他是全班唯一沒有被加入Line群組[1]的人,老師指著他的鼻子大罵:「你是白痴嗎?我在群組說了多少次了,你是故意忘記,還是要氣我?」

台下傳來同學的竊笑,還有人食指擺在嘴唇前面,叫大家不要笑太大聲。

沒關係,無所謂,他已經習慣了。只是,那天中午他連飯都沒吃,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個不值得吃飯的人。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兩種拖延症:是什麼讓你「明明知道,卻做不到」?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有下面的狀況嗎:

  • 你看過很多書,知道要先把大的任務切割成小任務。於是接下一個案子之後,設定好的計劃、平均分配了需要完成小任務的時間,沒想到還是在死線的最後一天才趕出所有的東西。
  • 你看過時間規劃的重要緊急N字型方法,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仍然先做「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因為你享受待辦清單上面少一個事情的感覺。
  • 事情做到一半,去做其他完全無關緊要的事,你會經常覺得罪惡感連連、並且在事後懊悔,但卻死性不改。
Read More
Read More

  • 0

  • 0

海苔熊:為什麼朋友要這樣對你?四種不同的背叛分析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 科普心理學家

為什麼朋友要背叛你呢?為什麼明明這麼信任的人,卻用這種方式來傷害你呢?

其實,背叛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有人是打從認識你的第一天就不打算要「認真交你這個朋友」,有的人是因為個人的利益,到了後來才「變節」;

也有些時候,你朋友指著你的鼻子說「你背叛我!」,但你並沒有這個意思,而且覺得被他誤會了。背叛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有點難簡單說明,不過根據《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作者的說法[1],我們似乎可以先看「背叛」這個詞的意思:

Betrayal =be (徹底地)+trayal(交付)

換句話說,背叛之前要先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叫做「信任」,也就是你得徹底的把自己交付給對方,才會因為對方說的話或做的事情,而受傷。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不安全感:急著長大的人生,卻讓你越慢長大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 科普心理學家

回首一下從出生以來到現在的這些日子,你是否經常有下面這些感覺?

  • 缺乏安全感
  • 覺得生活失去控制感
  • 對自己沒有自信的感覺
  • 在工作家庭或者是人際關係上有挫敗感
  • 找不到自己的認同感
  • 總是覺得孤獨寂寞
  • 失去人生的方向
  • 覺得自己的人生白走了一回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矛盾的愛:為何你想要靠近,卻又總是推開?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 科普心理學家

回想一下你的感情或者是人際關係,有沒有這樣很矛盾的情形:

  • 明明想靠近一個人,卻總是把對方推開
  • 因為擔心對方「看到真正的我之後就不會喜歡我了」,所以保持距離
  • 當對方疏遠你的時候,你覺得寂寞,但當對方太靠近你的時候,你又覺得難受、不自在
  • 希望對方能夠無時無刻的注意你,但又害怕對方表現得和你太過親近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就是沒辦法不去想、不在乎?自己,才是你要好好在乎的。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喜歡陪伴或者是安慰人的朋友,心裡面可能有時候會有一種疑惑是:「我跟他聊天之後他說他好多了,可是他真的有好嗎?感覺他也是在做一樣的事情、沒有什麼改變啊?為什麼我都已經給他建議了,他還是不聽?」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他是你幫得上忙的人嗎?五個心理技巧,幫彼此走過心理困擾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是這樣的人嗎?

