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無須不一樣才能精彩,讓自己長出甘於平凡的勇氣

  • 0

阿德勒心理學:無須不一樣才能精彩,讓自己長出甘於平凡的勇氣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你是不是常猶豫著,好想不顧一切地去做點瘋狂的事情,實踐精彩的人生,好讓此生不留遺憾;但又覺得不切實際,也沒那麼有把握,不如過著平凡的日子?

沒做點不一樣的事,怕以後會後悔

任教第一年的畢業學生回來找我。一轉眼,研究所就快畢業了。

「我在想,是不是畢業後,先出國去打工度假個一年,再回來找工作。」

「很好呀!趁還沒工作與婚姻之前,出去闖一闖,應該很有意義!」

「不過,我很猶豫,」她說,「在我們這一行,晚了一年,很可能就卡不到位了,我蠻擔心會因此錯過不錯的工作機會。」

我記得,她非常熱愛自己目前鑽研的領域。我問她想出國打工度假的原因,她眼神發亮地告訴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這麼做。我想,我也該趁年輕去做點特別的事,看看不一樣的人生風景,累積不一樣的人生經驗吧!」

「可是……」她低下頭,低聲地說:「其實我也沒有這麼想出去啦!只是覺得不做點什麼不一樣的事,好像很可惜,又怕以後會後悔。別人都有嘗試,我卻沒有。」

原來,她正掙扎於要老老實實地去找份工作,展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還是趁青春年少到地球的彼端闖一闖。前者是她一直以來的打算,後者則是害怕不做會後悔,但實際上也沒這麼想做的事情。(延伸閱讀:無法找到人生目標嗎?用雕塑法釐清內心的渴望!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在這個鼓勵年輕人勇敢冒險的年代

這是一個鼓勵年輕人築夢、追夢與挑戰自我的年代。名人的勵志故事總要人走出舒適圈,勇於挑戰,創造絢爛的人生體驗。這些名人在受到眾人注目之前,都是些平凡人,卻能首開先河,創造出不平凡的故事,諸如邊玩邊賺錢、壯遊世界、國際志工、偏鄉服務……等事蹟,多麼吸引人呀!挑起了眾多平凡年輕人心中那不安分的神經。

於是,越來越多年輕的孩子在學業告一段落,甚至求學途中,紛紛大膽嘗試那些不平凡的事情,此起彼落,蔚為風尚。他們暫時將就業、婚姻等人生任務擱下,甚至不惜與父母反目,也要為充實自己的人生冒險一次。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會不會只是從眾心態作祟

誰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他們肯冒險、勇於嘗試;有理想,有抱負,更能獨當一面,自我決定,自我負責。他們能打破傳統框架,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而大膽行動。

不過,也有些孩子,並沒有認真地想過—從事這些看似不平凡的事情,究竟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什麼意義。他們可能只是還沒玩夠,或者逃避就業壓力,或者不想那麼快進入責任重大卻又索然無味的成人世界。

更有些人,只是因為一種「大家都這麼做,我也不能例外」的從眾心態作祟,便決定起而效尤;然而內心卻不是這麼充滿熱情,甚至不一定喜歡這些所謂不平凡的事情。

為什麼要從眾?因為內心空洞。於是透過仿效與認同那些勇敢挑戰自我的楷模行為,想像自己變成他們之後,心靈就豐足圓滿了。然而,事實上,只是緣木求魚罷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甘於平凡的勇氣

在這個極力鼓吹人們去創造精彩人生,以及踏上挑戰未知之旅已成為時尚與流行的年代,能不能,讓我們保有一個選項是「甘於平凡」?

阿德勒心理學裡有個重要概念就是「甘於平凡的勇氣」。「甘於平凡」不為別的,就只是想平平凡凡地做好相當一般的事情,在平凡中過著心裡安適的生活,不必去羨慕任何人。

找份穩定的工作,薪水夠用就好;過著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上班認真工作,下班陪伴家人,看看電視、閱讀書報;週休二日找三五好友聚聚聊聊,或與家人到郊外踏青。不必有顯赫的頭銜,不必有驚天動地的成就,就在平凡的日復一日之中,度過一生。

 

不同的生活選擇有著不同的個人意義

生活方式是一種選擇,沒有最完美的,卻只有最適合個人的。精彩絢爛也好,平凡樸實也好,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

我在思考的是,當我們為孩子秀出一則又一則的名人典範,鼓勵孩子勇敢築夢、追夢與挑戰自我,好為人生寫下不平凡的故事而不枉此生時;可不可以,也讓孩子們知道,還有一種選項是「甘於平凡」?

當人們都瘋狂地做著那些看似不平凡的事情時,能夠甘於平凡,或許也是一種勇氣的展現。

(本文轉載自UDN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推薦閱讀:陳志恆心理師:生命沒有標準答案,光說不練更不會有答案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陳 志恆

陳志恆 / 諮商心理師、作家,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2016,究竟出版)、《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2017,圓神出版)。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