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選書】《父母會傷人》正視受傷的經驗,釋放心中潛藏的內在力量

  • 0

【為你選書】《父母會傷人》正視受傷的經驗,釋放心中潛藏的內在力量

整理與撰寫:林俐 愛心理編輯

父母難免有不稱職的時候,而當我們有意識無意識的受到傷害時,應該怎麼擁有自覺,然後開始避免傷害一再發生?

由心理治療師Susan Forward所寫的《父母會傷人》,書中舉出了六種有毒的父母類型,今天將在文章中與大家介紹華人文化最普遍的兩種,最後也將和各位分享,當我們打算開始與父母協商時,我們該怎麼做。

http://gty.im/537486085

 

控制型的父母:「我這麼做是為你好」

「控制」其實是一題兩面的,如果一位母親不讓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上街,我們會稱讚她是「謹慎」的,但十年過後,母親依然不讓孩子上街,我們就會稱之為「過度操控」。

這類型的父母常藉由著關心掩飾支配慾,常見的說詞例如:「我是為你好!」、「我們才是最愛你
的人!」、「只有我們最在乎你!」,而這些話語都代表著「害怕失去你」的不安。

控制型的父母通常不鼓勵孩子嘗試、探索、冒失敗的危險,擔憂子女再也不需要他們的協助,轉而將無力感投注於子女身上,讓孩子同樣也產生焦慮與懼怕,無形之中認為「獨立」是背叛、拋棄父母的行為,而變得難以真正成熟。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語言虐待的父母:「但願我沒有生下你」

言語上進行施虐的父母有兩個類型:

第一類、公然惡毒的中傷兒女:
例如:「你長得真醜!」、「我怎麼會生下這麼笨的孩子!」,完全不顧及孩子的形象與自尊。

第二類、使用間接式的言語,多為諷刺或揶揄的方式:
例如:「你穿這件衣服真好看,像是給小丑穿的。」,以自以為幽默的話語隱藏虐待的意圖。

語言虐待型的父母通常自身有著「完美主義」的傾向,因為兒女永遠無法變得十全十美,而促使他們採取嚴詞虐待,認為若能將子女教養成具有高標準的人,家庭也會更趨近完美!往往設下達不到的目標、懷著不可能的期待與永不改變的鐵律。無形之中,孩子將這些無望無助的感受內化,容易變得自尊感低落、不相信自我價值。(推薦閱讀:擁抱內在小孩:承認話語的傷害,停止複製的輪迴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停下傷害,開啟嶄新的關係

「不收回去的東西,就會繼續傳下去。」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害怕面對有關父母的事實,也害怕承認自己的需求從未被滿足,但若不起身改變,你將永遠被困在其中,並且這些未被引爆的情緒,可能會成為傷害到你的配偶或孩子的利器。以下的兩種方式的詳細說明,幫助你走上這條改變之路:

(一)寫信

書寫是很棒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組織與完整表達心中的想法。寫信除了可以避免面對面的火爆衝突,同時也給收信人反覆閱讀與理解狀況的機會,書寫前你必須注意四大重點

1.你就是這樣對待我
2.這是我那時的感受
3.這就是它對我人生的影響
4.現在起,我希望你能這麼做

寫信可能會造成情緒翻騰,建議在寄出信件之前,可以放置幾日反覆閱讀,並且進行修正,除了更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外,也避免過度衝擊性的言語。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二)面對面

你如果是一個期待可以快速得到回應,並且斷定這麼做是否有效的人,你可以會選擇使用面對面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溝通。

首先,你必須好好的思考「談話地點」,若是選擇在家中,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準備,有可能這樣的環境與情境讓你容易陷入兒時的恐懼狀態,如果可以的話,選擇隱密一點的地方,但又不容易激起過往情緒之處。

再來,預備首演。無論你決定要在什麼場合與父母進行這場協商的對談,都必須謹慎地準備自己想說的話,你可以先獨自練習,然後找朋友大聲演練,直到你完全清楚知道自己要講什麼內容為止。適度的說出演練許久的話,而不會支吾其詞,就不容易被打岔或偏離主題。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不管你打算使用何種方式進行協商,做出最壞的打算是好主意,設想父母可能的表現,猜測他們會說出的話,進行練習,以下台詞可以提供參考

-咒罵和咆哮並沒有好處
-我不接受你向我貼標籤
-用這樣的方式和我談話,令人難以接受
-你剛剛答應我要聽我把話說完

親愛的,希望以上的練習能夠幫助你開始改善關係,消除父母對你的負面影響需要時間,學著一步步去釋放心中潛藏已久的自我與內在力量,成為掌握自己人生的人。

 

書籍介紹:

父母會傷人

作者:蘇珊‧佛渥德博士
淌血的記憶不會消失,創痛可能蔓延;
唯有正視傷口,清理上藥,內在小孩才會重展笑顏!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放過自己,解放心中的「小大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Read More

About Author

林俐愛心理編輯

是個抱持著夢想的九零後有為少女,熱愛「心理學」與「戲劇表演」。期待成為名副其實的助人工作者,平時也在劇場打雜,偶爾參與演出。 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