—總是不知不覺就成為身邊的人的情緒垃圾桶

—習慣幫助別人,卻又很容易受這些人影響

—就是沒辦法不在乎那些受苦的人,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幫他們

—看到他們反反覆覆卻又沒什麼改變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挫折、氣餒,甚至覺得會不會是我做得不好

有些時候,我們會想要幫助身邊傷心難過的夥伴,但又擔心自己做的不好。於是,經常會活在「無法放下」和「為什麼總是做不好」兩個鐘擺當中,沒辦法不在乎,但在乎之後又害怕自己把對方給整壞了,沒幫上忙就算了,可能還讓情況更糟糕。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衛生紙之亂:你真正擔心的是什麼?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這幾天我終於遇到了一個「因為衛生紙而感到恐慌」的朋友*。這裡用「終於」兩個字,是因為我原本刻板印象地以為,這是只有婆婆媽媽才會做的事情。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成為自己之路:海苔熊教你擺脫病化家庭影響的三步驟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總是懷疑家裡面的某一個人「有病」嗎?
他們的「病」,讓你痛苦萬分嗎?
回想一下你18歲前的家庭生活,有沒有這樣的狀況……
  
1家人之間講話,總是話中帶刺。
2家人總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把他們的期待和夢想加諸在你身上。
3常常擔心無法達到家人的期待,而感到愧疚罪惡
4有某一個人總是想要掌控一切、可是他越掌控,狀況越糟糕。
5你們家不存在「各司其職」這種事,每個人都扮演不該扮演的角色(例如:爸爸像小孩,小孩像爸爸,奶奶像媽媽,媽媽像病人⋯⋯)
6當你受委屈,總會有一個人跳出來跟你說:「阿他的個性就是這樣,你就多忍耐一點。」
7不論家裡面是誰產生了衝突和爭吵,搞到最後應該會變成是你的錯。

你沒看見的家庭 

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指出,一個家庭往往會有許多「很明顯但是你從來沒有看見的現象」,默默地影響你和家人的互動,他就像是一個影片的劇本一樣,讓你的家裡面創富者上演類似的劇情,彼此痛苦,卻又難以逃離。下面是韓國心理治療師所提到的幾個重要觀點[1]:
  
家庭位階順序
家庭位階順序指的是,家裡面一定有某一些人的權利是比較大的,說話大聲的並不一定影響力大,有些人會用眼淚、疾病來掌控一切。當你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有想到你家裡面的誰嗎?靜下心來想一想,誰是家裡面「看起來權力最大的人」?誰又是真正握有實際上權力的人?

維持恆定性

當有人想要介入改變前面所說的這個權力的位置時,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反彈,這就是所謂的「維持恆定性」(homeostatic)[2]。舉個例子來說,當一對極力要求孩子拔尖、卻從來不關心孩子生活和心情的爸媽,為了孩子的「不認真念書」來學校找班主任幫忙管教這個孩子,班主任可以有兩種選擇:

・順從父母:出更多的作業、幫他補習等等。這個方法可以達到很多的效果(1)孩子可能短期間成績會變好,老師也覺得開心(2)符合父母的期待,但是(3)孩子可能會覺得很不快樂、甚至可能會開始出現打架鬧事抽煙飲酒等等行為,作為反抗。但不論如何,只要班主任選擇順從父母,等於就是維持了這個家庭「爸媽權力最大、孩子權力小」的位階,也重複的複製了「身心發展不重要,成績最重要」 的家庭規則。

・反抗父母: 跟家長討論應該要多多關注孩子的情緒以及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只在意成績,或者可以開始多了解是不是爸媽陪孩子吃飯聊天的時間比較少[3]、是不是父母間經常爭吵或者是婚姻有問題等等而影響到了孩子的成績。倘若班主任選擇這個方法,那就有可能會挑戰了這個家庭裡面一直以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家庭規則,撼動了他們「爸媽權力高,孩子權力低的」位階。

如果班主任選擇的2種方式,那麼原先在家裡面權力比較高的人(父母)可能會極力的反抗(例如「既然班主任不配合,我就乾脆讓孩子轉學」),目的要維持恆定性。

家庭秘密
想一下,你的家有什麼是「代代相傳」不能說的秘密嗎?下面是幾種常見的秘密:

・家內亂倫:有些母親會默默的容忍自己的老公性侵女兒,然後跟女兒說:「沒有發生這種事,你不要亂講!」、「你一定要把事情鬧大嗎?」。久而久之,性愛就變成家族裡面的禁忌字眼。

・領養:例如有些爸媽會跟孩子說「你不要去跟別人說,你爸爸是爺爺領養來的喔!」、「當年媽媽的生不出小孩,所以才去跟阿姨借一個小孩。」等等,要求孩子保密。

・家庭暴力:爸爸打媽媽、奶奶揍爺爺、母親用滾水燙孩子、父親刻意讓女兒受凍不給她食物吃(例如飢餓的女兒)。

家庭秘密不一定適用口語傳遞的,更多時候他是一個畫面(如:你看到爸爸用香菸頭燙哥哥),然後大人叫你不要再看了,你就知道那是「不能說的」。

三角關係
父、母和孩子這三個人之間,常常形成一個「三角關係」,當父母產生爭執的時候,就會把焦慮轉到小孩身上(為什麼不認真讀書! ),透過把小孩標籤為過動、自閉、問題兒童,來逃避他們之間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有趣的是,這樣的做法的確也可以換來家庭暫時的穩定(就是前面談到的恆定性)。上面這個過程稱為「焦慮傳遞」[4],孩子就變成無辜的代罪羔羊。如果你小時候也是那個容易變成代罪羔羊的孩子,那麼你很可能有下面這些特質(整理自[1]p.136):

A過度敏感
B總是能夠很快地覺察到父母的痛苦
C經常會過度自責
D害怕被父母拋棄
E渴望和諧
  
當你在很年幼的時候習慣性地扛起家人的責任,而且在你成年之前沒有發病或者是被壓垮的話,那麼你就會進入下一層更深的地獄:你開始無法為自己而活、老是擔心這個家如果沒有你該怎麼辦、變成一種「家人認同上癮症」 [5],從他們的需求和肯定裡面,你才能夠找到一點點暫時的安心。他們一個眼神、一個不滿意、或者是一個嘆氣,都會勾動你的神經。
    
你很累,但你停不下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拒絕再被家庭影響 

那該怎麼辦呢?我相信,當你更能夠看清楚你的狀態,更了解家人是如何影響著你,就更有機會,從舊有的模式當中脫離。當你真正看清之後會發現,真正有病的並不是「某個家人」,而是整個系統都出了問題。當這個系統開始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這個家庭也會開始往不同的地方轉動起來。當然,要脫離家人的影響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認為改變的步驟可以有兩段:

1.先意識:第一個是先意識到家人是如何透過上面這些方式來影響你。如果看完這篇文章有「想到一些事情」,那麼表示你已經做到這一步了!

2.再選擇:這時候你可以做出一些選擇,不論是拒絕再當那個代罪羔羊,或者是減少被他們影響的程度。例如,因為你是家裡面賺比較多錢的那一個,所以當親戚缺錢的時候你總是變成他們的「支付寶」[6],如果你覺得直接拒絕非常困難,可以設定「能夠借的錢」是多少,超過這個底線就不支付。

3.離家:如果這個方式對你來講也很困難,那麼另外一個減少被影響的方式就是「搬離開家裡」。許多研究發現,當你仍住在老家的時候真的非常容易受到家人的情緒波動影響,但當你離開家、到城市謀生之後,家人的影響力會變得比較少。不過,如果你是「北漂」或者是「東漂」的打工者,並且心裡還掛記老家的家人,也可以參考達達令的觀點[7],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

或許你已經忘了,現在的你已經不是以前的你了,不是以前那個、沒有能力抵抗只能任人擺佈的小孩了。如果一直以來,你都是那個替別人著想的人,或許可以思考看看,你這麼辛苦、這麼努力真的有人替你著想嗎?而你的奮不顧身,真的有換來你想要的那種歸屬與安穩嗎?新的一年,開始練習減少家人對你的影響,拒絕再當他們的代罪羔羊!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催光鉉(2017)。家人的第二張臉孔:擺脫「相愛又互相傷害」的 7 種心理練習。台灣:大樹林。

[2]Goldenberg, I. (2008). Interlocking systems: the individual, the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Chapter 4 from: Family therapy: an overview]. In I. Goldenberg & H. Goldenberg (Eds.), Family therapy: an overview (pp. 90-113). Belmont, Calif: Thomson Brooks/Cole.

[3]侯崇文 (2001)。 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爲探討[Family Structure,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Delinquency]。應用心理研究(11),頁 25-43。

[4]Gilbert, R.(2013)。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一種思考個人與團體的新方式(江文賢譯)。台灣:秀威資訊科技。

[5]吳姵瑩(2017)。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台北:遠流出版。

[6]楊嘉玲(2017)。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願,3個練習設立「心理界限」,重拾完整自我。台灣:采實文化。

[7]達達令(2017)。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台北:時報出版。
  

推薦閱讀:擁抱內在小孩:放過自己,解放心中的「小大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 0

傷害跟討厭自己是會上癮的!海苔熊教你自我調整的三步驟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每次照鏡子,我都很討厭自己。為什麼我這麼沒用,沒能夠留住媽媽?好氣好氣⋯⋯」Jay來跟我談的時候不斷用指甲戳自己的手腕靜脈。
 
「生氣什麼?對自己生氣嗎?」我說,作為一個新手治療師,重複確認也是很合理、很合乎邏輯的。
 
「也⋯也是吧,對自己生氣。我巴不得可以把自己殺死,可是我卻連這樣的勇氣都沒有。然後又更生氣了⋯⋯」所以才會不斷地拿指甲戳自己的手腕,上面都是斑駁的紅色的瘀青的痕跡。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找回原先快樂的自己,內在陽光小孩的3個小練習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還記得,快樂的自己長什麼樣子嗎?

許多書籍會談到如何和自己的情緒共處方法,不過有些時候會走到原生家庭、走到更深的黑暗裡面去,不是每一個人都想碰觸。當你已經很習慣壓抑自己了,不想去碰觸那些黑暗的部分,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邁向白天脫離黑夜?心理學家 Das Sonnenkind Prinzip 在《找回內在陽光小孩》一書中提到很多「輕薄短小,立刻可作」的方法值得一試: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道歉的秘訣:好好說對不起,勝過千言萬語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出來混,就可能得罪別人,而得罪了方丈還想走,談何容易?

問題是,當我們冒犯別人的時候,往往緊張害怕都來不及了,更有可能會急於做出辯解,弄巧成拙,不解釋還好,越解釋對方越生氣。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巴甫洛夫和他的狗:關於古典制約,一直以來你可能都讀錯了!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對心理學多少有涉獵的人,多少都聽過巴甫洛夫和他那隻很愛流口水的狗,不過你知道嗎,這個經典的制約實驗,其實後來重現的時候(replication)並沒有效果——沒錯,他的狗聽到鈴鐺不一定會流口水。

Read More
Read More

  • 0

這個夢是什麼意思?十個步驟成為潛意識的好朋友!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前幾天我夢到我爺爺過世了,據說這種夢都是預言夢,會是真的嗎?」
「昨天我夢到自己騎在山坡上面,我那個山坡後來就變成了一匹馬,一直跑一直跑還追過了一輛火車,好怪!這個夢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這禮拜一直連續夢到我媽媽,而且幾乎都是做同樣、重複的夢,究竟是在暗示我什麼?」
夢境,是一個費解,卻又有很多人想要解開的東西。尤其是當我們夢到比較悲慘的事情,就會擔心他是不是有一天真的會發生! 從佛洛伊德開始,潛意識一直是令人著迷總是摸不透的一門學問,他就像是一個害羞的小孩,當你想要靠近、了解他的時候,如果不溫柔一點,他就會躲起來,所以在解夢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尊敬的心,慢慢的陪伴他,通常會有驚喜的發現。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家人是熟悉的陌生人?了解家人也找回自己的兩個練習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Ken的父親最近過世了,他17歲離家之後就再沒有回去過,但他是家裡唯一的獨子,喪葬的事情還是得靠他處理。當他回到合肥的家鄉,整理父親生前睡的地方,才發現原來父親晚年獨居生活過得如此不堪,一桌兩椅,茅屋陋室,廚房的木頭桌子上擺滿了骯髒的碗盤、吃一半的蛋糕放了許久已經發霉,棉被像是好幾年沒洗,黑得發亮。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陪伴:真心的「在」,就是最療癒的魔法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最近有機會到電影院去觀賞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以下無雷),整場QAQ,衛生紙一定要帶好帶滿。

不過眾多畫面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陪伴的修煉」。面對家人的失去、房屋的倒塌、糾結的家庭、無力抵抗的資源匱乏,王老師的第一個動作往往是先蹲坐下來,靜靜的陪在孩子的身邊。好幾幕這樣陪在旁邊的畫面,讓我想起許多回憶。

Read More
Read More

  • 0

為何有些人總是森七七?看見憤怒底下的「冰山需求」

Tags : 

作者: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

你身邊也有「火」很大的人嗎?

常常一不小心就踩到他們的地雷、而且每次他們發火,總是搞得大家很尷尬,安慰消火也不是、道歉哄騙也沒用,好像他們「生性」就是具有某種「烈火性格」,讀到這裡,你有沒有想到誰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三個條件自我探索練習,讓你懂得誰是你的真愛!

Tags :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專家

最近在 帶工作坊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個練習叫做「三個條件」。

廢話不多說,現在就來玩玩看: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五分鐘了解「認同上癮症」成因、症狀、解方(下)

製作撰寫: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8你有被疼愛被懂的經驗嗎?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五分鐘了解「認同上癮症」成因、症狀、解方(上)

製作撰寫: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總是有這麼多的不安?或者,為什麼一直以來你都以為自己過得很好,小時候也沒什麼童年創傷,後來在感情或是人生走到中場的時候,才發現許多隱藏的焦慮和緊張,正在你的身體裡面蔓延?

有些書籍都會用很多的故事、很多的「爸媽害的」(或者童年創傷)、早年不被愛的感受,來解釋「你為何會過得如此辛苦」,可是,然後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自我溝通:心裡糾結過不去時,幫自己拉張椅子。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面臨到很多「糾結」的情況,可能是和別人發生衝突,心裡面覺得卡卡的、重重的;可能是自己的內在產生衝突,這樣也不對,那也不對,怎麼做都不好;有可能是和過去產生衝突,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應該讓它過去,但是心裡總是過不去。有這款情形,該怎麼辦呢?

Read More
Read More

  • 2

海苔熊談心靈綑綁:如何脫離對方的心理掌控?告別「勒索關係」的兩個步驟!

作者:海苔熊 心理專家

「我媽是個控制狂,什麼請都要管,我跟她說我已經長大了,她還是男朋友、工作、結婚等等都要一直碎碎念。我說我要搬出去住,她就說對我感到失望透頂。」一個無法離家的女孩兒A說。

「你如果膽敢給我愛上女生,我就跟你斷絕父女關係!」同性戀女孩兒B說。

「婆婆每次都會在我們不在家的時候,開門到家裡打掃,我很了解這是她的好意,但是真的覺得有種被侵犯隱私的感覺。曾經和她溝通過很多次,她就在我先生面前一直哭掉眼淚,好像是我做錯了一樣。」新手媳婦C說。

Read More
Read More

  • 1

海苔熊聊安慰的力量:陪伴療傷的八個秘訣

Tags : 

作者:海苔熊 心理專家

你有聽過這些句子嗎:

「不要想太多,凡事都會有正面和負面的一面,往好處想就好了。」
「你說的這些我都懂,因為我也經歷過。」(你心中OS可能是: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多難過)
「你可以去做運動啊、旅遊、或是寫日記。之前我失戀的時候,也是出國旅遊散心好的⋯⋯」

Read More
Read More

  • 0

告別心中的不安:歡迎光臨,您先請坐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心理專家

我想要談談「不安」這件事。
不安,其實廣泛的存在每一個人心裡面,縱使你再有安全感,亦然。

雖許多書都談到如何面對心中的不安,但或許對你來說,有些可能太過抽象,有些可能要打的魔王太大(例如要回去修復和父母的關係),並不容易做到。不過,前陣子我收到了日本精神科醫師西多昌規(2017)最近出版的《情緒鬆綁》這本書,倒是繞過了許多「和父母重建關係」的路線,用簡單的方式,用 「現在立馬」就可以著手的方式來減低不安。下面是幾個例子: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冷場焦慮:陪伴自己寂靜三分鐘的勇氣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心理專家

有時候寂靜太吵

最近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我發現一件事情,不論是逃避依戀,或者是焦慮依戀*,其實真正缺乏的是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有些焦慮依戀透過不斷地找別人陪伴自己、不斷地看文章、不斷地參加課程來逃避自己的焦慮(看起來很充實,可是真實的焦慮還是沒解決),有些逃避依戀是透過不斷的工作、不斷地把自己塞滿、來忘記自己的人際焦慮(看起來好像「很可以」一個人,實際上一個人的時候都沒有辦法想有關於自己的事情、感受自己的情緒)。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不甘心」:已經不愛了,卻還是留下來?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

前幾天睡前看到一則新聞,台灣某大學教授和女學生分手,學生說要分可以,但要遮羞費「10個LV包包」(大約價值6萬人民幣),若不給要公開兩人的交往過程,教授憤而提告妨礙名譽等等,後來女學生不但沒討到,還被判陪3萬元台幣。雖然我們都不是當事人,不了解他們相處的細節、也無從評斷起,但這則新聞倒是讓我想起了前陣子和律師娘一起直播討論到的議題:

為什麼已經不愛了,卻仍然不分開?為什麼已經知道對方心不在自己身上,卻還是要糾纏著他、或是向他討一些「什麼」?

Read More
Read More

  • 0

不談正不正常了,你知道我們都有「病」嗎?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老師

這篇文章我想談「標籤」這件事情。

「你們心理學家很喜歡把人分類、貼標籤,什麼『焦慮依戀』啦、『強迫型人格』啦,可是人真的是可以分類的嗎?」多年前有一個念諮商的朋友這樣跟我說,那時候的我過度相信診斷和問卷,整個是「煞氣a心理學家」,所以心裡還暗笑他的迂(朱自清語氣)。

多年以後,我再重新翻到那時候的日記,覺得當時我真的是聰明過分——不過,我也在反省,現在的我,對於「標籤」這件事情,有沒有不一樣的看法?

Read More
Read More

  • 3

海苔熊談「批評者」: 吹毛求疵的背後,是失去安全感的靈魂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老師

今天我想談談「批評者」。你身邊有沒有一種人,開口沒有好話,不是耳提面命,就是災難預警?

「這樣做好嗎,別人會怎麼看你?」

「不是我愛說你,可是我覺得你真的想太少了,長這麼大了應該要成熟一點。」

「如果你不聽我的勸就去做吧,失敗了不要說我沒有提醒你。」

跟他們相處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壓力很大,你說的話,他大部分都不會同意,甚至拿出和你相反的理論/權威來壓你。久了之後,你已經放棄跟他爭執了,反正你說什麼,他都會反對你。

Read More
Read More

  • 1

海苔熊談恐婚族:不甘單身,卻又不敢結婚的一群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老師

「你還沒結婚嗎?」

這是一個適齡未婚者覺得有壓力,又想要逃之夭夭的問題(前方高能,非戰鬥人員迅速撤離!)。其實晚婚,不只是中國大陸的問題,更是全亞洲的問題。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了「亞洲現象」,一個研究者調查了東南亞國家的結婚資料發現,35歲以上、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單身率逐年增加,這就是江湖上盛傳的「逃避婚姻」(flight from marriage)(Jones,2005,2007)。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心靈綑綁:告別「有名無實」,因為你值得被更好的對待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老師

有時候真的讓我們感到痛苦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有名無實。老闆給你一個看起來很漂亮的職位,卻沒有給你相對應的薪水,然後告訴你能者多勞,你做的不是很開心,卻被這個職位給套牢。

婆婆在你進家門的第一天就說「我把你當女兒看」(孔祥明,2001),後來你終於明白,這真的是最諷刺的謊言,如果可以,你寧可她沒有說過這句話。

Read More
Read More

  • 0

海苔熊談心靈綑綁:破除「應該」魔咒,為自己放手一搏!

Tags :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老師

不知道你身邊是不是有這種人,總是擔心自己做錯事情,總是害怕會妨礙到別人,心裡面有一個「內在江東父老」,儘管他不住在長江以江東,那裡也沒有父老,但和他在一起做事情的時候,總會覺得綁手綁腳。

Read More
Read More

  • 1

海苔熊解析三角關係:是什麼讓你一直為愛,犧牲掉自己?

Tags : 

作者:海苔熊 心理專家

「其實這段關係裡面我很不快樂,我很清楚只要他不在我身邊,就是去那個女人那邊。可是他跟我承諾,等事情明朗一點,就會和她結束關係。我原本以為,為了我們的未來,再多的苦都可以吃,沒想到這樣的等待,卻換來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食言,到最後我忍不住了,變成彼此傷害。」她說,雖然有點委屈,但我有一種預感是,短時間之內她可能仍然會繼續等待,畢竟只要對方的一句話、只要還有0.01的機會,她就覺得這樣的苦是「值得」的。


什麼樣的苦是值得吃的苦呢?


這其實是一個「假問題」,因為沒有人會刻意的讓自己去吃苦,除非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吃苦(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先前談過的信愛成癮,看起來是在吃苦,但實際上獲得了某種沒有覺察的滿足。)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第三者,為何而吃苦?

「當你知道為何,就能忍受任何。」──尼采



在前面的例子裡面,第三者所以暫時無法離開那段關係,有一個部分是因為對方給予了關於未來的承諾,當第三者知道自己「為何」而等待,就能夠忍受「任何」的等待

不過,他們真的知道自己為何等待嗎?他們所等待的,真的是對方口中的承諾和未來嗎?還是只是卡在自己的不甘心?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吃苦的過程當中才漸漸地清楚自己為何而吃苦。最近在整理第三者的資料進行「處境結構分析」(抱頭,質性資料分析比量化困難許多啊啊啊啊)[1],第一個讓我感到我好奇的問題是:為何許多第三者在感情的過程當中其實是很辛苦的,但是卻又沒有辦法立刻讓自己抽身?

我發現,知情與不知情的第三者,對於「受苦」這件事情的想法並不相同。兩種人一樣辛苦,但糾結的點並不相同:

  1. 知情的第三者:雖然在一起之前就知道自己是第三者的身分,但可能在一起之後還是會有許多的掙扎,(至少)包括:

A.如果我太快把他搶過來,會不會欲速則不達?我要如何表現得不要太強勢,讓他慢慢地可以完全屬於我?
B.我們的關係會不會被發現?如果他老婆/女友/伴侶知道了,我該怎麼回答?如果別人發現了我們的關係,又會怎麼看我?
C.為什麼他每次對我說的話都不算數?那我還要繼續相信他嗎?可是已經努力了這麼久,現在放手了不是等於什麼都沒有?

如果從受苦經驗的角度來看,一個「苦」之所以會產生,往往並不僅是由於外在的壓迫,而更多是來自內心的拉扯[2]。上面所有的掙扎,幾乎都是裡面有兩個聲音,有些時候某一個聲音會顯現,有些時候另外一個聲音會出現,但無論你聽從哪一個聲音,都會有一個被忽略,都會有一部分的自己沒有被滿足。所以在兩個相反的力量裡面,你變得進退維谷、動彈不得,維持現狀就成為目前暫時可以忍受的選擇。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2.不知情的第三者:由於一開始並不知道另外一個人的存在,所以當事情曝光的時候,身為「第三者」的人,仍然會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但這種感覺和元配很不同,因為還會夾雜另外一種感覺是:原來我才是介入的那個人。這樣的感受,其實是混合憤怒、悲傷、和罪惡感的[3]。而且和知情的第三者一樣,隨著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害怕和罪惡的感覺也會越來越明顯。

等等,那這種充滿著罪惡感的關係會什麼可以繼續下去(而且還繼續這麼久)呢?其實關鍵就在於劈腿者常常會不斷地跟第三者說:

「他(元配)對我很不好,其實我早就想跟她分開了」

「我在這段關係裡面已經喘不過氣來了,還好有你。」

「你跟他不一樣,應該說,他根本沒辦法跟你比。」

這種「我最愛你了、我忍耐他很久了」的話語之所以能夠安撫到第三者,是因為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第三者的罪惡感,並且增加第三者的自信。不過,它同時也是一個把柄,因為在被稱讚的過程當中,你漸漸的被塑造成一個「很溫柔、很好、很會體諒我」的角色,所以當他「逼不得已」要陪元配過情人節、「逼不得已」要回家睡覺,而不能陪你的時候,如果表現出自己的情緒,那你就顯得「太不識大體」了。

也因為這樣,第三者真正辛苦的並不是這段關係本身,而是他仰賴著劈腿者的安撫、餵養、時有時無的陪伴,而變得患得患失,甚至失去了「發聲」的能力。因為你想要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就會和他的元配一樣「不體貼」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結束,很可能只是下個開始

        也因為這樣,而那些「結束關係」的第三者並不見得是真正成長了,而是他們受夠了、死心了,或者是替這段關係的結束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Account making),例如:

  • 雖然我很難受,但至少從頭到尾我都是知情的那一個。而對方比較可憐,一直被蒙在鼓裡。不要打擾他對我來講很困難,但我想他的女朋友可能更辛苦(例子)。
  • 可能他小時候家裡比較複雜,沒有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吧。所以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像媽媽一樣在照顧他,看起來像是他很需要我,實際上是「我需要被他需要」。或許我的付出是應該要給真正值得的人,而不是默默的等待著這個,不會回應的人。
  • 我發現我最後還是沒有辦法和另一個人分享一個人。我以為我可以,但後來發現我並不行。不過奇怪的是,當我承認了自己的佔有慾、決心離開他不共享,我反而變得更自由了一點。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當然,那些離開的人並不一定「真的」完全離開了,很多時候你因為另一個對象出現(沒錯,他就是小三的小三)而離開,卻還是可能會想起他的好、因為他的一個小動作又忍不住,於是來來回回、反反覆覆,變成「溜溜球式的感情」[4],在你的自我(self)沒有穩固之前,很容易被「拉回」先前痛苦的深淵(所以來參加內在小孩的課程吧哈哈哈!)。

有人說,三角關係裡面不被愛的那個才是第三者,但我的想法是,不論你是不是被愛的那一個,如果你愛到自己都不見了,就輸了。

 

延伸閱讀

[1]盧怡任、劉淑慧 (2015)。 處境結構分析:藉由語義學分析與反思抵達存有學理解。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 38(2),頁 31-57。

[2]盧怡任、劉淑慧 (2014)。 受苦轉變經驗之存在現象學探究:存在現象學和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的對話[An 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Study on the Transitional Experience of Suffering: Dialogues between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y and Theories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教育心理學報, 45(3),頁 413-433。 doi: 10.6251/bep.20130711.2

[3]卜怡凌(2013)。愛情關係中成年女性成為第三者之心理經驗及相關心理層面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學位論文。

[4]Dailey, R. M.、Pfiester, A.、Jin, B.、Beck, G.、Clark, G. (2009)。 On-again/off-again dating relationships: How are they different from other dating relationships?[Article]。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1),頁 23-47。 doi: 10.1111/j.1475-6811.2009.01208.x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